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桢
- 作品数:46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清代西北边疆屯田政策与经济开发被引量:9
- 2005年
-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为了给驻守官兵提供足够的兵粮兵饷,清王朝在该地区实行了兵屯、户屯、回屯、遣屯和旗屯等多种类型的屯田政策。这些屯田政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但是屯田政策实行过程中的重北轻南倾向,也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 牛海桢李晓英
- 关键词:清代西北边疆屯田经济开发
- 蠡论苻坚
- 1999年
- 牛海桢李晓英
- 关键词:前秦帝王苻坚
- 试论乾隆以后清朝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贸易政策被引量:6
- 2008年
- 清朝时期西北边疆地区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之间天然的互相依赖性使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商业贸易显得十分重要。清政府在商业贸易方面,主要是尽可能地动用国家机器职能,实行商业贸易垄断,控制与哈萨克、布鲁特之间的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以之作为控制、羁縻少数民族的手段。对民间商人所从事的各民族之间的直接民间经济交往的贸易,尽量予以限制,以达到最终稳定社会的目的,这种贸易限制政策直接影响到了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 牛海桢
- 关键词:乾隆朝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贸易政策
- 科举制废除及绅士阶层在新式教育领域中的贡献被引量:7
- 2006年
-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给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绅士阶层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绅士阶层一向以登科入仕为他们的最高人生选择,但当他们面对这种冲击时并没有被击垮,他们中一大批人反而积极投身于新形势教育中去,为中国的新式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李晓英牛海桢
- 关键词:晚清绅士新式教育
- 近代西北羊毛市场的交易方式被引量:2
- 2012年
-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渐成天津开埠后的经济腹地,但由于西北地区交通闭塞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导致了西北羊毛市场特殊交易方式的存在。传统和现代多种交易形式的整合,是近代西北地区能够大规模从事羊毛出口的秘诀所在。
- 牛海桢李晓英
- 关键词:羊毛市场交易方式
- 伊斯兰教浸染下的回族商业伦理精神被引量:5
- 2009年
- 任何一个民族,经济的发展都深受文化的影响。回族作为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文化中深深地渗透了商业精神。在伊斯兰教的经典经济思想的整体内容中,有关商业经济、商业道德的论述占有相当的份量,它鼓励人们开展商业活动,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伊斯兰教的重商观念不仅表现在抽象的教义学说体系中,而且表现在商业行为的规范方面,进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商业伦理,成为伊斯兰经济伦理的核心内容。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的,一再强调执行的"重本抑末"的政策和由此形成的中国传统社会广大汉族重农抑商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牛海桢
- 关键词:伦理精神
- 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关系网络探析——以羊毛贸易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一直都是伊斯兰文化与回族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回族穆斯林由于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影响,他们善于和重视经商,而"围坊而居"的居住方式,"围寺而学"的经堂教育及较严格的族内、教内的婚姻制度,使回族穆斯林间形成了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正是借助这一关系网络,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也将其自身网络化,从而使其在羊毛贸易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 李晓英牛海桢
- 关键词:回族商人关系网络羊毛贸易
- 榆中青城古镇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开发被引量:5
- 2012年
- 榆中青城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当地旅游发展的现状是规划完善,但建设滞后;宣传力度有限,品牌效益不明显;基础条件落后。其可持续的发展有待于品牌形象的确立,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区域联合互动的开发。
- 牛海桢常承明许波
-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产业
- 简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兰州市太平鼓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兰州太平鼓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兰州太平鼓作为兰州地方文化的符号,其影响越来越大,但还存在着后继乏人、传统整理不足,创新不够的诸多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积极努力,将其打造成兰州市除牛肉面之后的另一张名片,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到弘扬和发展。
- 牛海桢
- 论清代新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被引量:2
- 2014年
- 乾隆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在新疆地区推行了以儒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教育,但是始终未将边疆民众教育放在与内地同等的地位,教育规模小,还呈现出重武轻文的倾向,对当地民族教育则是放任自流。清代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教育政策,其根本出发点是为维护其在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培养所需人才,因而对作为当地生活的居民的主体的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不甚重视。在整个清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国家认同意识的教育几乎无从谈起。但在客观上,所办的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对于加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维护多民族的统一有着进步的历史作用。
- 牛海桢
- 关键词:清代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