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心宇

作品数:16 被引量:34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棉花
  • 5篇基因
  • 3篇多聚半乳糖醛...
  • 3篇盘菌
  • 3篇黄萎病
  • 3篇核盘菌
  • 3篇白粉
  • 3篇白粉病
  • 2篇代谢
  • 2篇短季棉
  • 2篇短季棉品种
  • 2篇油菜
  • 2篇芝麻
  • 2篇植株
  • 2篇植株抗病性
  • 2篇溶血磷脂酶
  • 2篇小麦
  • 2篇磷脂
  • 2篇磷脂代谢
  • 2篇棉花黄萎病

机构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 15篇王心宇
  • 5篇郭旺珍
  • 2篇陈松
  • 2篇张洁夫
  • 2篇戚存扣
  • 2篇杨恩东
  • 2篇潘家驹
  • 2篇张天真
  • 2篇吕高强
  • 2篇吴向阳
  • 1篇陈玉卿
  • 1篇徐君
  • 1篇伍贻美
  • 1篇蔡彩平
  • 1篇浦惠明
  • 1篇马正强
  • 1篇傅寿仲
  • 1篇高建芹
  • 1篇吕坤
  • 1篇杨清

传媒

  • 4篇作物学报
  • 2篇Journa...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被引量:80
2001年
采用了在早代进行抗性鉴定、淘汰感病株、保留抗病株继续种植、较晚世代(F4代)进行抗性鉴定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策略,提高了选到聚合抗性植株的效率。利用与Pm2、Pm4a、Pm8、Pm21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RFLP标记和PCR标记(SCAR标记),对含有这些基因的优良品系间配制的杂交组合的F4代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并结合抗性鉴定,筛选到 14株 Pm4a + Pm21的植株, 16株 Pm2+ Pm4a的植株,6株Pm8+Pm21的植株。应该引起注意的是,Pm2+ Pm4a对混合白粉病菌的抗性达到高抗至免疫水平,而 Pm2和 Pm4a单独存在时则抗性较差,表明聚合抗病基因植株的抗性提高了,为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系或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它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王心宇陈佩度张守忠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我国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报被引量:57
1997年
选用18个随机引物,对21个陆地棉品种作RAPD分析,并对各品种的指纹图谱进行了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与其系谱吻合。研究结果充分展示了RAPD技术可以作为棉花品种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方法。
郭旺珍张天真潘家驹王心宇
关键词:棉花陆地棉RAPD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RAPD标记(英文)被引量:34
2000年
从提莫菲维小麦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6是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的有效抗性基因。用700个随机引物对Pm6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发现引物OPV20可在抗病近等基因系中产生大小为2kb的稳定的多态片段。用该引物检测10个其他携Pm6的渐渗系材料,均可稳定扩增出该2kb的多态片段。进一步用OPV20对Pm6 F2(IGV1-463×Prins)分离群体进行分析,计算出标记OPV202000与Pm6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3.0±2.2cM,该标记亦可有效检测其他遗传背景中的Pm6基因。
王心宇亓增军马正强陈佩度刘大钧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RAPD标记抗白粉病基因
芝麻中一个富含脯氨酸新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芝麻青枯病是影响我国南方芝麻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病害。该病属细菌病害,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本研究利用随机引物对芝麻受青枯雷尔氏菌诱导前后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一个诱导明显下调的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在芝麻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其序列,得到一个ORF完整的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无内含子,ORF长度为1458 bp,编码486氨基酸,其N端富含脯氨酸及富含脯氨酸的重复序列,属于富含脯氨酸蛋白(proline-rich protein,PRP),将其命名为Si PRP(Sesamum indicum proline-rich protein)。根据该基因ORF两翼序列设计引物在芝麻c DNA中克隆到该基因,测序结果与预测序列一致。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中发现的PRP蛋白同源性很低,且其富含脯氨酸的重复序列在其他植物中也未发现,推测为一个新型富含脯氨酸蛋白。进一步设计基因专化的定量及半定量PCR引物进行其诱导表达分析,再次证明该基因受病菌诱导后下调表达。与其他植物中发现的大多数PRP蛋白定位于细胞壁不同,Si PRP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少量可以分泌到细胞外。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显示该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的特殊结构,推测该蛋白在芝麻和青枯雷尔氏菌的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吕高强吴向阳王心宇
关键词:芝麻青枯雷尔氏菌亚细胞定位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及指纹图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标记技术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起来的以遗传物质NDA为基础的新型的遗传标记体系,虽然其产生只有十几年时间,但已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领域,如构建分子遗传图谱、进行基因标记和基因克隆,重要...
