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晓
- 作品数:28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上清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通过试验建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上清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干扰试验。结果:用灵敏度0.25EU.mL-1的鲎试剂,同时将样品稀释40倍,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消除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用于CIK细胞上清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对CIK细胞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 杨波祁岩超卢敏莹潘东晓
-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鲎试剂
- 去甲斑蝥素对CIK细胞体外扩增及抗瘤活性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lharidin,NCTD)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lokine—indueedkillercells,CIK)增殖及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法提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成CIK细胞,实验分为加入终浓度为30ixmoL/LNCTD的NCTD—CIK组和不加NCTD的对照CIK组。通过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及MTT法观察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及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NCTD—CIK组细胞增殖率和抗瘤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C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TD促进CIK细胞扩增,增强其抗瘤活性,为CIK细胞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刘季芳祁岩超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
-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CIK细胞增殖抗瘤活性
- 血清HSP2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HCC患者血清中HSP27的含量,并结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平行检测。结果 HCC患者平均HSP2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BV携带者。其中大/小肝癌组、或AFP阴性/AFP阳性HCC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及急性HBV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肝癌组与AFP阳性的HBV感染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当HSP27与经典标志物AFP相结合检测HCC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大提高。结论 HSP27可以作为HCC的早期血清学诊断的生物标志物。HSP27和AFP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减少误诊率,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
- 王金龙胡树珍潘东晓卢敏莹李志阳杨素冰申鸿卓罗凯罗凯崔书钟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
- IFN-γ逆转免疫编辑后人肺癌A549细胞对CIK杀伤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IFN-γ对免疫编辑后人肺癌A549细胞对CIK杀伤敏感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MTT方法分别检测IFN-γ对免疫编辑后A549细胞表面MICA表达的影响及A549细胞对CIK杀伤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免疫编辑后A549细胞表面低表达MICA,对CIK细胞杀伤敏感性低。IFN-γ可明显上调编辑后A549细胞MICA mRNA的表达率,提高CIK对编辑后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论:IFN-γ可以增强A549细胞表面MICA mRNA表达,逆转免疫编辑后A549细胞对CIK细胞杀伤敏感性。
- 刘季芳刘枫祁岩超杨波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
- 关键词:IFN-Γ免疫编辑逆转CIK
- 荷CEA-rV的DC增强CD3AK对CEA阳性肿瘤特异杀伤作用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 观察荷CEA-rV的DC增强CD3AK细胞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功能。方法 用脐血制备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培养3h后,收集悬浮细胞制备CD3AK,重悬贴壁细胞制备DC。DC培养3d时加入CEA-rV,制备CEA-vV+DC;在CD3AK培养8d时,加入CEA-rV+DC混合培养,制备CEA-rV+DC+CD3AK。用MTT法测效应细胞UBMC,CD3AK,DC+CD3AK,CEA-rV+DC+CD3AK,分别对CEA阳性靶细胞:LOVO,A549和CEA阴性靶细胞:肝癌细胞株BEL-7402,红白血病细胞株K652的杀伤活性。结果 ①用CEA兔抗人单克隆抗体对四种靶细胞株的鉴定结果表明,LOVO和A549确是CEA阳性细胞株,BEL.7402和K562确是CEA阴性细胞株。②培养10d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高表达MHCI,Ⅱ类分子CD86(82.7%),CD80(51.1%),CD83(57.5%),CD40(69.4%),低表达CD123分子,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DC细胞呈不规则形,有大量突起和伪足,成熟DC直径15-20um,胞浆线粒体,内质网丰富。证明为成熟DC。③CD3AK细胞和单纯UBMC细胞的流式细胞仪的免疫分子表型结果是,无论CD3,CD4,CD8和CD28,在CD3AK细胞组中的比率都是UBMC组的二倍以上。说明CD3AK组中成熟T淋巴细胞量明显高于UBMC细胞组。④三种效应细胞CEA-rV+DC+CD3AK,DC+CD3AK和CD3AK对四种靶细胞的杀伤率均比单纯UBMC组明显提高(P〈0.01),而且CEA-rV+DC+CD,AK组〉DC+CD3AK组〉CD3AK组〉UBMC组。说明细胞因子,DC和CEA-rV都有进一步提高UBMC广谱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⑤CEA-rV+DC+CD3AK和CD,AK相比较,对CEA阳性细胞LOVO和A549的杀伤活性提高的显著性(P〈0.01)明显优于对CEA阴性细胞K562和BEL-7402显著性(P〈0.05)。说明CEA-rV+DC能显著提高CD3AK细胞对CEA阳性肿瘤的特异杀伤活性。CEA-rV+DC+CD3AK组和DC+CD3AK组相比,对CEA阴性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CEA阳�
