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洪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期权
  • 6篇煤炭
  • 5篇期权定价
  • 5篇煤炭开采
  • 5篇煤炭开采权
  • 5篇开采权
  • 3篇欧式
  • 3篇欧式期权
  • 2篇大型矿井
  • 2篇延期
  • 2篇煤炭资源
  • 2篇矿井
  • 2篇红利
  • 2篇二项式模型
  • 1篇多目标模型
  • 1篇新经济
  • 1篇三叉树
  • 1篇期权估价
  • 1篇期权评价
  • 1篇期权评价方法

机构

  • 1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沈洪
  • 3篇向阳
  • 3篇任培民
  • 1篇赵友宝
  • 1篇赵明清
  • 1篇刘勇
  • 1篇卢国志
  • 1篇毛冬
  • 1篇张庆洪
  • 1篇王赢
  • 1篇张燃
  • 1篇刘勇

传媒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煤炭学报
  • 1篇预测
  • 1篇煤炭经济研究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03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期权的风险投资项目的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被引量:10
2003年
在风险投资项目优化过程中 ,构建基于期权的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 ,以期获得风险投资项目期末时风险与收益的最优化。
沈洪卢国志
关键词:期权多目标模型
基于Black-Shcoles模型的一类矿井生产函数的煤炭开采权的期权定价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期权方法的应用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但其推广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描述实物标的资产价值变化规律时无统一的模型,须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模型.对此,笔者试图给出描述一类煤炭生产函数的通式,以此获得这类煤炭开采权的期权价值,从而为煤炭开采权的定价提供一般意义上的可供参考的模型.
沈洪向阳王赢
关键词:煤炭开采权期权定价
确定大型矿井生产能力的JMQD方法设计
1995年
通过对确定矿井生产能力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种确定大型矿井生产能力的新方法──聚类模糊确定法(JMQD法),并且设计了该方法的计算机软件,最后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检验。
向阳沈洪
关键词:矿井
煤炭开采权的期权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沈洪毛冬王赢王向荣
关键词:煤炭资源管理煤炭开采权期权评价方法
基于美式期权估价的风险投资策略研究被引量:37
2001年
通过讨论支付红利的美式看涨期权的期权价值估价 (且红利支付遵循某种规律 ) ,得出在此基础上的最佳风险投资策略 ,并通过算例分析了在市场不确定条件下 ,如何对一个风险投资项目做出决策 。
沈洪赵明清刘勇任培民
关键词:风险投资期权定价二项式模型红利
青岛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与实证
2003年
根据需求导向理论,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建立了青岛经济增长模型,并用岭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对模型经济含义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任培民沈洪任军
关键词:岭回归
基于欧式期权的可延期煤炭开采权的投资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对煤炭资源开采权价值的估计是实行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其意义在于正确、准确的估价 ,一方面有利于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也是煤炭开采权有偿使用、转让的依据 .用传统的收益现金流法来估计 ,有可能低估其价值 .从讨论煤炭资源开采权的期权特征入手 ,从而得出煤炭资源开采权估价与欧式买权的估价相似 .
沈洪向阳张庆洪
关键词:煤炭开采权期权定价二项式模型二叉树模型
基于欧式期权的煤炭资源价值的估价被引量:12
2001年
从讨论煤炭资源价值的期权特征入手 ,得出了对煤炭资源价值的估计与欧式买权的估价相似的结论。将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引入煤炭资源价值的评估中 ,得到煤炭资源价值的Black -Scholes模型 。
沈洪张燃任培民
关键词:欧式期权煤炭资源
可延迟的煤炭开采权的估价方法被引量:12
2001年
从讨论煤炭开采权的期权特征入手 ,得出煤炭开采权与欧式买权相似。使用期权来估计煤炭的开采权较之传统的方法要准确得多 ,为煤炭开采权的估计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同时对其它矿产资源开采权的评估也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沈洪李萍陈祥国刘勇罗艳
关键词:煤炭开采权期权定价BLACK-SCHOLES模型红利资产化管理
新经济:一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2001年
本文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美国“新经济”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需求的拉动和供给的推进是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原因 ;技术创新和外需主导型战略的实施拉动了总需求 ;信息技术 (产业 )、全球化以及“里根经济学”的长期效应使 AS得以持续扩张。
赵友宝沈洪
关键词:新经济总供给AD-AS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