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
  • 9篇髋关节
  • 9篇关节置换
  • 7篇置换术
  • 7篇全髋
  • 7篇全髋关节
  • 7篇全髋关节置换
  • 7篇髋关节置换
  • 6篇疗效
  • 5篇全髋关节置换...
  • 5篇髋关节置换术
  • 5篇假体
  • 4篇股骨
  • 3篇远期
  • 3篇远期疗效
  • 3篇人工全髋关节
  • 3篇人工全髋关节...
  • 3篇中远期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生物型

机构

  • 1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3篇王涛
  • 13篇孙俊英
  • 8篇查国春
  • 6篇赵锡江
  • 5篇蒋涛
  • 5篇徐宁
  • 3篇方远
  • 3篇刘勇
  • 3篇董圣杰
  • 3篇尹海波
  • 2篇顾剑

传媒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锥形沟槽式组配柄行股骨侧翻修术后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锥形沟槽式组配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5月至2009年3月采用锥形沟槽式组配柄行翻修手术21例(23髋),男6例,女15例,单髋19例,双髋2例,年龄47-86岁(平均67岁)。股骨侧骨缺损按Paprosky标准,诊断为Ⅱ型缺损者4髋,Ⅲa型缺损者16髋,Ⅲb缺损者3髋。所有患者的股骨侧和髋臼侧手术均分别采用利马锥形沟槽式组配柄假体和SPH臼杯假体行生物学固定翻修,其中头臼界面采用陶瓷-陶瓷者20髋,金属-聚乙烯者3髋。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8.8年(6-13年)的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2±8.2)分改善至手术半年后的平均(90.3±3.7)分,而末次随访仍维持在平均(91.3±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0,P〈0.01)。所有患者的下肢不等长均由术前的平均3 cm减少到术后的平均0.5 cm。手术后下地行走时出现轻度大腿疼痛(VAS评分1-3分)者3髋(13%),但该症状多在术后1年消失。随访X线片显示翻修柄获广泛骨长入达骨性稳定者22髋(96%),翻修柄周围显示有区域性X线透亮带,但无临床松动症状,符合纤维性稳定者1髋。股骨延长截骨者(4髋)、股骨大转子撕脱性骨折者(3髋)和股骨皮质穿透性骨折者(4髋)大多在翻修术后4-6个月获得愈合。所有患者的近段骨缺损植骨区均显示有广泛的骨修复。结论采用锥形沟槽式组配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满意。
徐宁孙俊英查国春蒋涛王涛万国杨
关键词:组配假体设计
生物型小臼杯在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应用与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小臼杯(直径〈44 mm)在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2001年4月-2013年8月,采用生物型小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DDH 16例(20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伴下肢不等长,患肢缩短1.8~6.0 cm,平均3.5 cm。术前常规行骨盆前后位X线片明确髋臼畸形程度、头臼对合关系及脱位严重程度。术前Harris评分为(34.0±6.9)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年,平均7.5年。术后2周内发生脱位2例,经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3周后未再脱位。术后X线片示臼杯均位于真臼区,髋臼对臼杯负重区的覆盖达98.2%~99.1%,平均98.5%;臼杯从Ranawat三角内移4.6~7.0 mm、平均5.8 mm,上移4.5~7.9 mm、平均6.2 mm;位于髂耻线和Kohler线内侧的臼杯外侧表面区域均〈40%;臼杯外展角为(45±5)°,前倾角(10±5)°。随访期间除1例于术后12年因髋臼广泛骨溶解伴臼杯假体松动行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外,其余患者均未见假体松动。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0±7.5)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14.34,P=0.01)。结论采用髋臼磨削过程保留足够骨量结合生物型小臼杯假体置换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臼杯的覆盖率及初始固定均满意,术后早、中期疗效满意。
徐宁孙俊英赵锡江王涛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人
全膝置换术治疗类风湿与退变性膝关节炎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knee,RA)与退变性膝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术后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初次采用TKA治疗类风湿性与退变性膝关节炎患者68例(68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6例;年龄40~84岁,平均(61.6±9.7)岁。按原发疾病不同将患者分为RA组34例(34膝)和OA组34例(34膝)。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助行器使用时间、弃拐时间、住院时间、跛行步态消失的时间、术后患肢肿胀消失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系统、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主观满意度等作为最终评价手术临床疗效的依据。根据影像学表现观察假体周围透亮线作为判断假体有无松动的依据。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96个月,平均40.6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助行器使用时间、弃拐时间、住院时间、跛行步态消失时间、术后患肢肿胀消失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ROM、VAS疼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观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HSS评分、ROM、VAS疼痛评分,主观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未显示髌骨轨迹不良及假体无菌性松动、下沉等。其中,RA组术后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关节僵硬1例,皮肤浅层感染2例,伸膝无力1例;OA组术后关节僵硬1例,无深静脉血栓、皮肤浅层感染、伸膝无力等并发症。结�
