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会利

作品数:72 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农药
  • 11篇毒性
  • 11篇土壤
  • 9篇色谱
  • 9篇相色谱
  • 8篇毒理
  • 8篇塑料
  • 7篇丽斑麻蜥
  • 7篇麻蜥
  • 7篇蜜蜂
  • 7篇阿维
  • 7篇阿维菌
  • 7篇阿维菌素
  • 6篇液相
  • 6篇液相色谱
  • 6篇质谱
  • 5篇毒理学
  • 5篇农药残留
  • 5篇蜥蜴
  • 5篇降解

机构

  • 70篇中国科学院生...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农业部农药检...
  • 3篇北京市水产科...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2篇王会利
  • 30篇郭宝元
  • 21篇李建中
  • 17篇李建中
  • 15篇张艳峰
  • 11篇常静
  • 9篇李济彤
  • 8篇王瀛寰
  • 8篇郝伟玉
  • 6篇查金苗
  • 6篇刘琛
  • 6篇高永鑫
  • 5篇吕笑天
  • 5篇李伟
  • 4篇胡继业
  • 4篇陈长龙
  • 4篇张旭
  • 3篇周红
  • 3篇莫汉宏
  • 3篇张洪勋

传媒

  • 22篇生态毒理学报
  • 9篇环境化学
  • 6篇农药学学报
  • 2篇农药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维菌素在北京土壤和胡萝卜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正>阿维菌素(abamectin)是经微生物发酵、提取的新型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其中B1a为主要活性成份,对各种作物害螨、害虫有很高的杀灭作用,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和使用安全等特点,是当前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中理想的生物...
郭宝元袁蕾王会利李建中
文献传递
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上残留以及降解行为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为基础的哒螨灵分析方法,并对哒螨灵在安徽淮北和陕西咸阳两地苹果上的消解和残留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考察了哒螨灵在两地土壤中的降解和残留行为.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方程:陕西咸阳为C=0.4007e-0.1535t,半衰期T1/2=4.5天;安徽淮北=0.1096e-0.1464t,半衰期T1/2=4.7天;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陕西咸阳为C=0.7978e-0.1218t,半衰期T1/2=5.7天;安徽淮北C=1.4024e-0.0912t,半衰期T1/2=7.6天.在推荐使用高剂量和推荐高剂量1.5倍情况下,施药1~2次,末次药后7天,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为0.02~0.14mg/kg;药后14天为0.01~0.12mg/kg.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苹果中哒螨灵的残留量低于2mg/kg,用药次数1~2次,每次间隔7天的情况下,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可定为7天.
郭宝元郭聪陈锦辉王会利李建中
关键词:哒螨灵高效液相色谱降解安全间隔期
乙嘧酚在冬瓜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乙嘧酚在冬瓜上的残留行为,对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价。方法冬瓜样品经乙腈提取, 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 PSA)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通过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2018年在山东、福建、安徽、广西、四川和北京6地进行乙嘧酚在冬瓜上的规范残留试验,获取乙嘧酚在冬瓜上的残留试验中值,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在添加水平为0.01、0.08、0.5mg/kg时,乙嘧酚在冬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5.2%~92.0%,相对标准偏差为2.5%~5.1%(n=5),定量限为0.01 mg/kg。乙嘧酚在冬瓜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4.1~4.8 d。采用25%乙嘧酚悬浮剂按有效成分375和562.5 g a.i./hm^2剂量施药3~4次,于末次施药后5、7和14 d采样测定,冬瓜中乙嘧酚的残留量为<0.01~0.35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一般人群对乙嘧酚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estimateddailyintake,NEDI)为0.0189 mg,膳食摄入风险概率(risk quotient, RQ)为0.86%。结论乙嘧酚在冬瓜中的残留对消费者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韩永涛张艳峰王会利
关键词:冬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黄粉虫中手性烯唑醇的分离测定被引量:3
2014年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黄粉虫中手性农药烯唑醇的方法,对样品净化方法和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乙腈提取并加入正己烷液-液分配去脂后,经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以多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测定。此方法对烯唑醇的检出限为0.002mg/kg,回收率在97.22%~101.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等特点。该法适合推广用于黄粉虫等昆虫体内烯唑醇含量的测定。
刘琛朱文学曲昊杨李建中王会利郭宝元
关键词:烯唑醇黄粉虫手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爬行动物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的现状被引量:5
2012年
在系统介绍了爬行动物作为受试生物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污染物对常见爬行动物个体和器官水平的毒害作用,重点综述了蜥蜴和龟毒理学研究进展。同时,论述了研究爬行动物毒理学的重要性,提出适合不同毒理学实验使用的爬行动物物种,并指出了爬行动物毒理学今后研究的重点及面临的难题。
王瀛寰王会利张艳峰李建中
关键词:爬行动物毒理学蜥蜴
一种家蚕饲料加工器及其应用
一种家蚕饲料加工器,主要包括:一饲料搅拌器,该饲料搅拌器出料端连接有饲料成型室,饲料搅拌器与饲料成型室之间设有一搅拌器隔板;饲料成型室的底部安装有出料口,饲料成型室的顶部安装有饲料成型挤压把手;饲料搅拌器内部安装有螺旋形...
王会利张旭李建中张艳峰
文献传递
一种有机爆炸残留物双模式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爆炸物现场分析双模式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及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双模式检测方法利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模式改变简便的优点,将分析和验证方式在同一个毛细管电泳仪器上实现,提升了爆炸现场残留物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简化...
郭宝元刘琛王会利吕笑天高永鑫周红李建中
文献传递
腈苯唑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对映选择性分布和代谢研究
郝伟玉张艳峰王会利
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和残留被引量:8
2013年
建立了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待测样品通过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丙酮(1∶1,V/V)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吡嘧磺隆的含量,并研究了2010—2011年北京、安徽和海南等3地水稻、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土壤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3%—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吡嘧磺隆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1,符合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5.29—6.42 d和4.99—6.42 d.秧苗期施药,收获时水稻和土壤中均未检出吡嘧磺隆的残留.
许迪于丁一田国芳莫汉宏王会利
关键词:吡嘧磺隆水稻
灭蝇胺在苦瓜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评价灭蝇胺在苦瓜上的残留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建立灭蝇胺在苦瓜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基于规范残留试验得到的残留试验中值进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在添加水平为0.05、0.1、1 mg/kg时,灭蝇胺在苦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74.0%~79.2%,相对标准偏差为4.2%~5.7%。灭蝇胺在苦瓜中的半衰期为10.7~11.6 d。一般人群对灭蝇胺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0661 mg,膳食摄入风险概率为1.7%。[结论]灭蝇胺在苦瓜中的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韩永涛张艳峰王会利
关键词:灭蝇胺苦瓜高效液相色谱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