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宏强

作品数:331 被引量:914H指数:16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14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6篇电子电信
  • 4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理学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2篇雷达
  • 54篇成像
  • 53篇信号
  • 39篇太赫兹
  • 35篇散射
  • 34篇赫兹
  • 29篇回波
  • 27篇电磁
  • 26篇雷达成像
  • 25篇合成孔径
  • 24篇孔径雷达
  • 22篇矩阵
  • 22篇合成孔径雷达
  • 21篇目标识别
  • 19篇多普勒
  • 19篇涡旋
  • 19篇雷达目标
  • 18篇相位
  • 16篇流形
  • 15篇仿真

机构

  • 287篇国防科学技术...
  • 44篇国防科技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北方电子...
  • 1篇江南计算技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解放军电子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怀化学院
  • 1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北京遥感设备...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电子信息系统...

作者

  • 331篇王宏强
  • 121篇黎湘
  • 120篇秦玉亮
  • 106篇邓彬
  • 72篇程永强
  • 52篇罗成高
  • 27篇李彦鹏
  • 26篇邓彬
  • 23篇庄钊文
  • 22篇范波
  • 18篇吴昊
  • 16篇曾旸
  • 12篇郭桂蓉
  • 12篇姜斌
  • 11篇杨政
  • 10篇李朝伟
  • 10篇王瑞君
  • 9篇朱玉鹏
  • 9篇李宏
  • 6篇王建涛

传媒

  • 20篇信号处理
  • 15篇系统工程与电...
  • 14篇电子与信息学...
  • 13篇国防科技大学...
  • 13篇太赫兹科学与...
  • 12篇雷达学报(中...
  • 10篇现代雷达
  • 9篇电光与控制
  • 8篇电子学报
  • 4篇红外与毫米波...
  • 4篇系统仿真学报
  • 4篇雷达科学与技...
  • 3篇现代防御技术
  • 3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红外与激光工...
  • 2篇火力与指挥控...
  • 2篇电子测量技术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兵工学报
  • 2篇计算机仿真

年份

  • 1篇2024
  • 36篇2023
  • 38篇2022
  • 26篇2021
  • 16篇2020
  • 23篇2019
  • 22篇2018
  • 2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24篇2009
  • 16篇2008
  • 15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3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脉冲雷达对目标源的检测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对于单脉冲雷达 ,当回波受到多个目标信号 (信号在频域、时域上不可区分 )的干扰时 ,得到的目标角到达方向 (DOA)不是所跟踪目标的真实信息 ,影响了系统对目标的可靠跟踪。本文在一种对回波是来自单目标还是两个不可区分目标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其推广 ,应用到回波可能来自N个不可区分的目标。仿真表明 ,多目标情况下的检测概率不一定大于两个目标时的检测概率 ,处于间距最大上的两目标的信噪比对整个检测概率影响较大。
李朝伟王宏强黎湘
关键词:单脉冲雷达
不同表面结构特征圆柱导体的太赫兹散射特性被引量:10
2013年
太赫兹频段下导体表面的细微结构、粗糙度等细节将对目标电磁散射行为产生影响。为衡量这一影响程度,以圆柱导体为例研究了太赫兹频段下目标表面不同结构特征的电磁散射现象及其在图像域的表现规律。利用高频电磁计算方法获得了表面分别为理想光滑、带刻痕和周期粗糙的三种圆柱多姿态角、多频点单站散射场;基于转台成像算法重建了小转角下目标的二维图像。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μm量级的细节特征在太赫兹雷达图像上有着显著的表现,表明太赫兹雷达能够获取更加丰富和精细的目标信息,从而为目标探测识别提供新的特征和技术手段。
王瑞君邓彬王宏强秦玉亮
关键词:太赫兹散射特性电磁计算雷达成像
基于时频分析的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成像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瞬时距离和雷达回波构建运动目标的雷达回波模型,对雷达回波模型进行处理,将压缩后的回波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从得到的时频分布图中获取场景...
邓彬白鉴易俊杨琪罗成高王宏强曾旸
基于轨道角动量的涡旋SAR成像方法及成像系统
本发明涉及雷达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涡旋电磁波的SAR二维成像方法及成像系统。所述成像方法根据涡旋电磁波特性、结合传统SAR成像几何关系与工作模式,建立该新体制雷达成像模型,选定涡旋电磁波收发方式、设置场景、雷达、目...
刘康王建秋程永强王宏强蒋彦雯刘红彦
文献传递
一种单天线接收条件下的电磁涡旋成像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天线接收条件下的电磁涡旋成像方法。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N个相同的天线均匀排布在圆周上构成发射阵列;第二步,利用发射阵列依次发射不同频率、不同轨道角动量模态的电磁涡旋,位于发射阵列中心的单天线接...
秦玉亮程永强袁铁柱王宏强范波李彦鹏
一种改进的复合K分布杂波仿真方法被引量:2
2006年
针对目前复合K分布杂波仿真中没有考虑线性滤波器物理可实现性的问题,首先深入研究了该杂波模型的统计特性及其ZMNL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最小相位特性与复倒谱技术,提出了一种物理可实现的滤波器产生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物理可实现复合K分布杂波随机序列产生的流程;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产生的杂波可用于雷达信号模拟、雷达图像分析及雷达最优信号处理器的设计。
姜斌王宏强任双桥郭桂蓉
关键词:ZMNL复倒谱
模糊游程理论及其在目标识别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建立了模糊游程理论,该理论在基于模糊数学知识的综合评判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实验数据,做出更为客观的评判结论。随后,针对目标识别效果评估,提出一种通用化的评估思路,选取了评估指标及测度方法,并形成一个模糊游程理论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目标识别效果评估模型。最后,结合实测数据完成了仿真。
李彦鹏黎湘王宏强梁甸农庄钊文
关键词:目标识别
基于缩比训练的远距离太赫兹单光子雷达成像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缩比训练的远距离太赫兹单光子雷达成像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以待成像目标的三维尺寸进行预设倍数缩小的模型为目标,由太赫兹单光子雷达和深度相机进行缩比设置后得到缩比训练样本,并利用缩比训练样本对远...
罗成高梁传英邓彬王宏强刘康程韵涵
基于太赫兹ISAR图像序列的空间目标抛物面天线载荷指向估计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监视空间目标的工作状态,开展了基于多视角太赫兹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图像序列的抛物面天线载荷指向估计研究。提出了一种空基太赫兹雷达成像体制,可以实现高轨卫星目标和小卫星目标的监视。由于圆形的抛物面天线边缘沿着任意观测平面的投影均为椭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霍夫变换方法,可以实现太赫兹ISAR图像中椭圆成分的自动检测和参数提取。为了确保指向估计算法的效率、精度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两层估计算法。首先估计抛物面天线边缘的三维圆心坐标和半径,将估计得到的参数作为先验信息,通过求解一个最小化椭圆短轴长度和椭圆倾角联合误差的最优化问题实现对天线载荷指向的估计。卫星模型的电磁散射数据证明了所提出的抛物面天线载荷指向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张野杨潇江新瑞杨琪邓彬王宏强
一种太赫兹频段单光子雷达系统及其目标探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赫兹频段单光子雷达系统及其目标探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模型生成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发明在发射端通过太赫兹QCL源重复产生并向目标发射太赫兹波脉冲信号,在接收端对太赫兹单光...
刘康王宏强罗成高蒋彦雯王建秋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