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博

作品数:115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专利
  • 5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化学工程
  • 26篇电气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70篇电池
  • 49篇燃料电池
  • 25篇质子交换
  • 25篇质子交换膜
  • 17篇液流电池
  • 16篇双极板
  • 16篇极板
  • 16篇甲醇燃料电池
  • 15篇电极
  • 15篇离子
  • 14篇质子
  • 14篇质子交换膜燃...
  • 14篇质子交换膜燃...
  • 14篇催化
  • 13篇膜电极
  • 12篇电解质
  • 12篇全钒液流电池
  • 11篇咪唑
  • 10篇电解质膜
  • 8篇阴离子交换膜

机构

  • 112篇清华大学
  • 8篇北京化工大学
  • 8篇中南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东北大学
  • 3篇燕山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山西...
  • 2篇江苏新辉煌重...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 1篇上海汽车集团...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佛山市清极能...

作者

  • 115篇王树博
  • 104篇谢晓峰
  • 42篇尚玉明
  • 40篇王金海
  • 37篇王要武
  • 13篇李微微
  • 12篇方谋
  • 9篇赵骁
  • 9篇陈靖
  • 8篇郭建伟
  • 7篇陈敬波
  • 6篇潘建欣
  • 6篇齐亮
  • 6篇吕亚非
  • 5篇邓长生
  • 5篇毛宗强
  • 5篇赵阳
  • 4篇金宝舵
  • 4篇朱彤
  • 4篇周涛

传媒

  • 22篇化工学报
  • 8篇化工进展
  • 7篇高校化学工程...
  • 6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第五届世界氢...
  • 2篇化学进展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当代化工
  • 1篇中国粉体工业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5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VDF薄膜辐照接枝制备质子交换膜被引量:1
2016年
含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良好力学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60)Co辐照接枝技术,在聚偏氟乙烯(PVDF)基膜上产生自由基聚合位点,进而接枝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经过一定条件酸碱处理得到一种新型偏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并对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显示PVDF膜上成功接枝上了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定量研究了在相同辐照总剂量、不同剂量率条件下,所得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率、吸水率及离子交换容量与接枝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剂量率为40Gy·min^(-1)时,所得质子交换膜接枝率为52.7%,吸水率为36.85%,80℃时质子传导率达到136 mS·cm^(-1),离子交换容量为1.274mmol·g^(-1)。
高金津李雪赵玉彬李微微赵阳王树博谢晓峰张振琳
关键词:辐照聚偏氟乙烯辐照接枝质子交换膜
苯乙烯磺酰氯的理论模拟及用于辐照接枝法制备质子交换膜被引量:1
2016年
合成了用于辐照接枝制备质子交换膜的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得到了目标产物对苯乙烯磺酰氯。基于密度泛函的量子化学方法对合成的单体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单体具有与苯乙烯一致的电荷分布,乙烯基α碳位易发生亲电反应,β碳位易发生亲核反应和自由基反应。采用辐射接枝聚合的方法,将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接枝到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基材上并通过后处理制备用于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结果表明膜的质子传导率与接枝率正相关,在20Gy·min^(-1)和40Gy·min^(-1)条件下膜的室温质子传导率分别为45.74mS·cm^(-1)和47.46mS·cm^(-1),20Gy·min^(-1)条件下制备的质子交换膜其传导率在75℃时可达84.56mS·cm^(-1)。
李雪赵阳高金津李微微王树博谢晓峰
关键词:量子化学质子交换膜接枝率
一种燃料电池用滑轨串并接式通用组堆定位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滑轨串并接式通用组堆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通过滑轨和定位柱串并接实现尺寸连续可调,从而可适应不同设计尺寸的燃料电池端板和双极板,对各种设计尺寸的电池堆组装过程提供精准定位。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专利所...
王树博谢晓峰陈靖
文献传递
一种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液相共沉淀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液相共沉淀制备方法,属于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以控制结晶技术制备碳酸亚铁,然后以新制碳酸亚铁为铁源,以磷酸为磷源,以氢氧化锂或碳酸锂为锂源,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磷酸亚铁锂前驱...
尚玉明赵骁王要武方谋谢晓峰王树博王金海
文献传递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部件被引量:28
2015年
车用燃料电池主要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燃料电池等,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车用燃料电池的主要开发对象(以下简称车用燃料电池)。经过全球范围内近十年的持续研发,车用燃料电池在能量效率、功率密度与比功率、低温启动等功能特性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一轮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浪潮正在迫近。然而,车用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和成本还没达到预期商业化目标,是其产业化的最后障碍。探索和研发燃料电池用新型关键材料部件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推进其商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也是车用燃料电池长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近几年来车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催化层、气体扩散层、双板板关键材料部件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类进行了简要评述,分析了其性能与商业化目标的差距。最后展望了车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今后的发展方向。
王诚王树博张剑波李建秋欧阳明高王建龙
关键词: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扩散层双极板
一种啮合式超薄金属双极板及其三维流场
一种燃料电池用啮合式超薄金属双极板,包括两块金属单极板(1),金属单极板上具有多条下凹的流道(2),流道作为流场槽,相邻流道之间的部分为流场脊,流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波浪形,一个单极板的流场脊插入...
王树博谢晓峰
文献传递
一种乳液法液相合成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乳液法液相合成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以水溶性三价铁盐和还原铁粉为铁源,以磷酸为磷源,以氢氧化锂或碳酸锂为锂源,通过乳液法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再经干燥包碳、烧结处...
尚玉明王要武谢晓峰王树博王金海刘永刚赵骁陈敬波方谋
文献传递
钒液流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电池快速充电基本原理,采用了变电流间歇恒压充电方法,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自制单片钒液流电池进行了一系列的充放电测试,获得了最佳充电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变电流间歇恒压充电方法,充电时间相比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缩短近50%;且获得了大致相同的放电容量,放电比率为100%;多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未见衰减,取得了良好充电效果。
姚敦平唐耀庚谢晓峰王金海王树博王要武
关键词:极化效应快速充电
聚苯并咪唑材料及其中间体有机二酸与它们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并咪唑材料及其中间体有机二酸与它们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是首先将含氟卤代物与3,5-二甲基苯酚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含氟侧链取代的间二甲基苯衍生物,然后将所得到的含氟侧链取代的间二甲基衍生...
尚玉明谢晓峰王要武王树博王金海王迎姿
文献传递
暂态边界电压法在线测试全钒液流电池阻抗被引量:5
2012年
国内首次采用暂态边界电压法在线研究了全钒液流电池(VRB)的特性,建立了由电压源、电阻以及一个电阻与电容并联的3部分串联而成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了电流密度和荷电状态(SOC)对等效电路元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化阻抗随电流密度的增加有轻微下降,在充电初期和放电末期达到最大值。与极化阻抗相比,充、放电过程中的欧姆阻抗最大,是导致电压损失的主要因素,分别为1.905Ω.cm2和2.139Ω.cm2,暂态边界电压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表征全钒液流电池性能的新方法。
潘建欣廖玲芝谢晓峰王树博王金海尚玉明周涛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