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滨

作品数:85 被引量:45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血清
  • 12篇烧伤
  • 12篇氨酸
  • 12篇半胱氨酸
  • 11篇蛋白
  • 1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1篇基因
  • 9篇多态
  • 9篇多态性
  • 9篇耐药
  • 9篇基因多态性
  • 8篇伤患者
  • 8篇烧伤患者
  • 7篇亚甲基四氢叶...
  • 7篇亚甲基四氢叶...
  • 7篇叶酸
  • 7篇四氢叶酸
  • 6篇细胞
  • 5篇球菌
  • 5篇肿瘤

机构

  • 7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解放军总医院...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88...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解放军306...
  • 1篇解放军302...
  • 1篇秦皇岛市海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5篇王海滨
  • 24篇张冬青
  • 20篇于勇
  • 14篇赵娇
  • 13篇石新慧
  • 11篇朱静
  • 7篇胡森
  • 7篇蒋伟
  • 6篇李少增
  • 6篇盛志勇
  • 6篇刘淼
  • 6篇陈嫚
  • 5篇顾春瑜
  • 5篇张静
  • 4篇熊瑜琳
  • 4篇张云杰
  • 4篇雷树红
  • 4篇时宇
  • 4篇李萍
  • 3篇车晋伟

传媒

  • 15篇感染.炎症....
  • 8篇标记免疫分析...
  • 8篇检验医学与临...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15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8
  • 1篇1997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2及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3周)的胎儿皮肤总RNA后,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MMP-9、MMP-2和TIMP-2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胎儿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相似。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这3种基因表达较弱,随着胎儿生长发育,MMP-9,MMP-2和TIMP-2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妊娠晚期的皮肤组织内,这3种基因表达产物的灰密度比值分别是妊娠早期的8.8、2.4和3.1倍,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MMP-9,2和TIMP-2对皮肤的生长发育、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创面修复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妊娠早期,TIMP-2基因低表达可能与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相关,而妊娠晚期皮肤中TIMP-2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的机制之一。
赵京禹付小兵王海滨李文娟陈伟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基因表达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
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F-9)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和TIMP-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2,MMP-9和TIMP-2基因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都有表达。在增殖期的瘢痕中,这3种基因转录产物的灰度比值分别为(13.5±4.5),(18.4±4.7),(13.6±2.4),与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成熟期的瘢痕中这三种基因表达量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结论:MMP-2,MMP-9和TIMP-2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MMP-2和MMP-9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有关。
李文娟陈伟王海滨付小兵
关键词:瘢痕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量HYPERTROPHICSCARS增殖期
不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性能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评价罗氏Cobas e601及雅培Architect i2000两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抗-HCV的分析性能和一致性.方法 按照CLSI推荐的方法对两台分析仪检测抗-HCV的精密度、检出限、阴阳性符合率等性能进行验证试验;两台仪器分别检测120例有反应性血清样本及30例无反应性样本,用Kappa检验评价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两台仪器的精密度良好;检出限均为0.3NCU;阴阳性符合率为100%;两个分析系统检测抗-HCV总体符合率为70.67%,无反应性、e601 S/CO≥15.0、i2000 S/CO≥6.0样本结果的符合率为100%,e601 S/CO为1.01 ~5.0和i2000 S/CO为1.01 ~2.0样本结果的符合率为0和44.4%:经统计分析κ=0.35在Kappa系数区段中一致性程度属于弱(κ=0.35,P<0.05).结论 两个分析系统检测抗-HCV的分析性能均良好,适用于临床标本的常规检测,对于两台仪器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尤其是e601 S/CO 1 ~ 15及i2000 S/CO 1~6的样本,建议进行补充实验(RIBA,NAT)来明确诊断.
赵乔妹张静刘英丽时宇王海滨徐成
关键词:丙型肝炎抗体化学发光测定法
第四代HIV诊断试剂检测HIV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分析第四代HIV诊断试剂检测HIV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减少假阳性检出率。方法选取119例HIV四代试剂检测初筛阳性的标本,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HIV抗体结果,分析比对两者的结果,探讨出现假阳性的原因。结果119例HIV抗体初筛阳性的标本,送至确认实验室回报结果 40例HIV抗体阳性,28例HIV抗体不确定,51例HIV抗体阴性。随着S/CO值的增高,初筛结果与确证结果阳性符合率也随之升高。结论 HIV四代检测试剂假阳性率较高,这与试剂同时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有关。当1
顾春瑜刘英丽王海滨孙婷婷何丽婧
