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济南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缺损
  • 4篇骨髓炎
  • 3篇皮瓣
  • 3篇组织缺损
  • 3篇腓肠
  • 3篇跟腱
  • 3篇跟腱缺损
  • 3篇骨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儿童
  • 3篇阿司匹林
  • 2篇动脉
  • 2篇植骨
  • 2篇皮瓣修复
  • 2篇胫骨
  • 2篇胫骨近端
  • 2篇磷酸钙
  • 2篇近端
  • 2篇肌皮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第40...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13篇王建超
  • 7篇李宗玉
  • 5篇王季
  • 5篇蔡锦方
  • 4篇秦国良
  • 4篇解琛
  • 4篇桑宏勋
  • 4篇颉强
  • 4篇曹学成
  • 4篇陈志文
  • 3篇王军
  • 2篇张达
  • 2篇蔡锦芳
  • 2篇马义善
  • 2篇林鹏
  • 1篇吴子祥
  • 1篇王立松
  • 1篇马益善
  • 1篇牛二龙
  • 1篇裴国献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例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治疗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15例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患者,采用彻底清创、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皮肤缺损面积为5cm×4 cm^8 cm×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6 cm×5cm^9 cm×7 cm。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皮瓣外观满意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5例中14例肌皮瓣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膝踝关节功能良好。根据改良ASAMI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0例,良4例,中1例,差0例。结论: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具有良好疗效。
王建超蔡锦芳王季李宗玉解琛
关键词:腓肠肌皮瓣骨髓炎胫骨
一期与二期植骨治疗骨折固定术后继发骨髓炎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一期与二期植骨治疗肢体骨折术后继发Ceirny-Mader Ⅲ~Ⅳ型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改良Papineau技术一期植骨(一期组)和万古霉素载荷PMMA骨水泥置入后二期植骨(二期组)治疗肢体骨折术后并发Ceirny-Mader Ⅲ~Ⅳ型骨髓炎病例共59例。一期组27例,采用改良Papineau技术,即一期开放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封闭负压技术(VAC)。二期组32例,采用一期万古霉素载荷PMMA局部应用,术后12周,取出PMMA珠链或团块,二期取自体髂骨植骨。比较两组骨髓炎创口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感染复发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59例中,成功治愈并随访2年以上的病例49例。一期组手术1次,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4~25(17.91±3.92)d,骨愈合时间为4~8(5.52±1.33)个月;二期组手术2次,两阶段围手术期创口愈合时间为24~32(27.01±2.38)d,骨愈合时间为5~9(6.64±1.13)个月。一期组围手术期创面总愈合时间及骨愈合时间优于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组中6例,二期组中4例术后局部感染复发,改行其他治疗,两组间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488)。末次复诊SF36总评分一期组为(102.38±7.01)分,二期组为(102.69±3.67)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841)。[结论]改良Papineau技术一期植骨与常规二期植骨治疗开放骨折术后并发Ceirny-Mader Ⅲ~Ⅳ型骨髓炎疗效和复发率相当,在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次数以及围手术其创面或创口总愈合时间上一期植骨更具优势。
林鹏蔡锦芳李宗玉解琛王建超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骨髓炎
带腓肠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KuwadeⅣ型跟腱缺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KuwadeⅣ型跟腱缺损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手术注意事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KuwadeⅣ型跟腱缺损19例,应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一期修复。7例为新鲜损伤,12例为陈旧性缺损。19例跟腱缺损均伴有皮肤及软组织坏死,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6.0 cm-6.0cm×12.0 cm,跟腱缺损长度为5-9 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5.5 cm-12.0 cm×8.0cm,腓肠腱膜切取范围5.5 cm×6.0cm-10.0 cm×6.0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客观性评价指标包括关节跖屈、背伸动度及形态学,主观性评价采用AOFAS评分。结果:术后17例跟腱功能重建良好,2例感染控制不良,跟腱移植体部分坏死。皮瓣完全成活13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术后6天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术后10天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愈合,2例感染控制不良者,皮瓣未愈合,移植跟腱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后,行阔筋膜条修复术,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术后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皮瓣略臃肿,但不影响穿鞋,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80.31分。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用于治疗KuwadeⅣ型跟腱缺损,可以同时修复皮肤及跟腱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一期修复方法。
王季蔡锦方李宗玉曹学成王建超解琛
关键词:跟腱组织缺损
阿司匹林预防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去势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8只3月龄SD雌性大鼠并随机分为6组:去势组(OVX组)、对照组(Sham组)及4个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干预组,每组8只。OVX组及4个阿司匹林组均行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周,阿司匹林干预组分别按2.25、4.46、8.92及26.75mg/kg(A1、A2、A3及A4组)灌胃,1次/d。OVX组及Sham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1次/d。灌胃3个月后观察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L5椎体骨密度;对股骨骨小梁微观结构、胃黏膜应激情况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Micro-CT分析腰椎椎体骨小梁微观三维形态结构。结果与OVX组比较,A3、A4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A2、A3、A4组骨钙素与Sham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DX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MD值与OV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织形态学显示阿司匹林各剂量组骨小梁形态结构较OVX组好;A3、A4组胃黏膜可见黏膜红斑及黏膜下出血,A4组最明显。Micro-CT分析表明,与OVX组比较,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Tb.Th、Tb.N、BMD均显著提高(P<0.01),BS/BV、Tb.Sp显著降低(P<0.01),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BS/BV、Tb.Th、Tb.N、Tb.Sp、BMD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改善去势大鼠骨小梁结构,增加骨质密度,可用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吸收及刺激骨形成发挥作用,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用于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建超颉强桑宏勋陈志文王军秦国良马义善张达张毅牛二龙
