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0篇血管
  • 10篇腔内
  • 10篇腔内治疗
  • 8篇成形术
  • 7篇动脉硬化
  • 7篇血管成形
  • 7篇血管成形术
  • 6篇下肢
  • 4篇动脉硬化闭塞
  • 4篇动脉硬化闭塞...
  • 4篇下肢动脉
  • 4篇下肢动脉硬化
  • 4篇静脉
  • 3篇主动脉
  • 3篇下肢动脉硬化...
  • 3篇下肢动脉硬化...
  • 3篇内膜
  • 3篇股动
  • 3篇股动脉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王世华
  • 19篇王中华
  • 18篇陈学东
  • 17篇田磊
  • 13篇王育红
  • 13篇杨晓冬
  • 8篇姜福亭
  • 2篇庄百溪
  • 1篇李楠
  • 1篇潘培涛
  • 1篇黄瑾
  • 1篇鲁静
  • 1篇郭伟
  • 1篇刘希光
  • 1篇张朝军

传媒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泛大西洋共识D级病变患者的腔内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泛大西洋介入学会(TASC)Ⅱ-D级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我院收治并进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患者(64条下肢),对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疗效、并发症、术后随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成功进行腔内治疗58条下肢,技术成功率90.6%(58/64),其中单纯行球囊扩张10条下肢,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48条下肢。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0.0%(5/50),包括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心力衰竭1例、造影剂肾病1例、动脉穿孔2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前与术后7 d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11 vs 0.78±0.14,P<0.001)。术后12、24个月分别随访50条和30条下肢,Ⅰ期通畅率分别为84.0%(42/50)和66.7%(20/30),Ⅱ期通畅率分别为88.0‰(44/50)和76.7%(23/30),24个月保肢率为100%(30/30)。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进行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保肢率高、并发症少、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需继续观察。
王中华赵树民田磊杨晓冬陈学东王世华姜福亭王育红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管成形术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分析附198例报道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应用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98例为预防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PE)放置IVCF的临床资料,并做了5~84个月的随访。结果本组病例IVCF均1次成功植入,其中放置永久性滤器165例,临时性的33例。随访122例(62%),未出现肺栓塞;3例(2%)放置永久性滤器者术后6周至17个月出现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经过治疗病情缓解。结论置入IVCF是预防PE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应注意放置滤器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陈学东王中华田磊王育红王世华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肺栓塞适应证并发症
股腘动脉TASCⅡ-C、D级病变腔内治疗技术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股腘动脉TASCⅡ-C、D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9月~2010年5月对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Ⅱ-C、D级病变的52例患者(60条肢体),采用顺行或逆行股动脉穿刺途径,通过常规技术或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通过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成形,部分患者行支架植入,分析介入治疗技术、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56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成功率为93.3%(56/60),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主要有导丝穿破血管壁及穿刺点血肿等,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术后第1周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2±0.11增至术后7d的0.85±0.18(t=15.79P〈0.001),术后随访45例患者(51条肢体)6~22个月(平均10.7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肢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1%(48/51)和73.7%(28/38)。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100%(38/38)和89.5%(34/38)。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C、D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救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确切,其长期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王中华陈学东庄百溪田磊杨晓冬王世华姜福亭王育红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98例因颈动脉硬化狭窄(狭窄>50%)而行CE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有症状77例(78.6%),无症状21例(21.4%)。结果术后除2例(2.0%)死亡、3例(3.0%)发生一过性偏瘫和7例(7.1%)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外,其他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短暂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表现。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6年;随访76例,13例(17.1%)再狭窄>70%,9例(11.8%)再发TIA症状,4例(5.3%)出现脑梗死。结论对于临床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特别是有TIA发作史的患者,可以考虑行CEA;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应分期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陈学东王中华田磊杨晓冬王世华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脑缺血
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248条肢体)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动脉病变28条,股、腘动脉病变76条,膝下动脉病变56条,多节段动脉病变88条,观察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腔内治疗ASO技术成功率为92.74%(230/248);21例发生并发症(21/210,10.00%),包括穿刺处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1例,心力衰竭2例,对比剂肾病1例,动脉穿孔及夹层各3例,再狭窄5例,均经相应治疗后缓解。结论腔内治疗下肢ASO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效控制合并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正规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王中华田磊陈学东庄百溪杨晓冬王世华姜福亭王育红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并发症血管成形术
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1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处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例发生在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处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血管腔内放置覆膜支架和手术引流等治疗,抢救成功;出院后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结论:对于巨大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先放置覆膜支架,再手术引流感染灶的治疗思路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尽管存在争议。
陈学东王中华杨晓冬田磊王世华
关键词:腹主动脉
腔内治疗儿童原发性脾脏血管瘤1例
2012年
患者男,6岁3个月龄。因纳差、腹胀4年,加重1年余,于2010年9月9日入院。1年前于当地医院B超发现脾血管瘤,大小为0.4 cm×0.3 cm,未予重视,7个月前复查B超提示脾血管瘤大小为4 cm×4 cm,
田磊王中华陈学东杨晓冬李楠王世华
关键词:腔内治疗病例报告
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基于CT的胸主动脉夹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为分析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机理及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胸主动脉夹层患者CT数据,用MIMICS 13.0数字化影像处理软件,获取胸主动脉夹层的优化表面模型,随后导入ANSYS 11.0进行胸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有限元体网格划分。最后在ANSYS CFX 11.0中完成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临床上适用于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获得了个性化胸主动脉夹层模型中血液流场的流线、速度矢量、血管壁面压力和血管壁面切应力的分布和变化。结论模型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特征,可用于胸主动脉夹层血液动力学计算和临床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破裂机理的研究。
杨晓冬郭伟王中华田磊陈学东王世华
关键词:CT图像有限元模型
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6月采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2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20个月复查CTA,DSA证实:瘤体被完全隔绝,支架无移位、扭曲及内漏现象。结论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与分体式支架相比,其简便、经济、并发症少。
田磊王中华杨晓冬王世华陈学东王育红
关键词:腔内治疗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0-06在我院行腔内治疗的60例老年LEAOD患者腔内治疗技术、围术期处理特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8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成功率为94.44%(68/72);并发症发生率为6.94%(5/72),其中2例发生心衰,1例发生造影剂肾病,2例发生导丝穿破血管壁,无围术期死亡;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5±0.13)增至术后7d的(0.82±0.15)(t=11.54,P<0.001);术后12个月、24个月肢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46%(46/52)和71.88%(23/3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31%(48/52)和78.13%(25/32),术后24个月肢体保全率为100.00%(32/32)。结论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老年LEAOD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中华杨晓冬陈学东田磊王世华姜福亭王育红
关键词:股动脉血管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