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俊
- 作品数:12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血清sI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43例普通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48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恢复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较普通肺炎急性期明显增高,但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血清sICAM-1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ICAM-1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肺炎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 刘纯义李凯红黄卫东陆必森王世俊金萍刘喜
- 关键词:重症肺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儿童
- 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水平变化与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6例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和48例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MBP水平以及43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MBP水平。结果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仍低于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与血清MBP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 刘纯义金萍陆必森王世俊张侃罗勇许锦姬
- 关键词:轮状病毒重症感染肠炎
- 肺炎支原体肺炎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 谢红波王春凤陈水文王世俊刘纯义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诱导痰肺炎支原体抗体
- 小儿手足口病1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6月所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6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轻型手足口病患儿88例,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按照年龄、体温、白细胞数、肠道病毒71型例数、呼吸频率及劳务工子女患儿例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发热、口腔疱疹及合并神经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以肠道病毒7l型病毒感染为主,且劳务工子女患儿多见,对出现发热、口腔疱疹及合并神经症状时,需及时给予按照重症患儿的治疗原则处理。
- 林海波王世俊司徒超刘纯义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胃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对患儿机体影响研究
- <正>目的探讨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对患儿机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胃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3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无此功能障碍的3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跟踪调查,对两组患儿在观察...
- 王世俊
- 文献传递
-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与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6例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和63例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MBP水平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结果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MBP为(176.35±113.12)μg/L,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水平(392.27±128.96)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MBP血清水平(676.25±248.6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为(358.63±106.54)μg/L,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恢复期水平[(558.49±173.24)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期患儿血清MBP水平分别为(198.24±126.47)μg/L、(169.34±124.38)μg/L、(184.62±123.64)μg/L、(180.74±126.86)μg/L,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但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不同肠道外脏器损害患儿急性期血清MBP水平无显著差异;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发生与血清MBP水平低下密切相关。
- 刘纯义金萍王世俊张侃许锦姬洪先欧田先雨徐颖
-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肠炎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重症肺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参与机体众多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但其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则未见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探讨血清sICAM-1在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56例普通肺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sICAM-1水平,以及52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为402.36±31.24μg/L,明显高于其恢复期水平的198.56±12.63μ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的278.86±36.24μg/L及健康对照组180.74±21.46μg/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的193.42±23.65μg/L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412.15±18.36μg/L、386.25±31.62μg/L、398.41±16.83μg/L、389.76±24.88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经治疗后痊愈病例及好转病例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396.18±22.31μg/L,392.79±37.43μg/L,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诊断及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 刘纯义金萍杨艳霞刘红霞刘亚秋许锦姬黄卫东王世俊
-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重症肺炎儿童
-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与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水平低下的关系
- @@为了探讨MBP在小儿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关系,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儿科消化病区收治的76例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MBP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
- 刘纯义金萍王世俊张侃许锦姬洪先欧田先雨徐颖
-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
- 文献传递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二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两例患者为例进行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收治的2例患者经治疗后4周至2个月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影像学均明显改善,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及预...
- 王世俊
-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儿童患者
- 多中心、随机、开放性评价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51
- 2017年
- 目的研究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性研究。收集广东省5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2015年4月至7月门诊收治的儿童流感疑似病例22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5例,给予愈酚伪麻口服溶液作为基础治疗,连续给药5d;试验组114例,给予基础治疗加上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同样连续给药5d。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两组疑似病例在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比对照组,在疾病持续时间(h)[69.9(95%C165.3~91.5)比75.4(95%C169.9-91.7)]、发热持续时间(h)[40.4(95%CI31.5-53.4)比44.0(95%CI33.2~50.0)]上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有所缩短。(2)229例中有73例(31.9%)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治疗后试验组(42例)比对照组(31例),疾病持续时间缩短约55h,流感症状持续时间缩短近60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时间(h)[32.8(95%CI24.0~47.0)比55.8(95%CI43.7-78.3)]虽缩短23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3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中完成治疗方案的患儿共60例,试验组(38例)比对照组(22例)发热持续时间(h)[34.8(95%CI24.0-48.5)比53.3(95%C143.6~104.0)]缩短近1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10%)比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多为消化道症状,多可自行缓解。结论2015年4至7月广东省5所医院门诊收治的儿童流感疑似病例流感病毒阳性率31.9%;疑似病例中,予磷酸奥司�
- 何春卉刘纯义林广裕彭倩廖嘉仪林俊宏张涛郑雪芳林创兴王世俊陈容珊邓力陈裕明
- 关键词:流感奥司他韦多中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