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祥生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安市淮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网膜
  • 3篇膜下
  • 2篇手术
  • 2篇全身麻醉
  • 2篇蛛网膜下腔阻...
  • 2篇吸入
  • 2篇复合全身麻醉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丙泊酚
  • 1篇丁卡因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胸科
  • 1篇胸科手术
  • 1篇胸科手术麻醉

机构

  • 6篇淮安市淮阴医...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熊祥生
  • 5篇毛晶晶
  • 3篇马汉祥
  • 3篇陈学新
  • 2篇姚盛来
  • 2篇朱学芳
  • 2篇王洁
  • 2篇陈金红
  • 2篇尉静芳
  • 2篇徐婷婷
  • 2篇赵卫兵
  • 2篇叶炜
  • 2篇孟尽海
  • 1篇杜娟
  • 1篇肖计文
  • 1篇蒋玲
  • 1篇马妮娜
  • 1篇徐凯
  • 1篇王亚祥
  • 1篇程嫒嫒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因其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多有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阻滞可以减少镇静药的用量,提示其可能具有镇静作用,而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丙?自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动物模型,分别注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马汉祥毛晶晶陈学新马妮娜熊祥生尉静芳孟尽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麻醉药丙泊酚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动物模型
麻醉气体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麻醉气体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2例)。在手术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期间,对其进行麻醉气体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为其调节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术后清醒的时间、术后拔管的时间、术后在复苏室停留的时间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的时间、术后拔管的时间、术后在复苏室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麻醉气体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毛晶晶熊祥生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不同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87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根据给予瑞芬太尼浓度的不同分为4、6、8μg/L组,每组29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麻醉时间、意识丧失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不同时间段[T0(进入手术室后平卧10 min)、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手术切皮后)、T5(开胸探查时)、T6(手术结束)、T7(拔管)]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结果三组麻醉时间、意识丧失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μg/L组在T2、T4、T5时间点的SBP、MAP、HR水平高于T0时间点,而6μg/L组和8μg/L组SBP、MAP、HR水平相对较好;8μg/L组在T1时间点的SBP、MAP、HR水平较T0时降低较为显著;6μg/L组的SBP、MAP、HR水平较其他两组较为良好。结论在老年患者的胸科手术中,使用6μg/L浓度的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可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增加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盛思玉徐凯程嫒嫒熊祥生王亚祥
关键词:瑞芬太尼胸科手术靶浓度
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神经阻滞和肌间沟阻滞的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在高频超声的引导下,评估锁骨上神经阻滞及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手部和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中,选取其中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锁骨上神经阻滞高频超声引导,对照组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高频超声引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臂丛神经阻滞后均达到手术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效果差异不大。两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差异不大。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高频超声引导,对锁骨上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的扩散情况可精确显示,增加了麻醉安全性,提高了麻醉完善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朱学芳王洁陈金红叶炜熊祥生赵卫兵姚盛来
关键词:高频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序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意识消失的全量,并探讨其与剂量关系。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n=24),采用序贯给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意识消失全量的测定是以20mg/(kg.h)速度泵入丙泊酚直至患者眼睑反射消失,和对呼喊没有反应(意识消失指标)时停止泵药,记录泵入时间并计算丙泊酚用量。结果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和全量分别是1.018mg/kg(95%CI,0.785-1.320 mg/kg)和(1.856±0.265)mg/kg。结论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值为1.018mg/kg,意识消失的全量约为1.8 ED50。
尉静芳马汉祥陈学新徐婷婷毛晶晶熊祥生
关键词:丙泊酚序贯试验法半数有效量
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方法将132只SD大鼠分成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组(S组,n=77)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组(E组,n=55)。S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在背部L3-L4间隙处剪开椎间隙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后将聚乙烯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E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分离T13-L1棘突旁肌肉,直视下通过椎间孔将聚乙烯导管通过椎间孔置入硬膜外腔。结果蛛网膜下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80.5%;硬膜外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70.9%。结论改进的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及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制备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创伤小。
毛晶晶马汉祥熊祥生徐婷婷陈学新孟尽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时间因素对PaCO_2和P_(ET)CO_2影响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性分析
2015年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常用的CO_2气腹压力下气腹的时间因素对PaCO_2及呼气末CO_2分压(PETCO_2)的变化及两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后机控呼吸的呼吸参数不变,气腹压力设置为12 mm Hg(1 mm Hg=0.133 k Pa),术中监测并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及气腹终止后10 min(T4)等时点的PaCO_2及PETCO_2的数值及相关性分析。PaCO_2用血气分析测得,PETCO_2通过监测仪用旁流法测得。结果 T1、T2、T3及T4的PaCO_2和PETCO_2均较T0明显增高(P<0.05)。T2与T1、T3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和PETCO_2相关系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小。结论 CO_2气腹后PaCO_2与PETCO_2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时间的延长,其增加程度也加大,持续一段时间后则趋于平衡。PETCO_2与PaCO_2均呈正性相关并随气腹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朱学芳杜娟王洁肖计文熊祥生姚盛来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CO2气腹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
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及评价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30例,采用气动雾化吸入装置吸入1.5%丁卡因4 ml,在气道表面麻醉完成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μg/kg,再行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T0)、气道表面麻醉后(T1)、放置喉镜时(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的插管反应评分;术后24 h咽喉部疼痛情况以及患者对该局部麻醉方法的主观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反应评分(1.4±0.6)分;30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周麻木、惊厥等;T1、T2较T0SBP、DBP、MAP无明显变化(P〉0.05),SpO2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较T0SBP、DBP、MAP、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0例患者中仅3例有咽喉部轻至中度疼痛。患者对麻醉方法的评价结果为优26例,良4例,无差评。结论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行气道表面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
陈金红叶炜熊祥生赵卫兵蒋玲
关键词:雾化吸入丁卡因清醒气管插管
紧闭式吸入麻醉中使用不同的氧气吸入方法对麻醉机废气中吸入麻醉药浓度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进行紧闭式吸入麻醉时使用不同的氧气吸入方法对麻醉机废气中吸入麻醉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紧闭式吸入麻醉期间,采用高浓度高流量吸入法让对照组患者吸入氧气,采用高浓度低流量吸入法让研究组患者吸入氧气。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持续的时间、吸入麻醉药的时间、麻醉机废气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持续的时间、吸入麻醉药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麻醉前,两组患者麻醉机废气中七氟醚的浓度相比,P>0.05。在吸入七氟醚后、手术中、手术后、离开手术间时,研究组患者麻醉机废气中七氟醚的浓度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手术患者进行紧闭式吸入麻醉期间,与让其吸入高浓度高流量的氧气相比,让其吸入高浓度低流量氧气的效果更佳,可有效地降低其麻醉机废气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减少其吸入麻醉药的用量,缩短其麻醉持续的时间。
熊祥生毛晶晶
利多卡因混合葡萄糖对大鼠脊神经毒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比较利多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葡萄糖对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感觉功能的测定,探究利多卡因混合葡萄糖是否增加脊髓及神经根的毒性。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组(L...
熊祥生
关键词:利多卡因葡萄糖蛛网膜下腔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