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 作品数:18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藻源性内毒素在铜绿微囊藻灭活过程中的释放被引量:2
- 2017年
- 次氯酸钠、双氧水、硫酸铜及敌草隆是4种目前常用的化学除藻剂,分别基于不用的原理灭活藻细胞,从而控制藻类爆发,但藻类在凋亡的过程中会伴随有藻源性内毒素的释放.通过研究和对比以上4种除藻剂对灭藻过程中藻源性内毒素的释放规律,结果显示:0.10~0.50mg/L次氯酸钠灭活藻类1周分别释放1564.78,872.14,852.03EU/mL内毒素;0.10~0.50mmol/L双氧水在灭活过程中分别释放内毒素732.23,1706.22,944.84EU/mL;0.5~2.5μmol/L硫酸铜在该过程中伴随有854.60,1055.45,1513.15EU/mL内毒素的释放;5~25μmol/L敌草隆则导致了1802.23,1788.11,1886.14EU/mL内毒素在灭活过程中释放.即具有氧化性的除藻剂可以降解溶液中的部分内毒素,不具氧化性的除藻剂无法有效控制和降解释放的内毒素.但上述所有情况的内毒素含量均远超过藻类自然代谢所产生的内毒素含量(113.86EU/mL).因此,高藻水源水中藻类即使已被有效控制,人们仍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以减少内毒素暴露风险.
- 卜令君周石庆施周王涛衣启航孙聚龙
- 关键词:次氯酸钠硫酸铜敌草隆
- 辐流式二沉池两相流数值模拟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改进的RNGκ-ε模型和多相流混合(Mixture)模型,在沉淀池外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辐流式二沉池中部无挡板和有挡板两种情况下的质量浓度场、颗粒沉降速度和沉淀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加入稀疏颗粒,采用离散相模型(DPM)对悬浮物颗粒在沉淀池中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追踪模拟。结果表明,沉淀池中固相颗粒的行为和分布受湍流和漩涡的影响,显示出与理想沉淀理论不同的轨迹。水流进入沉淀池后形成异重流迅速向下流动,在池内形成一个大的回流区。在池半径中部安装竖直挡板能有效增加沉淀池后半部分的沉速,有利于颗粒物的沉降,能够将沉淀池中悬浮物去除率从76.9%提高到91.2%,使出水中悬浮颗粒质量浓度降低约62%。
- 王涛施周周石庆陆先镭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污水处理辐流式沉淀池数值模拟挡板
- 皮尔逊—Ⅲ型分布统计参数的确定被引量:26
- 2001年
- 在参与长沙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修实践中 ,应用二元插值理论细化及扩展离均系数表 ,用最小二乘法适线确定皮尔逊—Ⅲ型分布统计参数 ,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获得的皮尔逊—Ⅲ型理论频率曲线与实测暴雨强度统计资料拟合得最好。
- 任伯帜许仕荣王涛
- 关键词:暴雨强度统计参数
- 电化学氧化灭活铜绿微囊藻及藻毒素的降解
- 2019年
- 利用混合金属氧化物(IrO2-Ta2O5/Ti)电极在氯化钠电解质中产生的活性氯(氯气和次氯酸)灭活铜绿微囊藻细胞.活性氯在溶液中的生成符合法拉第定律,其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成正比.实验系统考察了藻细胞完整性、表面形态和光合活性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变化,并研究了藻类有机物和微囊藻毒素(MC-LR)在该过程中的释放与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工艺可有效灭活铜绿微囊藻细胞;电流密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藻细胞破损程度越严重;胞外MC-LR在氧化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终质量浓度可达到1.0μg·L-1以下.电化学氧化工艺不仅可以有效灭活藻细胞,还能有效控制藻细胞胞外有机物和藻毒素,因此对于高藻水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周石庆卜令君施周许仕荣王涛
-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铜绿微囊藻活性氯微囊藻毒素
- 水温对平流式二沉池运行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5年
- 借助改进的RNG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混合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某污水处理厂平流式二沉池在不同水温下的运行效果。通过对比Johnson对水库水温变化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对平流式二沉池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条件下池内水流速度存在相似的分布,在池的下部和上部各存在一个回流区;池内水温降低会造成上部回流区域减小、出水固体颗粒质量浓度增大,从而导致二沉池的颗粒去除率降低;采取增大颗粒粒径、密度和在沉淀池出水口前加设挡板的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出水固体颗粒质量浓度。
- 施周涂朦朦王涛施清华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数值模拟
- 改进高层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被引量:2
- 2004年
- 分析了高层建筑中常用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最佳的改进方案是将容积式热交换器上置,而热水循环泵应下置,同时指出了集中热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 黄文胜汤广发邓广王涛
- 关键词:高层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 臭氧接触池与清水池合建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3
- 2012年
-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结合标准κ-ε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建立了臭氧接触池和清水池的三维紊流模型;通过计算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对臭氧接触池的水力效率进行了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清水池前段第一廊道设置臭氧接触池的合建方案。结果表明:单一的臭氧接触池水力效率较低,T10/HRT值仅为0.42;而臭氧接触池与清水池经过合建后,T10/HRT值达到0.65,其臭氧消毒水力效率提高了55%。
- 王涛施周周石庆陆先镭
-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清水池臭氧接触池
- 杆式折叠结构的设计与受力性能分析
- 2025年
- 为了实现房屋的折叠与展开并满足其受力需求,在传统剪支铰折叠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杆式折叠结构。首先,对新型杆式折叠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采用螺旋理论对其进行自由度分析。同时,建立高度为2.2 m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对其施加平面内竖向荷载,获得不同铰接约束次数、钢材强度等级、销轴孔径、槽钢立柱壁厚、杆件宽度条件下折叠结构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最后,对折叠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当折叠结构展开后高宽比为1/√2时,可以达到最大折叠率;折叠结构展开过程中机构自由度为1,当折叠结构完全展开并施加一定铰接约束后结构自由度为负值;次要受力杆件、销轴孔径对结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提高钢材强度等级、槽钢立柱壁厚、主要受力构件宽度可提高结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但是其值过高时会导致结构发生失稳破坏;为避免结构失稳,可通过促进塑性铰形成和将特定杆件改为箱形截面两种途径来实现。
- 刘俊锋刘艳芝朱德举王涛
- 关键词:折叠结构有限元模拟荷载-位移曲线稳定性分析
- 编制现代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统计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在参与修编现代长沙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实践中,对比年最大值法选样、年多个样法选样、年超大值法选样在编制现代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年超大值法选样较客观地反映了现代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范围的暴雨雨样的统计规律,提高现代城市排水用的暴雨强度公式的精度,应值得推广应用.
- 任伯帜许仕荣王涛
- 关键词:城市排水暴雨强度公式暴雨
- 基于微分求积法的两端固结刚性吊杆拉力识别研究
- 2025年
- 以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求积法的拱桥刚性吊杆拉力识别方法。基于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刚性吊杆横向振动微分方程,通过选取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根作为节点坐标,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近似表示位移函数;根据微分求积法基本原理计算各阶权重系数,引入边界条件后,将轴向力作用下的修正Timoshenko梁横向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广义代数特征值的计算问题,从而得到刚性吊杆实测基频与拉力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和实桥应用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两端固结刚性吊杆的长细比小于222.23时,需要考虑抗弯刚度、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的影响才能保证拉力识别的精度。提出的基于微分求积法的吊杆拉力识别方法能够应用于各种工况和长细比下的刚性吊杆拉力识别,具有准确、实用和易编程的特点,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
- 彭涛稂其林陆小龙王涛田仲初
- 关键词:刚性吊杆频率法微分求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