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博

作品数:114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专利
  • 5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电气工程
  • 25篇化学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理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9篇电池
  • 48篇燃料电池
  • 24篇质子交换
  • 24篇质子交换膜
  • 17篇液流电池
  • 16篇双极板
  • 16篇极板
  • 16篇甲醇燃料电池
  • 15篇电极
  • 15篇离子
  • 14篇催化
  • 13篇质子
  • 13篇质子交换膜燃...
  • 13篇质子交换膜燃...
  • 13篇膜电极
  • 12篇电解质
  • 12篇全钒液流电池
  • 11篇咪唑
  • 10篇电解质膜
  • 8篇阴离子交换膜

机构

  • 111篇清华大学
  • 8篇北京化工大学
  • 8篇中南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东北大学
  • 3篇燕山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山西...
  • 2篇江苏新辉煌重...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 1篇上海汽车集团...
  • 1篇佛山市清极能...

作者

  • 114篇王树博
  • 103篇谢晓峰
  • 42篇尚玉明
  • 40篇王金海
  • 37篇王要武
  • 12篇李微微
  • 12篇方谋
  • 9篇赵骁
  • 9篇陈靖
  • 8篇郭建伟
  • 7篇陈敬波
  • 6篇潘建欣
  • 6篇齐亮
  • 6篇吕亚非
  • 5篇邓长生
  • 5篇毛宗强
  • 5篇赵阳
  • 4篇金宝舵
  • 4篇朱彤
  • 4篇周涛

传媒

  • 22篇化工学报
  • 8篇化工进展
  • 6篇清华大学学报...
  • 6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第五届世界氢...
  • 2篇化学进展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当代化工
  • 1篇中国粉体工业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3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5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VDF薄膜辐照接枝制备质子交换膜被引量:1
2016年
含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良好力学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60)Co辐照接枝技术,在聚偏氟乙烯(PVDF)基膜上产生自由基聚合位点,进而接枝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经过一定条件酸碱处理得到一种新型偏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并对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显示PVDF膜上成功接枝上了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定量研究了在相同辐照总剂量、不同剂量率条件下,所得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率、吸水率及离子交换容量与接枝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剂量率为40Gy·min^(-1)时,所得质子交换膜接枝率为52.7%,吸水率为36.85%,80℃时质子传导率达到136 mS·cm^(-1),离子交换容量为1.274mmol·g^(-1)。
高金津李雪赵玉彬李微微赵阳王树博谢晓峰张振琳
关键词:辐照聚偏氟乙烯辐照接枝质子交换膜
苯乙烯磺酰氯的理论模拟及用于辐照接枝法制备质子交换膜被引量:1
2016年
合成了用于辐照接枝制备质子交换膜的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得到了目标产物对苯乙烯磺酰氯。基于密度泛函的量子化学方法对合成的单体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单体具有与苯乙烯一致的电荷分布,乙烯基α碳位易发生亲电反应,β碳位易发生亲核反应和自由基反应。采用辐射接枝聚合的方法,将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接枝到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基材上并通过后处理制备用于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结果表明膜的质子传导率与接枝率正相关,在20Gy·min^(-1)和40Gy·min^(-1)条件下膜的室温质子传导率分别为45.74mS·cm^(-1)和47.46mS·cm^(-1),20Gy·min^(-1)条件下制备的质子交换膜其传导率在75℃时可达84.56mS·cm^(-1)。
李雪赵阳高金津李微微王树博谢晓峰
关键词:量子化学质子交换膜接枝率
一种燃料电池用滑轨串并接式通用组堆定位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滑轨串并接式通用组堆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通过滑轨和定位柱串并接实现尺寸连续可调,从而可适应不同设计尺寸的燃料电池端板和双极板,对各种设计尺寸的电池堆组装过程提供精准定位。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专利所...
王树博谢晓峰陈靖
文献传递
一种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液相共沉淀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液相共沉淀制备方法,属于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以控制结晶技术制备碳酸亚铁,然后以新制碳酸亚铁为铁源,以磷酸为磷源,以氢氧化锂或碳酸锂为锂源,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磷酸亚铁锂前驱...
尚玉明赵骁王要武方谋谢晓峰王树博王金海
文献传递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部件被引量:28
2015年
车用燃料电池主要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燃料电池等,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车用燃料电池的主要开发对象(以下简称车用燃料电池)。经过全球范围内近十年的持续研发,车用燃料电池在能量效率、功率密度与比功率、低温启动等功能特性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一轮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浪潮正在迫近。然而,车用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和成本还没达到预期商业化目标,是其产业化的最后障碍。探索和研发燃料电池用新型关键材料部件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推进其商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也是车用燃料电池长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近几年来车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催化层、气体扩散层、双板板关键材料部件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类进行了简要评述,分析了其性能与商业化目标的差距。最后展望了车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今后的发展方向。
王诚王树博张剑波李建秋欧阳明高王建龙
关键词: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扩散层双极板
一种啮合式超薄金属双极板及其三维流场
一种燃料电池用啮合式超薄金属双极板,包括两块金属单极板(1),金属单极板上具有多条下凹的流道(2),流道作为流场槽,相邻流道之间的部分为流场脊,流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波浪形,一个单极板的流场脊插入...
王树博谢晓峰
文献传递
一种燃料电池用高效全屏流场双极板及其电池堆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高效全屏流场双极板及其电池堆,通过该双极板及电池堆,可实现在整个双极板板材平面内仅进行流场和密封设计,削减了传统双极板阴阳极气体和冷却液进出口外框及其密封设计;同时利用双极板的外部框架密封设计并配...
王树博谢晓峰陈靖
文献传递
磺化聚苯并咪唑/二氧化硅杂化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为改善磺化聚苯并咪唑的综合性能,用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正硅酸乙酯作为前驱体,在膜内生成有机-无机杂化交联网络,制备了燃料电池用高温质子交换膜。利用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聚合物膜的化学结构。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聚合物膜的断面形貌。利用交流阻抗(EIS)测定了聚合物膜在磷酸掺杂后的质子传导率。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使得界面相容性良好。由于存在有机-无机交联结构,在膜的溶胀增加不大的前提下,磷酸掺杂量得到了增加,相应地增加了聚合物膜的质子传导率。
董文琦尚玉明谢晓峰王树博王要武吕亚非
关键词:杂化交联质子交换膜
AB-PBI分子量对高温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聚合物分子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分子量不同,聚合物的性能差异很大,其对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输出性能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2,5-苯并咪唑)(ABPBI)的结构简单,合成方便,可由单一单体聚合而成,而且其每一个苯并咪唑重复单元上的-N基团都可与酸以氢键的方式结合,因而呈现较好的质子电导率。合成了4种不同分子量的ABPBI,采用自制ABPBI膜作为电解质,Pt/C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分子量ABPBI配制的浆料组装的氢氧高温燃料电池的性能,通过极化曲线测试可以看出聚合物分子量越小膜电极(MEA)性能越好。进一步对膜电极交流阻抗性质进行了研究,经Zsimpwin软件拟合得出,分子量越大电荷转移电阻越大,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相符,并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各部分电阻均成下降趋势。
李微微尚玉明王树博谢晓峰吕亚非
关键词:分子量膜电极交流阻抗
离子液体BMIMBF_4对全钒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为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正极电解液稳定性,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作为正极电解液添加剂对溶液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MIMBF4后,正极电解液中五价钒离子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电解液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也有所提升。当添加量为1%时,电池的单位体积电容量比有所增加,并且能量效率有所提升。
李梦楠谢晓峰杨春王金海王树博尚玉明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添加剂离子液体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