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剑锋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群落
  • 8篇群落结构
  • 5篇大型底栖动物
  • 5篇底栖动物
  • 4篇甲壳
  • 4篇红树
  • 4篇红树林
  • 3篇甲壳动物
  • 3篇功能群
  • 2篇多样性
  • 2篇生境
  • 2篇海龟
  • 2篇海洋生物
  • 2篇海洋生物学
  • 2篇不同生境
  • 2篇潮间带
  • 1篇大型底栖生物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机构

  • 1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威...

作者

  • 14篇牟剑锋
  • 11篇林俊辉
  • 11篇林和山
  • 11篇王建军
  • 11篇何雪宝
  • 11篇黄雅琴
  • 11篇刘坤
  • 10篇张舒怡
  • 7篇江锦祥
  • 6篇郑成兴
  • 5篇李荣冠
  • 4篇郑凤武
  • 2篇吴福星
  • 2篇祝茜
  • 2篇王先艳
  • 2篇妙星
  • 1篇陶翠花
  • 1篇丁晓辉
  • 1篇马丽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沙湾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及其分布格局
2013年 11月-2014年 8月,以福建省三沙湾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光滩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草滩为样地,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研究。
黄雅琴王建军江锦祥林俊辉林和山何雪宝牟剑锋刘坤张舒怡
关键词:群落结构功能群大型底栖动物红树林互花米草
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2013–2014年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的周年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季节变化以及红树林恢复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次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7门78种,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种类最为丰富,节肢动物对总生物量贡献最大,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为本区第一优势种。林区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低于光滩,部分优势种仅在林区出现,此外,林区群落与光滩有显著差异。本区底栖动物的密度高值出现在冬、春季,生物量高值出现在春、夏季,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本区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点反映出洛阳江口红树林处在年轻期,群落的季节变化可能跟优势种的繁殖特点有关。研究结果也表明红树林植被会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林区群落已然不同于光滩,与2009年调查结果相比,林区底栖动物密度虽明显下降,但褶痕拟相手蟹(Parasesarma plicata)数量增加,是优势种之一。洛阳江口红树林和光滩支撑着不同的生物组成,因此,红树林恢复应当保持栖息地的多样性/异质性。
林俊辉何雪宝王建军林和山黄雅琴刘坤牟剑锋张舒怡江锦祥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红树林湿地
福建洛阳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甲壳动物群落及其功能群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2013年8月、2013年10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月分别在洛阳河口潮间带选取5种生境(红树林区Q1,Q2,Q3;光滩Q4,林缘光滩Q5)开展调查,以探讨不同生境间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共获得甲壳动物18科35种,优势种和重要种有弧边招潮(Uca arcuata)、薄片蜾蠃蜚(Sinocorophium lamellatum)、宁波泥蟹(Ilyoplax ningpoensis)和秀丽长方蟹(Metaplax elegans),以穴居型植食者为主;不同生境间优势种存在明显变化,游泳型甲壳动物主要出现在生境Q1、Q2和Q3。洛阳江红树林生境Q1、Q2、Q3底栖甲壳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复杂性高于林缘光滩和光滩生境,而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则相反。通过对5种不同生境的物种数、生物量、密度、功能群、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生境-季节间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生境间与季节间甲壳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功能群、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生境间差异不显著,丰富度指数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生境Q1、Q2和Q3差异不显著。而底栖甲壳动物群落相似性和非度量多维度标序(n MDS)分析表明林缘光滩Q5的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与Q1、Q2、Q3的相似度高,与光滩生境相似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红树林、林缘光滩、光滩三者生境的复杂程度、食物丰富程度和食物来源存在差异有关。综合分析表明生境复杂程度与季节是影响洛阳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甲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张舒怡何雪宝王建军林和山黄雅琴林俊辉牟剑锋刘坤郑成兴
关键词:群落结构功能群甲壳动物
中国沿岸海域海龟的种类和分布的初步调查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我国沿海海龟的种类和分布状况,调查范围从山东东营到广西北海,走访了16个城市的渔港或码头,共获得有效问卷962份.同时通过文献查阅和网络新闻搜集的方法,对沿海各地海龟误捕、搁浅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我国沿海地图上显示出5种海龟的分布区域,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沿海海龟的分布状况进行定期调查,进而了解在我国沿海海龟种类、分布及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调查发现,我国东海、南海海域发现海龟的概率要大于黄渤海海域,发现的概率基本都在50%以上,其中惠州最高,可达86%;而黄渤海海域发现的概率基本都在50%以下,其中东营最低,只有13%.在5种海龟的比较中,绿海龟(Chelonia mydas)被发现的概率最大,其他海龟被发现的概率较小,特别是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和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vea).据渔民反映,与往年相比,海龟的种群数量有比较大的变化,看到的次数越来越少.因此,需要加强保护海龟的力度.
