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彩霞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固定化
  • 2篇洋葱
  • 2篇蒜氨酸
  • 2篇蒜氨酸酶
  • 2篇氨酸
  • 1篇皂苷
  • 1篇三萜
  • 1篇三萜类
  • 1篇三萜类化合物
  • 1篇生物转化
  • 1篇酸钠
  • 1篇糖醛
  • 1篇糖醛酸
  • 1篇填充床
  • 1篇填充床反应器
  • 1篇酿酒
  • 1篇酿酒酵母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醛酸
  • 1篇醛酸

机构

  • 4篇石河子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5篇王彩霞
  • 3篇李春
  • 2篇谢雨涵
  • 2篇李卫
  • 2篇康标
  • 2篇陈思羽
  • 2篇曹红
  • 2篇冯旭东
  • 2篇张腾江
  • 1篇滕杰
  • 1篇李炳奇
  • 1篇朱明
  • 1篇肖玉清
  • 1篇高佳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荒漠微藻的碳氧转换与调控
2016年
为了提高微藻的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及其在密闭环境中的碳氧转换效率,以两株荒漠微藻BG18-3、BE6-2和一株淡水蓝藻7924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逆境条件培养,发现荒漠微藻BG18-3在各种逆境中表现最佳。在静态培养中,荒漠微藻BG1-3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生物量干重达到0.26 g/L,硝态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6%和99%。在荒漠微藻BG18-3的通气培养中,生物干重量最高(3%CO_2通气培养16天)达到2.63 g/L,生物量产率为164.0 mg/L·d,出口CO_2浓度最低降到0.04%,O_2净含量增加0.68%,这表明荒漠微藻BG18-3具有较高的碳氧转化效率,具有生产生物燃料的潜质。最后根据18s r DNA分析结果将荒漠微藻BG18-3鉴定为栅列藻Scenedesmus littoralis。
王彩霞张腾江滕杰冯旭东李春
关键词:抗逆性
工程化酿酒酵母合成植物三萜类化合物被引量:8
2015年
三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皂苷等是许多药物在细胞内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存在形式,可作为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些还可作为甜味剂等。但是萜类化合物在天然植株中含量很低,不能很好地对其开发和利用。随着萜类物质代谢中关键酶的发现,整个萜类代谢途径变得清晰。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三萜化合物奠定了基础。综述了酿酒酵母中三萜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及在此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色素单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朱明王彩霞李春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皂苷合成生物学
海藻酸钠微球固定洋葱蒜氨酸酶的研究
2013年
以海藻酸钠微球为载体,使用包埋方法制备固定化蒜氨酸酶。优化了制备固定化酶的条件,并与游离酶对比研究了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如下:(1)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 g/L,CaCl2浓度为40 g/L,每克载体给酶量为573 U,固化2 h。(2)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45℃;固定化酶热稳定性明显高于游离酶。
陈思羽曹红李炳奇李卫王彩霞康标谢雨涵
关键词:海藻酸钠蒜氨酸酶固定化
壳聚糖微球吸附-交联法固定洋葱蒜氨酸酶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壳聚糖微球为固定化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吸附-交联方法制备固定化洋葱蒜氨酸酶。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最佳实验条件为:给酶量217.25U/g,吸附时间6h,戊二醛浓度0.50%,交联3h,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0min。重复使用7次后酶活回收率仍在50%以上。
李卫曹红高佳康标王彩霞谢雨涵陈思羽
关键词:壳聚糖蒜氨酸酶固定化
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被引量:2
2016年
产紫青霉菌株(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能定向转化甘草酸(GL)为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lycyrrtinic acid 3-O-mono-β-D-glucuronide,GAMG),针对课题组前期海藻酸钙包埋产紫青霉Li-3的珠体机械强度不高,操作使用性能低等问题,通过添加天然物质和化学处理改变凝胶结构,提高改性海藻酸钙珠体的机械强度,并考察了改性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的催化性质。利用改性海藻酸钙固定的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微球在具有隔离筛的改进型填充床反应器中连续转化甘草酸(GL)生产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结果表明添加4%的硅藻土能够改善固定化细胞微球的机械强度,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改性前后的固定化细胞微球的最适p H值和最适温度均未发生变化,但改性的固定化细胞反应转化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2%和30%。向底物中添加0.12%的吐温-80能进一步使GAMG的产量提高44%。同时,改性的固定化细胞微球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最后利用改性固定化细胞微球在具有隔离筛的改进型填充床反应器内实现了连续生产GAMG,在最佳反应条件下,GAMG的产量为0.193 g/(L·d),GL的转化率为34%,时空产率约为13.7μmol/(L·h)。利用改性固定化细胞微球在改进型的填充床反应器内进行连续反应生产GAMG,为建立高效全细胞转化甘草酸合成GAMG的反应体系奠定了基础。
王彩霞张腾江肖玉清冯旭东李春
关键词:P生物转化固定化细胞填充床反应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