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 作品数:66 被引量:535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基于分子识别作用鉴别人参基因的电化学传感器
- 2013年
- 本文以人参ITS及518 s基因上的SNP位点为检测对象,利用分子识别作用构建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成功地对人参、西洋参进行了品种鉴别。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双标记DNA探针(DLP),该探针的一端标记了4-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苯甲酸(dabcyl)作为客体分子,另一端标记了金纳米颗粒作为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同时使用α-CD/MCNTs/GCE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由于DLP的茎环结构,只有在DLP与目标DNA杂交后,DLP上的dabcyl分子进入修饰电极表面的α-CD空腔中,进而DLP被α-CD修饰电极捕获。并且,通过金纳米颗粒的AuCl4-的电化学还原电流信号。可灵敏检测4.6×10-10mol.L-1的目标DNA。
- 赵辉王晓云樊浩崔汉峰李强根
-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单核苷酸多态性
- 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与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比较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分析比较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为车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40∶60),同时测定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流速0.6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30nm。结果:车前子与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9.70,0.32 mg·g-1,异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28,1.51 mg·g-1。结论:车前子中毛蕊花糖苷含量高于车前草,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低于车前草,临床应合理用药,并建议车前增加异毛蕊花糖苷为质控指标。
- 许兵兵黄碧涛曾金祥李敏王娟朱玉野任刚朱继孝罗光明王晓云
- 关键词:车前草毛蕊花糖苷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栀子番茄红素β-环化酶b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优化的基因及它们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栀子番茄红素β‑环化酶b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优化的基因及它们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基因为栀子番茄红素β‑环化酶b2基因,可以用于制备DNA探针;可以转入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或...
- 王晓云王鹏良徐旭
- 文献传递
- 不同采收时期吴茱萸果实活性成分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HPLC法同时精密测定江西省吴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吴茱萸果实在不同采收时期果实内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3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吴茱萸果实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在采收初期含量快速增加,随后开始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确定江西省吴茱萸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初。
- 吴波曾金祥张寿文朱玉野朱继孝王晓云徐赟峰
- 关键词:HPLC最佳采收期
- 植物次生代谢遗传操作中基因表达优化策略研究进展
- 2013年
- 植物可以产生种类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供人类利用。通过转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可以实现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调控。在遗传操作中,对转基因载体上的表达元件进行优化,共表达功能基因的辅因子基因、亚基基因和转录因子基因,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基因沉默,能够促进外源功能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从而提高产物的合成与积累量。本文综述了进行植物次生代谢途径遗传操作时,优化基因表达时的研究进展。提出为获得理想的转基因效果,有必要综合考虑影响功能基因表达的各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本文为植物次生代谢遗传操作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朱玉野于玲玲周银丽罗光明王晓云
- 关键词:植物次生代谢基因表达
- 焦栀子的炮制工艺优化及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变化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优化焦栀子的炮制工艺,考察炮制过程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栀子苷质量分数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焦栀子的炮制工艺。通过HPLC测定炮制过程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结果:焦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80℃炒30 min。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在炮制过程中逐渐降低,温度过高可致其彻底分解。结论:焦栀子的性状符合相关规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 黄弦罗光明罗扬婧杨雅琴曾金祥朱玉野朱继孝王晓云
- 关键词:焦栀子正交试验西红花苷
- 栀子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从栀子植株褐斑病叶片病变部位分离到的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本试验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温度、光照时间、pH值、碳氮源营养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萌发的影响,并确定了菌丝和子实体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佳生长温度为30℃,菌丝在pH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5。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光暗交替条件下更适合菌丝生长。子实体在15—4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佳温度为25℃。在pH3—11范围内子实体均能萌发,最佳pH为9。子实体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钙。黑暗条件下适宜菌核萌发。子实体和菌丝的致死温度均为60℃。
- 罗光明董艳凯朱玉野胡燕珍龚雨虹王晓云
- 关键词:栀子褐斑病生物学特性
- 一种中草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草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新方法,具体步骤为:(1)先将碳纳米材料修饰到电极表面,再将黄嘌呤氧化酶修饰到碳纳米材料修饰的电极表面;或将碳纳米材料与黄嘌呤氧化酶一起修饰到电极表面;(2)修饰电极干燥后在通...
- 曾金祥王娟张寿文朱继孝王晓云何军伟梁健
- 文献传递
- 穿心莲甲羟戊酸5-焦磷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的主要药效成分,广泛用于抗炎。为了对它的生物合成进行遗传调控,提高内酯类成分的合成量,作者在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穿心莲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甲羟戊酸5-焦磷酸脱羧酶基因的3个克隆,包含的ORF均长1 260 bp,分别在4个位点具有单碱基的差异。它们编码由419个残基组成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中均具有11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分别决定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和活性;N端不含有质体定位的信号肽;与丹参的MVD蛋白(Gen Bank号AEZ55675.1)一致性较高。在穿心莲茎和叶片中,MVD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花蕾期和初花期最高,但各时期表达量的倍数差异不大。该研究获得的MVD基因,为后续进行详细的功能解析,并进一步应用于穿心莲内酯的遗传调控,奠定了基础。
- 王晓云陈蓉张恩慧钟国跃
- 关键词:穿心莲穿心莲内酯生物合成途径克隆
- 镉胁迫对丹参生理特性和代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 2022年
- 采用盆栽实验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镉(Cd)胁迫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理和代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d胁迫下丹参根中的Cd、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变化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下降,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增加。同时也发现丹参代谢物含量发生了变化,共筛选出51个差异标志代谢物(主要是有机酸和氨基酸);L-脯氨酸和L-组氨酸的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均大于2.5,是上调较多的氨基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迷迭香酸FC值均大于5,是上调较多的有机酸;Cd与差异标志代谢物(尤其是氨基酸和有机酸)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丹参可积累一定量的Cd,高浓度的Cd胁迫可引起丹参膜脂过氧化,限制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其代谢过程。丹参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上调L-脯氨酸、L-组氨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迷迭香酸抵御Cd胁迫。
- 袁俊盛莎莎刘荣鹏王晓云
- 关键词:镉胁迫丹参生理特性代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