牟剑锋陶翠花丁晓辉吴福星妙星王先艳祝茜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海龟GIS问卷调查
浙江北关港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被引量:3
2018年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北关港附近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大型污损生物9门44科53属59种,种类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污损生物群落。固着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群体,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其次为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强壮藻钩虾(Stenothoe valida)等种类。该海域污损生物全年各月均有附着, 6-10月板的覆盖面积均达100%,附着盛期为6-8月,月板、季板、半年板和年板的平均附着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 371±8 722) ind/m^2和(1 667.5±506.0) g/m^2,(31 605±17 671) ind/m^2和(5 879.1±2 576.5) g/m^2,(31 188±10 834) ind/m^2和(13 989.6±4 755.4) g/m^2,(18 425±5 757) ind/m^2和(6 581.9±2 175.9) g/m^2,其中夏季附着强度最高。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栖息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另外,盐度、水体透明度以及光照等自然环境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众林和山黄雅琴何雪宝林俊辉刘坤牟剑锋张舒怡马丽王建军
关键词:污损生物群落组成环境因素
楚科奇海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特征
中国第4次北极科考(2010年7-8月)于楚科奇海进行了23个站位的大型底栖生物取样,所获样品经鉴定共有大型底栖动物9门140种,其中多毛类的种数最多(66种),其次是甲壳类(30种)和软体动物(25种),还有棘皮动物9...
林和山牟剑锋刘坤王建军何雪宝林俊辉黄雅琴李荣冠郑成兴郑凤武江锦祥
关键词:楚科奇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厦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被引量:4
2015年
于2013年5月和11月在厦门近岸海域设置67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定量调查,运用Brey(1990)经验公式对该海域的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总次级生产力P和P/B值分别为4.6±10.1 g AFDW·m-2·a-1和1.0±0.4a-1,软体动物和多毛类为该海域P值的主要贡献类群,秋季的P值略高于春季,同安湾的P值明显高于大嶝海域、九龙江口、厦门外海域和围头湾。相关性分析显示,该海域次级生产力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以及水体底温呈显著相关,底质类型以及采砂、航道清淤、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干扰也是影响次级生产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刘坤林和山王建军何雪宝林俊辉黄雅琴张舒怡牟剑锋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P/B值
福建平潭一头误捕灰鲸的部分形态学记录被引量:2
2013年
2011年11月5日,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青峰村渔民出海作业时发现一头误撞定置刺网死亡的灰鲸,为福建省的首次灰鲸误捕案例,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海域的首次灰鲸误捕记录。本文描述了该灰鲸的外形特征和骨骼系统,并报道外形和骨骼的测量数据。该灰鲸系雌性,体长1309cm,体重约21t,为目前本种在我国海域搁浅/误捕记录中的最大个体。头骨长281cm,宽128cm,重250kg;脊椎式为C7+T13+L13+Ca23=56;指式为Ⅰ1,Ⅱ3,Ⅲ7,Ⅳ5,Ⅴ3;肋骨14对,V形骨10枚。脊椎式、指式、肋骨和V形骨较之以前的报道存在差异,说明灰鲸的脊椎式、指式、肋骨和V形骨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此外,本文还综述了西北太平洋灰鲸目前所面临的主要致危因素。
王先艳吴福星妙星牟剑锋童慎汉祝茜
关键词:灰鲸骨骼
中国沿海海龟的种类和分布的初步调查及惠东国家级海龟保护区的综合评价
海龟分为2科5属8种,分别是绿海龟(Chelonia mydas)、蠵龟(Carettacaretta)、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vea)、大西洋...
牟剑锋
关键词:海龟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生态管理
厦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4
2016年
根据2013年5月和11月在厦门周边海域60个取样站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运用功能群方法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门160科411种,其中肉食者152种,浮游生物食者102种,碎屑食者103种,杂食者48种和植食者6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分别是该海域春、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总体而言,浮游生物食者和肉食者为该海域的主要优势功能群,但各区域的优势功能群存在一定差异,围头湾的主导功能群为肉食者和碎屑食者,大嶝海域以肉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为主,而九龙江口和同安湾则以碎屑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占优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深和底温是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活性磷酸盐、底盐、有机质和叶绿素a等对其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坤林和山何雪宝黄雅琴林俊辉牟剑锋张舒怡王建军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