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滨

作品数:24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脊柱
  • 3篇手术
  • 3篇椎间盘
  • 3篇复位
  • 2篇弹簧
  • 2篇电信号
  • 2篇动物资源
  • 2篇行走步态
  • 2篇行走式
  • 2篇药液
  • 2篇枕骨
  • 2篇枕颈
  • 2篇枕颈融合
  • 2篇枕颈融合术
  • 2篇支承力
  • 2篇融合术
  • 2篇上肢
  • 2篇射器
  • 2篇生物力学
  • 2篇生物相容

机构

  • 24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24篇王海滨
  • 21篇卢旭华
  • 15篇杨海松
  • 14篇王亮
  • 9篇郭群峰
  • 3篇李阳
  • 3篇邹任玲
  • 2篇陈飞
  • 2篇刘虎
  • 1篇王静静
  • 1篇陈岳祥
  • 1篇叶玲英
  • 1篇张建军
  • 1篇刘平
  • 1篇朱磊
  • 1篇胡秀枋
  • 1篇李伟
  • 1篇夏丽娜
  • 1篇潘攀

传媒

  • 1篇电子科技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软件导刊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腰背动作识别新方法
2020年
为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体腰背动作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与改进NARX神经网络的分类识别新方法。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动作部位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并采用改进NARX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选取8名实验者分别在扭腰、弯腰、侧弯腰3种动作下进行表面肌电信号数据采集,选择db4小波包函数对信号进行6层分解,得到第6层64个频带的小波包分解系数,代表各个动作信息的特征向量,作为改进NARX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分类识别。对照实验组中,改进NARX神经网络的识别率较高,总体识别率达到96.7%。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识别方法对腰部动作进行分类识别,分类准确,且识别率更高。
刘二宁邹任玲姜亚斌胡秀枋卢旭华王海滨范虓杰张安林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小波包变换
肝硬化乳糜性腹水的治疗被引量:6
2008年
乳糜性腹水是指富含脂类的乳状或奶油状腹腔渗液,由多种原因导致淋巴液进入腹腔而形成。该病临床并不多见,国外统计其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20000,北京协和医院统计1923年至1994年乳糜性腹水患者占此间住院患者的6/10000。
王海滨叶玲英陈岳祥
关键词:乳糜性腹水肝硬化腹腔渗液住院患者医院统计淋巴液
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枕骨板、固定柱及固定螺帽,固定柱位于枕骨板的滑槽螺孔内,用于容纳连接棒,固定螺帽用于与固定柱紧固,实现连接棒固定在固定柱...
王海滨郭群峰杨海松卢旭华张梅王亮陈飞
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设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脊髓损伤是导致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重建步行能力是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返社会的有效措施。我们总结了目前步态康复训练设备和辅助行走设备在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建步行能力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与分析。
刘二宁邹任玲卢旭华王海滨
关键词: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下肢康复机器人
一种同步双棒脊柱弯棒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双棒脊柱弯棒钳,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弯棒钳包括:第一折弯组件、第二折弯组件、紧固件和两个中心柱,第一折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作用件对称设置在第一动作臂的两侧,第二折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作用件对称设置...
张帮可李阳张建军卢旭华吴冀王亮孙钰岭王海滨袁金灿
一种足底驱动步行训练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底驱动步行训练助行器,包括助行车架、步行轨迹模拟装置、踝关节角度调节装置和脚踏板装置;所述助行车架用于为患者提供支承力,辅助患者训练,所述助行车架上设有安装底板、外轮组与内轮组,所述外轮组能够改变助行...
卢旭华王海滨杨海松郭群峰王亮孙钰岭邹任玲徐秀林胡秀枋刘二宁徐言东
文献传递
术前头环背心复位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术前应用头环背心(Halo vest)复位固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我院23例术前行头环背心复位固定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1例,年龄39~64岁(53.0±7.4岁)。患者损伤平面C2/31例,C4/55例,C5/613例,C6/71例,跨椎节斜形骨折3例(C4-C5椎体2例,C5-C6椎体1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4±7.7个月。所有患者入院诊断明确后采用头环背心进行复位、固定,直至手术结束。固定前后行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复位效果,记录术前术中有无骨折断端再脱位、继发性神经功能恶化。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后行单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并记录椎体融合时间。结果:应用头环背心17例患者获得解剖复位,4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失败,复位失败患者手术前全身麻醉状态下再次进行复位获得解剖复位。固定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骨折断端再脱位或继发性神经功能恶化。8例采用单纯后路手术,15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时间203.3±68.6min(90~375min),术中出血量275±88.9ml(120~410ml)。1例ASIA分级A级患者术后3周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5d发生切口感染,经清创及抗感染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1例ASIA分级B级患者恢复至C级,5例C级患者中3例恢复至D级,16例D级患者中有13例恢复至E级,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虽未改变,但肢体肌力均有改善。术后12个月内骨折椎体均完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结论:术前采用头环背心复位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并有助于术中复位、简化手术操作进而提高手术安�
杨海松卢旭华孙钰岭王亮王海滨张帮可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强直性脊柱炎复位手术
椎间盘生物力学压力-载荷诱导仿生培养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盘生物力学压力‑载荷诱导仿生培养系统,该系统包括外固定架、Stewart平台、椎间盘生物反应器、载物平台和营养液流系统,的载物平台位于外固定架中下部,椎间盘生物反应器放置在载物平台上,Stewart...
高忠亚焦宗琪王璨王艺瑾李阳王海滨郭群峰杨海松卢旭华
一种脊柱损伤患者助行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损伤患者助行训练装置,包括助行器行进架、上肢支承升降组件、水平驱动组件和脚踏板组件,其中上肢支承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的助行器行进架上;水平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的助行器行进架上,水平驱动组件包括前滑块固定块、...
卢旭华王海滨杨海松郭群峰王亮孙钰岭邹任玲徐秀林胡秀枋刘二宁徐言东
文献传递
药液自动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液自动注射装置,包括注射装置接触部、注射装置中部外壳、注射装置尾部外壳、移动滑块、弹片、尾部动力弹簧、中部稳定缓冲弹簧及内置注射器,注射装置中部外壳设置在内置注射器外侧,注射装置尾部外壳连接在注射装置...
卢旭华吴维清王海滨杨海松王亮孙钰岭王晨峰张帮可韩霖马宏道李奇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