关键词:阿司匹林骨质疏松骨密度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被引量:40
2013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6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90例,女72例;年龄2~14岁,平均7.1岁。骨折Gartland分型:Ⅱ型98例,Ⅲ型64例。患儿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h至3d,平均24h。首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2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于闭合复位效果不满意的患儿,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62例患儿术后获9~60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周(4.6周)。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8例,良19例,差5例,优良率为96.9%。主要并发症包括肘内翻3例、肘外翻2例、骨化性肌炎1例、尺神经损伤1例。结论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及疗效良好,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马益善颉强雷伟巴晶晶石磊王建超裴国献
关键词:肱骨骨折儿童闭合复位
阿司匹林对去势大鼠腰椎骨密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去势(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骨密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取48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去势组(OVX组)、对照组(Sham组)及4个阿司匹林治疗组(Aspirin组),每组8只。OVX组及Aspirin组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去势后1周,阿司匹林治疗组剂量分别为2.25、4.46、8.92及26.75 mg/kg(A1、A2、A3及A4组),每天灌胃一次,OVX组及Sham组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个月后处死,剖取腰椎椎体,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和Micro-C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DX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MD值较OVX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Micro-CT分析表明:与OVX组比较,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Tb.Th、Tb.N、BMD均显著性提高(P<0.01),BS/BV、Tb.Sp显著性降低(P<0.01),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BS/BV、Tb.Th、Tb.N、Tb.Sp、BMD与Sham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改善去势大鼠骨小梁结构,增加骨质密度,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包括抑制骨吸收和刺激骨形成两方面。
王建超颉强桑宏勋陈志文王军秦国良马义善
关键词:阿司匹林骨质疏松骨密度
Ilizarov骨搬移技术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收治15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39.3岁。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根据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Ⅲ型6例,Ⅳ型9例。采用病灶骨段切除、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并记录骨段延长长度、外固定架时间、骨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末次随访时,骨缺损均得以重建。骨缺损长度6-13 cm,平均8.6 cm。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8.4-16.5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骨不连或关节僵直。根据改良ASAMI评定标准评定骨性结果:优12例,良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3%;功能结果:优10例,良2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0.0%。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王建超蔡锦方曹学成王季李宗玉解琛
关键词:骨缺损骨髓炎ILIZAROV技术
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12例。统计手术前后踝关节动度、AOFAS评分、SF36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一期愈合8例,皮瓣表皮坏死2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感染复发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跖屈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踝关节背伸略低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王季蔡锦方王建超李宗玉曹学成
关键词:组织缺损跟腱
医用磷酸钙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医用磷酸钙和自体髂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月在本科行钉-棒内固定系统矫形手术的6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髂骨移植组28例,医用磷酸钙移植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融合率、矫形丢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每组至少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体髂骨组中,有2例(7.1%)出现感染,1例(3.6%)出现躯干不平衡,3例(10.7%)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中供区疼痛仍未消失。在磷酸钙组中,有2例(5.8%)出现术后切口渗出,1例(2.9%)出现感染。在移植术后第9个月,自体髂骨组融合率高于磷酸钙组(P<0.05),其他时间相比两组融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最终随访中,主弯Cobb角度矫形丢失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磷酸钙应用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后路融合术中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避免了取髂骨移植带来的相应并发症。
王建超桑宏勋颉强樊勇陈志文秦国良
关键词:磷酸钙骨移植脊柱融合特发性脊柱侧凸
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修复重建
2016年
目的了解应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儿童复杂跟腱缺损12例,采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3岁。车辆轮辐伤8例,砸伤2例,挤压伤1例,交通事故伤1例。5例为新鲜缺损,7例为陈旧性缺损。皮肤缺损范围22~64 cm^2,跟腱缺损长度3.5~7.0 cm。统计手术前后踝关节动度、AOFAS评分、SF36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一期愈合8例,皮瓣表皮坏死2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感染复发1例。术后1年踝关节跖屈明显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踝关节背伸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略低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王季蔡锦方王建超李宗玉曹学成张继党
关键词:跟腱组织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