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南醇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英语
  • 3篇英语教学
  • 3篇幽默
  • 3篇教学
  • 3篇黑色幽默
  • 3篇奥斯特
  • 3篇保罗·奥斯特
  • 2篇游戏
  • 2篇语言
  • 2篇后现代
  • 2篇会话
  • 2篇会话含意
  • 2篇会话含意理论
  • 2篇格赖斯
  • 2篇含意
  • 2篇含意理论
  • 1篇读者观
  • 1篇伊瑟尔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堂

机构

  • 1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游南醇
  • 1篇方汉泉

传媒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中小学英语教...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诗歌述评被引量:1
2001年
本文论及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诗歌发展的概况 ,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诗歌发展初期的查尔斯·哈珀、亨利·肯德尔和亚当·戈登这三位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并由此探讨了澳大利亚诗歌发展历程中两股长盛不衰的潮流“英本主义”和“澳本主义”的起源。文章指出 ,澳大利亚诗歌的发展是“英本主义”和“澳本主义”两种潮流并行发展、互相冲突、互相交融的结果 ,两者在不同时期分别占主导地位 。
徐特辉游南醇
关键词:诗歌发展文论英语诗歌交融
黑色幽默小说中的语言游戏被引量:9
2006年
语言游戏是黑色幽默小说所呈现的后现代语言特点。黑色幽默小说采用了否定的语言、意义缺失的语言、不确定的语言、欺骗性的语言等语言游戏,起到了娱乐、与读者的互动、使读者关注文本、影射现实等作用。这些语言游戏建构了一个虚幻的现实,一个读者可以自由诠释的现实,但又是一个离不开客观真实的现实。
游南醇
关键词:语言游戏黑色幽默后现代
新时代作者的权威——评《法国中尉的女人》被引量:2
2006年
自巴尔特在《作者之死》一文中提出了“作者之死”的宣言后,作者在读者对后现代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不再被视为权威。但诸如福尔斯这样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权威性。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中,福尔斯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参与、干预读者阅读的过程,通过采用自觉或自反的叙述方式,以多重身份的创作主体在文本中出现,在写作过程中贯彻有限自由的原则,以期塑造作者新时代的权威。
游南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被引量:26
2004年
从黑色幽默的几部文学代表作品可以看出 ,黑色幽默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幽默与恐惧相结合 ,但这两种成分的份量并不是对等的 ,而是成反比例增减的。情节混乱无序 ,但无序的下面掩盖着的是一个完整的框架 ,读者可以从无序中建造有序。
游南醇徐特辉
关键词:黑色幽默恐惧幽默文字游戏
谈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性研究——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个案分析
2000年
随着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日渐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一个讨论的焦点。许多学者针对我国当前语言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桂诗春、宁春岩(1997)的一项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调查发现,在1993—1995年间我国4种外语核心刊物(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和《现代外语》)中有80%的研究论文都是不依赖数据的。他们指出,“我国语言学工作者想要在研究和教学上面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和更新方法的。
游南醇
关键词:语言学研究国语英语教学国学
全文增补中
伊瑟尔的文本—读者观及其在英诗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0年
伊瑟尔强调文本与读者互动的阅读过程,即文本(或作品)作为一个结构,其潜在的种种可能性在阅读行为中所显露出来的构成过程。他特别强调阅读行为产生的"效果",阐释的文本能够对读者产生"效果",才是理想的阅读行为。伊瑟尔的文本—读者观有两个观点可以运用于英诗的教学:一是强调文本的阐释应使其对读者产生"效果",二是强调通过填补文本的"空白"去构建文本的意义。结合诗篇实例分别对这两个观点在英诗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较为详细的论析。
方汉泉游南醇
关键词:伊瑟尔
语篇标识语“OK”在英语课堂中的功能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2011年
通过对十节英语优质课的记录语料的研究表明,在中国英语课堂上频繁出现的标识语"OK"(或"okay")具有语义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它在英语课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OK"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促使教学活动自然、流畅、连贯地进行,并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OK"在中国英语课堂上的频繁出现可能是受到汉语中最为经常使用的语篇标识语"好"的影响。
游南醇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课堂
身份的迷失与探寻——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身份主题被引量:6
2009年
《纽约三部曲》是奥斯特对后现代人的身份展开的一次探寻之旅。通过戏仿传统侦探小说,奥斯特揭示了小说人物身份的迷失:他们的身份或是存在于一种虚无缥缈的自我想象,或是被延推到一堆达不到终极的文字,或是迷失于寻求他者的认同中,从而反映出后现代语境中人的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游南醇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身份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9年
会话含意理论是在60年代由英国哲学家保尔·格赖斯提出的。在以后的20年里,会话含意理论经过许多语言学家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列文森在各个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把会话合意理论归纳为“列文森三原则”,即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使其成为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的主体。本文试以该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上的实践,探讨该理论在英语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包括同义词辨析、释义、理解课文、测试及文学作品欣赏,从而进一步拓展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的应用领域。
游南醇
关键词:英语教学
作家的自我与写作——评保罗·奥斯特《密室中的旅行》被引量:4
2011年
《密室中的旅行》是保罗·奥斯特对作家的自我与写作的关系进行反思的一部小说,它展现了作家自我的难以确认和作家面对自我失落所产生的困惑和焦虑。小说揭示作家虽然身为作者,但他的自我并不能依靠他作品中的虚构角色得到确认。小说还通过不断地干扰割裂作家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家的自我难以立足于作品。最后,小说把作家的写作过程描绘成一种消极的、"被写作"的过程,从而揭示作家的自我无法通过其作品创造的活动来确定。
游南醇
关键词:自我写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