- 祁岩超王新帅扬波卢敏莹潘东晓刘枫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D3AK细胞
- 脐血CD_3A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D3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及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规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L-2+CD3Ab诱导CD3AK细胞;测定肿瘤患者用CD3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自然杀伤(NK)活性,静脉滴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和脉搏等反应。结果肿瘤患者输注CD3AK细胞一个疗程后,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3%升高到81%,平均升高28%,发热反应不到3%,大多在38℃以下,未经处理自行消退。结论(1)CD3AK细胞输注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PBMC的NK活性;(2)CD3AK细胞输注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3)肿瘤患者PBMC的NK活性测定可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一个参数。
- 张桂华潘东晓祁中浩石强祁岩超
- 关键词:脐血护理恶性肿瘤生物治疗
- 血清IL-6水平在神经胶质瘤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在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潜在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前182位神经胶质瘤病人和49位正常供血者的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球蛋白(AF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评估白介素-6的临床意义。结果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癌胚抗原密切相关,但是与AFP和CRP关系不大。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显著相关。此外,高血清的IL-6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的不良预后相关联。结论血清IL-6是神经胶质瘤的预后因子。
- 朱萧王芳卢敏莹潘东晓胡树珍申鸿卓罗凯贺智敏王金龙
- 关键词:白介素-6神经胶质瘤病人预后
- HSPA5基因3′非翻译区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调查70 kDa热休克蛋白5(HSPA5)基因3′非翻译区的变异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88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TaqMan检测HSPA5基因的rs16927997、rs1140763和rs12009。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评价总生存率。结果 HSPA5单体型的分布与临床特性不相关。单变量分析显示等位基因、基因型、单体型和双体型不影响生存。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临床特征与病人总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中国人HSPA5基因3′非翻译区的变异对HCC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 潘东晓申鸿卓王金龙叶伟成胡树珍祁岩超朱萧
- 关键词:肝细胞癌多态性预后
- 热化疗对肺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分析热化疗对肺癌术后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肺癌术后患者热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结果患者热化疗前后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值(P〈0.05)。热化疗有效者总T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3^+,CD4^+)、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升高(P〈0.05),抑制T淋巴细胞(CD3^+,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CD19^+)变化不显著(P〉0.05)。热化疗无效者CD3^+、CD3^+,CD4^+、CD16^+,CD56^+显著降低(P〈0.05),而CD3^+,CD8^+、CD19^+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热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观察,有助于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监测。
- 杨波祁岩超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祁中浩史强
-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细胞化学疗法
- 荷CEA-rV的DC增强CD3AK对CEA阳性肿瘤的特异杀伤作用
- 2005年
- 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相关抗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肿瘤标记物.在人体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中,包括90%的胃肠道肿瘤、胰腺癌、8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和50%左右的乳腺癌,都呈CEA阳性.人们称这类肿瘤为CEA阳性肿瘤[1].罗超权等[2]用牛痘病毒构建的CEA-重组基因痘苗病毒(CEA-rV)既有CEA抗原的高表达,又可刺激机体产生CEA抗体.
- 祁岩超王新帅扬波卢敏莹潘东晓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D3AK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