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文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33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玉米
  • 4篇性状
  • 4篇杂种
  • 4篇杂种优势
  • 4篇QTL
  • 3篇选育
  • 3篇杂交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花粉
  • 3篇花粉直感
  • 2篇等基因
  • 2篇淀粉
  • 2篇玉米胚
  • 2篇玉米胚乳
  • 2篇玉米杂交
  • 2篇育种
  • 2篇杂种优势群
  • 2篇直链淀粉

机构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16篇滕文涛
  • 7篇李建生
  • 6篇宋同明
  • 6篇严建兵
  • 5篇汤继华
  • 5篇段民孝
  • 5篇马西青
  • 4篇范弘伟
  • 4篇孟义江
  • 4篇戴景瑞
  • 2篇陈绍江
  • 1篇郭景伦
  • 1篇刘向辉
  • 1篇陈彦惠
  • 1篇刘志增
  • 1篇张发军
  • 1篇李林
  • 1篇王元东
  • 1篇赵久然
  • 1篇吴为人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Journa...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1
  • 3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基因型选择提高QTL作图的精度——以一个RIL群体为例
以一个 RIL 群体为例,通过基因型选择和随机选择的办法产生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亚群体,比较了两类群体 QTL 定位的结果。分析表明:相同大小的基因型选择群体与随机群体相比性状的表型分布和标记的偏分离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但...
严建兵汤继华孟义江马西青滕文涛Subhash Chander李林李建生
文献传递
用遗传标记混合花粉估计玉米杂交当代优势和油分花粉直感效应被引量:25
2000年
通过混合不同遗传标记花粉授粉法 ,探讨玉米杂交当代籽粒优势和高油玉米油分直感效应。对普通自交系与高油自交系和普通杂交种与高油杂交种 2套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当代籽粒均存在杂种优势 ,杂交籽粒重增加幅度因组合而异。自交系间杂交籽粒重比母本自交粒平均增加约 10 % ,杂交种再杂交粒重平均增加 2 .97%~ 4 .6 8% ,自交系和单交种的同一母本分别与普通玉米杂交和高油玉米杂交 ,杂交籽粒百粒重平均相差 0 .5g,杂交籽粒含油量均增加。普通玉米间杂交籽粒含油量增加有超亲现象 ,普通玉米做母本和高油玉米杂交 ,籽粒含油量增加 ,但无超亲现象 ,是高油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所致。估计出杂交当代玉米含油量的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 .
段民孝宋同明范弘伟滕文涛连庆
关键词:混合花粉杂种优势花粉直感效应玉米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的选育方法研究被引量:36
2000年
本试验通过对北农大高油 (BHO)与 Stock6 F1的自交后代、BC1和 BC2 后代分离群体单株单倍体诱导率的分布趋势分析发现 ,在 3个群体中均以诱导率最低的类型占绝大部分 ,诱导率较高 (相对于 Stock6 )的类型所占比率很小 ,而诱导率突出的类型所占比率更小。在 F1自交后代系统中出现了诱导率大大超出高亲的极端类型 ,而在 BC1和 BC2 的后代系统中未见有诱导率超高的跳跃性分布类型。随着 Stock6回交次数的增加 ,后代中分离出诱导率超亲类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 BHO中可能存在不同于 Stock6的诱导单倍体基因。与 BC1和 BC2 后代相比 ,BHO/ Stock6的自交后代中籽粒 Navajo标记更趋向于深标记类型 ,表明 BHO中也具有增强籽粒色素的修饰基因。 BC1和 BC2 的后代中 ,没有发现大胚类型 ,而 F1的自交后代中则获得了一些大胚面的穗行。由
刘志增宋同明滕文涛薛国宾刘丽娟
关键词:玉米选育
近等基因背景下对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l的遗传效应研究
采用8个生产上常用的常规玉米自交系以及它们的ael近等基因系组配的16个杂交种进行裂区试验,测定了等基因背景各对给合的直链淀粉含量、行粒重、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合ael杂交种与正常玉米杂交种相比,千粒重、...