关键词:HIV抗体假阳性反应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AFU和AFP检测的临床价值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以及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13例慢性肝病患者和66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HA、LN、Ⅳ-C、AFU和AFP等五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组和肝硬化(LC)组,血清HA、LN、和Ⅳ-C的水平呈相似的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肝病患者血清AFU和AFP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特别是在肝硬化组,两项指标分别是健康人的2.0倍和8.8倍,与健康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A、LN、Ⅳ-C和AFU、AFP五项指标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过程中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的指标,可以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顾春瑜石新慧王海滨
关键词: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e系统状态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HBeAg(+)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王海滨马雪华石新慧张世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ICU病区临床用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之间宏观量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我院ICU病区2007-2009年临床用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临床分离率之间的宏观量化关系,为临床调整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统计我院ICU病区2007年1月-2009年12月每季度用药消耗情况,将其换算成国际上相关研究所共同采用的药物使用强度指标——每100住院人天所消耗的限定日剂量(DDD/100人天),并监测金葡菌临床分离率,分别按照二者间无滞后,病原菌检出滞后1、2个季度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假设不考虑病原菌检出时间滞后因素,用药与分离率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当考虑滞后1个季度时,有3类药物的使用强度与金葡菌分离率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分别为三代头孢/酶抑制剂类(负相关)、糖肽类(正相关)和二代头孢(正相关);当考虑滞后2个季度时,三代头孢/酶抑制剂类使用强度变化与金葡菌分离率变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考虑滞后效应的情况下,可发现用药强度与病原菌分离率之间存在宏观量化关系,为准确把握用药方向提供了参考。
朱静于勇蒋伟常东王海滨雷树红
关键词:ICU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
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阳性的239株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9株胆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41株占59.0%,革兰阳性菌80株占33.5%,真菌18株占7.5%。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加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四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但已经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未发现有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结论致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情况较严重,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胆汁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
罗瑞香李少增朱静王海滨
关键词:胆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联合检测F-PSA、T-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90例.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中F-PSA、T-PSA的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增生(BPH)组和前列腺癌(PCa)组F-PSA、T-PS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PCa患者组与BPH患者组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当T-PSA在4~ 10 ng/mL之间时,BPH患者组和PCa患者组T-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患者组F-PSA/T-PSA明显低于BPH患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同时检测F-PSA、T-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明显优于单纯检测T-PSA,在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乔妹时宇张静王海滨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定量检测120例肺结核患者(活动期65例和非活动期55例)、100例肺炎患者(急性期50例和慢性期50例)和1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血小板指标。结果 PLT、PCT、PDW(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布宽度)、MPV在结核活动期组分别为(276.84±127.30)×109/L、(0.25±0.11)%、(11.74±2.85)%、(9.16±1.27)f L,在结核非活动期组分别为(195.91±71.53)×109/L、(0.18±0.06)%、(12.59±3.35)%、(9.37±1.67)f L,在肺炎急性期组分别为(239.74±104.44)×109/L、(0.19±0.07)%、(12.39±0.79)%、(8.23±1.17)f L,在肺炎慢性期组分别为(207.22±68.83)×109/L、(0.17±0.06)%、(12.30±1.02)%、(8.43±0.85)f 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7.65±37.90)×109/L、(0.19±0.03)%、(12.07±1.34)%、(8.79±0.85)f L,肺结核活动期组PLT、PCT、MPV较急性肺炎组和健康组均有显著增加(P<0.05),肺结核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PLT、PCT均有显著增加(P<0.05),MPV无显著变化。结论 PLT、PCT和MPV可作为临床医生辅助诊断肺结核及判断肺结核是否处于活动期的参考指标。
武海洲雷树红陈嫚王海滨蔺静
关键词:肺结核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
共9页<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