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ACC-M细...
  • 5篇肝素
  • 4篇粘附
  • 4篇腺样
  • 4篇腺样囊性癌
  • 4篇囊性
  • 4篇囊性癌
  • 3篇选择素
  • 3篇血小板
  • 3篇涎腺
  • 3篇涎腺腺样囊性...
  • 3篇裸鼠
  • 3篇P-选择素
  • 2篇单抗
  • 2篇血小板黏附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实验
  • 2篇体外实验研究
  • 2篇肿瘤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附属...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3篇王新军
  • 7篇周正炎
  • 6篇周晓健
  • 6篇陈万涛
  • 2篇徐骎
  • 2篇季振威
  • 1篇马衍青
  • 1篇蔡殿才
  • 1篇余扬
  • 1篇冯炯

传媒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 1篇2004年上...
  • 1篇中国科协第五...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过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肿瘤转移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对肿瘤细胞和机体之间存在的转移与抑制转移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人工干预抑制肿瘤转移也取得初步成效.现对肿瘤转移抑制方面综述如下.
王新军周正炎
关键词:基因研究抑制肿瘤转移
牙洁治术后贝复济局部应用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超声洁治术后促进局部牙龈创伤愈合的新方法.方法 共48例龈缘炎实施超声洁治术患者,年龄18 -52岁.随机分为2组,A组24例,局部应用贝复济;B组24例,局部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A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B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间局部组织生长情况对比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贝复济的促进组织生长作用,在超声洁治术后局部牙龈组织创伤的治疗中较快促进了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贝复济使用简便,安全有效,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冯炯王新军
关键词:超声洁治术贝复济
肝素对ACC-M细胞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1.目的通过肝素、PS1体外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细胞与血小板黏附影响的实验以了解肝素抗ACC-M肺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王新军陈万涛周正炎季振威周晓健
关键词:肝素P-选择素
文献传递
P-选择素单抗抗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裸鼠肺粘附的研究
2003年
目的观察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MonoantibodytoP-selectin,PS1)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尾静脉注射P-选择素单抗后,经尾静脉注射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的ACC-M细胞,分别检测细胞注射后2h、6h、18h的单位重量肺、肝组织每分钟核素脉冲数(CPM)。结果空白对照组单位重量肺组织在2h、6h、18h的CPM值分别是1875.75±11.53、1644.50±27.20和1466.50±125.95;P-选择素单抗组肺组织2h、6h、18h的CPM值分别是941.50±68.47、875.00±47.06和787.25±65.38。相同时间P-选择素单抗组肺组织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空白对照组单位重量肝组织的CPM值与P-选择素单抗组相比,2h、6h、18h各相同时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单抗静脉应用后,可减少肺组织内ACC-M细胞的粘附数量,但对相同时间肝组织内ACC-M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
王新军陈万涛余扬周晓健徐骎蔡殿才
关键词:P-选择素ACC-M细胞
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王新军周正炎季振威
关键词:涎腺肿瘤肿瘤转移
肝素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裸鼠肺血管粘附研究
2003年
目的 通过观察肝素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 (ACC -M )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的粘附影响 ,证实其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 裸鼠腹腔注射肝素后 ,经尾静脉注入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 HTdR)标记的ACC -M细胞 (3 H -ACC -M ) ;分别检测细胞注射后 2h、6h、18h肺、肝组织单位重量的每分钟同位素脉冲数 (CPM )。结果 单位重量肺组织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值 :空白对照组 2h、6h、18h分别为 1875 .75± 11.5 3、164 4.5 0± 2 7.2 0和 14 66.5 0± 12 5 .95 ;2 0 0单位肝素组 2h、6h、18h分别为 912 .0 0± 118.5 5、918.0 0± 44 .0 6和 766.60± 77.66。同一时间肝素组肺组织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单位重量肝组织CPM值在空白对照组和肝素组的相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素腹腔注射后可明显降低肺组织内ACC -M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数量 ,但对相同时间肝组织内ACC -M细胞粘附数量无显著影响 。
王新军陈万涛周晓健徐骎周正炎
关键词:肝素ACC-M细胞细胞粘附
腹膜腔注射肝素对ACC-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分布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通过观察腹膜腔注射肝素对ACC_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的分布特点 ,研究其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裸鼠腹腔注射肝素后 ,经尾静脉注入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 HTdR)标记ACC_M细胞 ,分别检测注射后 2h、6h、18h肺、肝组织单位重量的每分钟同位素脉冲数 (CPM)。结果 裸鼠单位重量肺组织3 H_ACC_M在不同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空白对照组 2h、6h、18h ,肝素组 6h、2h、18h。相同时段肝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单位重量肝组织3 H_ACC_M在不同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空白对照组为 2h、6h、18h ,肝素组为 2h、6h、18h ,相同时段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素腹腔注射后可减少肺组织内ACC_M细胞数量 ,但对相同时段肝组织内ACC_M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 ,肝素可能在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中发挥作用。
王新军陈万涛周正炎马衍青周晓健
关键词:肝素ACC-M细胞粘附
肝素和P-选择素单抗对ACC-M细胞与血小板黏附影响的研究
2005年
王新军陈万涛周正炎周晓健
关键词:ACC-M细胞血小板黏附P-选择素肝素单抗不同时段
牙挺多点增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牙挺多点增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低位120颗,中位阻生128颗,均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牙挺多点增隙法;B组采用传统牙挺法。分别观察拔牙用时、术中去骨、断根、术后疼痛、术后并发干槽症等指标,并进行时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拔除下颌水平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在手术用时、去骨要求上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拔除水平中位阻生第三磨牙时,术中断根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多点增隙法比传统牙挺法手术用时少,手术创伤减少,断根发生率明显降低,符合微创原则,值得推广应用。
王新军
关键词:拔牙术阻生下颌第三磨牙
肝素对ACC-M细胞与血小板粘附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 :通过肝素体外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与血小板粘附影响的实验 ,了解肝素抗ACC M肺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人静脉血 ,制备富血小板血浆 (PRP) ,调整PRP血小板数至 2× 10 8/ml加入 1mMCaCl2 、1mMMgCl2 ,加入 2 4孔细胞培养板中 ,按不同分组要求在不同时间加入相应剂量的肝素后 3 7℃孵育 ,在不同时间消化贴壁粘附细胞 ,用 1%多聚甲醛固定后 ,用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 ,计算粘附率。结果 :肝素体外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与血小板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肝素体外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与血小板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肝素通过与肿瘤细胞P 选择素配体的竞争作用抑制了P 选择素中介的血小板对肿瘤细胞的包被。
王新军陈万涛周正炎周晓健
关键词:肝素血小板粘附ACC-M细胞涎腺腺样囊性癌体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