滕文涛
关键词:玉米直链淀粉多元醇热塑性
文献传递
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定位农艺性状QTL
本论文的目的是,以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本为材料,利用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划分优良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群,分析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变化趋势。以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RlLs群体为材料,在分子标记作图的基础上,利用混合...
滕文涛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重组自交系
文献传递
灰色系统理论在高油玉米授粉者选育中的应用
范弘伟宋同明陈绍江段民孝滕文涛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构造高油授粉者理想型作为参考组合,对多种高油杂交种类型进行分析,并对筛选的高油授粉者和不育单交种进行三利用模式组配。结果表明: ①灰色系统理论具有所需样本少、结果直观明确的优点,适合理想高油授粉者的初步...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高油玉米选择育种杂交育种
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被引量:9
2001年
通过大量详实资料 ,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 ,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 ,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 ,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 。
段民孝宋同明滕文涛赵久然郭景伦王元东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花粉直感
玉米简单重复序列不对等交换的热点区域定位被引量:1
2009年
生物基因组中简单重复序列的多态性是同源染色体不对等交换的结果之一,因此明确不对等交换的热点区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利用来源于优良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一套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其遗传组成进行了SSR标记分析,发现40个不对等交换的SSR标记,不对等交换在群体间发生的概率介于0.34%~14.63%之间,每世代发生的频率为10-2~10-1,其中(AG)n重复的标记占发生不对等交换总标记的58.3%。有31个不对等交换标记分布于染色体上的11个热点区域,位于第9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其中第3和第5染色体上各分布2个不对等交换的热点区域。
汤继华马西青滕文涛严建兵戴景瑞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
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被引量:137
2004年
以中国大面积推广的71个优良玉米杂交种的84份自交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分子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将其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根据杂交种的年种植面积,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我国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主次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的杂种优势群是Lancaster、Reid、唐四平头、自330和E28。到21世纪初,主要的杂种优势群则为Reid、温热I、自330、唐四平头和Lancaster,其中温热I是一个含热带玉米种质的新类群。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应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出现了含温热I群的新模式,Reid×温热I、自330×温热I、唐四平头×温热I等,由此大大拓宽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其二是模式的主次位置有明显的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前五名的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唐四平头、自330×Lancaster、Lancaster×唐四平头、Lancaster×E28和Reid×自330。到2001年,前五位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温热I、Reid×自330、Reid×唐四平头、自330×温热I和Lancaster×唐四平头。2001年,Reid×温热I和自330×温热I已分别成为全国第一和第四大主要的杂种优势模式。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刘向辉景希强张发军李建生
关键词: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热带玉米SSR分子标记种质
1999—2001年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变化趋势及三大种质类群在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研究10年来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四平头、Reid和Lancaster三大种质类群等位基因的变异,为中国玉米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11个SSR标记对1991—2001年间大面积推广的66个杂交种的84份亲本自交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在66个杂交种中共检测到659个SSR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5.95个等位基因。在过去的1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Nei遗传多样性指数由0.67增加到0.69,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的数量逐年增加,由603增加到653个等位基因,2001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与1991年的杂交种相比,缺失的等位基因仅有0.9%,而新增加了8.5%的等位基因;②对其中的四平头类群自交系16份,Reid类群15份自交系和Lancaster类群8份自交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9个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到583个等位基因,占检测到的SSR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88.3%。其中四平头类群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位点最多,占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数的77.4%,Reid类群和Lancaster类群差别不大,分别为61.5%和60%。Reid与四平头及Lancaster与四平头的等位基因差异均在32%左右,而Reid与Lancaster间等位基因的差异仅为25%。而且Reid与Lancaster类群提供的特有等位基因比率分别为7.9%和7.3%,大部分的特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四平头类群,约为24%。【结论】随着新的种质资源的引入和对原有资源的改造,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中国的玉米资源遗传多样性有了一定的增加;地方种质含有大量的特有等位基因,这是其与国外种质组配优异杂交种的重要基础,应当加强地方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孟义江严建兵滕文涛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