王心宇
关键词: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RAPD标记ISSR标记
一个与核盘菌效应蛋白PG互作的含C2结构域蛋白的特征分析
核盘菌侵染早期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sspg1d是重要的真菌效应蛋白.以sspg1d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在油菜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含C2结构域的小分子量蛋白(命名为IPG-1).缺失分析表明IPG-1的C端...
王心宇李倩牛晓伟陈海燕徐郎莱戚存扣
关键词:C2结构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核盘菌
GhLPL2基因在提高棉花黄萎病抗病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GhLPL2基因在提高棉花黄萎病抗病性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本发明涉及的GhLPL2基因,其编码一个溶血磷脂酶。本发明提供了GhLPL2在异源四倍体陆地棉品种军棉1号中A亚组、D亚组中全长ORF核苷酸...
郭旺珍王桂林王心宇
油菜抗菌核病种质创新与利用
张洁夫戚存扣傅寿仲浦惠明陈新军高建芹陈松王心宇陈玉卿伍贻美
1、本项目属作物种质资源学领域。主要开展油菜抗菌核病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利用大量油菜资源进行抗菌核病鉴定与筛选,并利用种间杂交与抗病性定向选择的方法,选育抗菌核病油菜种质,育成了宁RS-1和宁RS-2等中抗油菜菌核病新...
关键词:
关键词:菌核病油菜种质
油菜cDNA表达文库构建及核盘菌致病因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8
2008年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是引起油菜菌核病的病原真菌。核盘菌侵染植物细胞早期,可分泌一些细胞壁降解酶,如不同类型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这些酶对病菌在植物组织上的定植起关键作用,同时酶活性的高低也决定病原菌的毒性或致病性。PG可以激活细胞的防卫反应而与其酶活性无关。为了解PG的信号转导途径,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核盘菌的PG基因,将PG的编码区与酵母GAL4的DNA结合功能区融合,构建到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载体PGBKT7中;然后在酵母中构建了油菜cDNA表达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在油菜cDNA表达文库中对与PG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分离到一个与PG互作的蛋白,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一个与钙离子结合的结构域,称为C2结构域(C2-domain),推测该蛋白是一种钙依赖的膜结合蛋白。该蛋白与拟南芥中一个含C2结构域功能未知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80.24%。利用半定量PCR分析了核盘菌诱导后该基因在油菜花、茎、叶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克隆到的C2蛋白与其他物种中的C2蛋白比较发现,与钙离子结合的天冬氨酸残基很保守。
王心宇杨恩东戚存扣陈松张洁夫杨清
关键词:核盘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2结构域
芝麻AQP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鉴定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从芝麻全基因组中分离鉴定水通道蛋白AQP(aquaporin)家族基因,并进行系统进化关系、连锁群定位、基因结构、跨膜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预测、保守性氨基酸残基以及青枯雷尔氏菌诱导表达分析,为芝麻AQP的功能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芝麻基因组注释信息,鉴定芝麻AQP家族成员序列信息,并用InterPro逐一进行验证。利用ClustalW2对芝麻、拟南芥和水稻的AQP以及马铃薯的XIPs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6.0构建进化树。通过MapInspect和Gene Structure Display Server 2.0进行连锁群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采用ProtParam、WoLF PSORT和TMHMM Server v.2.0在线工具预测芝麻水通道蛋白的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亚细胞定位及跨膜结构域。通过芝麻、拟南芥和水稻AQP及马铃薯XIPs的蛋白多序列比对结果推测NPA基序、ar/R滤器及P1—P5的氨基酸残基。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青枯雷尔氏菌诱导表达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较为明显的12个芝麻AQP进行验证。【结果】系统分析鉴定了36个芝麻AQP家族基因,根据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13个质膜内在蛋白(PIP)、12个液胞膜内在蛋白(TIP)、8个类NOD26膜内在蛋白(NIP)、2个膜内在小分子碱性蛋白(SIP)和1个未知内在蛋白(XIP),其中有34个基因定位在12个连锁群上。同一亚家族成员在基因结构、蛋白序列、亚细胞定位预测及保守性氨基酸残基等方面都较为相似。青枯雷尔氏菌诱导表达分析显示,NIPs、SIPs和XIPs表达无明显变化,部分PIPs和TIPs能够响应青枯菌诱导。SiPIP1;2、SiPIP1;3、SiPIP2;3和SiPIP2;4受青枯菌诱导后表达上调,SiPIP1;3和SiPIP2;3为持续上调,而SiPIP1;2和SiPIP2;4的表达先下调后上调;与之相反,表达下调较为显著的有SiPIP1;4、SiPIP2;1、SiPIP2;6、SiTIP1;1、SiTIP1;3、SiTIP2;1及SiTIP2;2。上述差异�
吴向阳程朝泽吕高强王心宇
关键词:芝麻系统进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