尹海波孙俊英赵锡江王涛刘勇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类风湿性膝关节炎
第三代陶对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远期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第3代陶对陶(ceramic-on-ceramic,CoC)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9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73髋采用第3代CoC假体行THA的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38.6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15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9髋,强直性脊柱炎5例8髋,骨关节炎10例10髋,创伤性关节炎12例12髋,股骨颈骨折12例1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6髋,股骨颈部肿瘤1例1髋。采用Harris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活动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大腿痛。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溶解、假体松动、陶瓷假体碎裂等相关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生存情况。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年,平均9.7年。3例3髋采用"三明治"陶瓷内衬者出现内衬碎裂,行翻修术。1例1髋于术后3年重体力活动后出现髋关节异响,停止活动后异响消失。末次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大腿痛出现,VAS评分为0分。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以陶瓷假体碎裂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6%及95.9%;以假体松动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第3代CoC假体可满足中青年患者THA的需要,中远期疗效满意。
万国杨孙俊英查国春赵锡江王涛游镇君赵康全徐宁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溶解假体松动中青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累及髋关节的中远期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THA治疗32例(42髋)AS累及髋关节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20~78岁,平均39岁。病程2~41年,中位病程10年。假体摩擦界面采用金属-聚乙烯者19髋,陶瓷-陶瓷者23髋;股骨头假体采用36 mm直径者15髋,28 mm直径者27髋;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手术前后测量并记录患者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总和),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根据X线片,髋臼侧和股骨侧假体分别采用De Lee分区和Gruen分区描述;异位骨化程度采用Brooker标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麻醉意外、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9例(39髋)获随访,随访时间5~17年,平均9年。术后股骨头假体28 mm直径组24髋中发生髋关节前脱位2例(2髋),36 mm直径组15髋无脱位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术前病程越短,术后Harris评分越高、髋关节总活动度越大(P<0.05);股骨头假体直径越大,术后髋关节总活动度越大(P<0.05)。末次随访时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均固定良好。采用金属-聚乙烯假体的18髋中,臼杯周围显示有广泛性骨溶解者9髋(50%),但假体尚无松动;采用陶瓷-陶瓷假体的21髋中无任何骨溶解和假体松动征象。7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BrookerⅠ级5髋,Ⅱ级2髋。结论 THA是治疗AS累及髋关节的有效手段;术前病程短,并采用大直径股骨头陶瓷-陶瓷假体行THA者,术后疗效更好。
刘勇孙俊英王涛赵锡江尹海波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异位骨化
解剖型生物固定股骨柄假体的设计特征与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Ribbed解剖型生物固定柄设计符合股骨生物力学特性,具有初始稳定性好、骨长入快及应力遮挡低等优点,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Ribbed解剖型生物固定股骨柄假体(Ribbed柄)的设计特征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因髋关节疾病采用Ribbed柄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获完整资料者52例(52髋),男20例,女32例;置换时年龄22-78岁,平均59岁。随访时间2-4年。评估置换前后Harris评分、置换后大腿疼痛率、术中骨折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脱位及翻修等。影像学重点评估股骨柄髓腔充填率、股骨柄假体下沉、假体周围放射学透亮线、骨长入、应力遮挡及骨溶解等。结果与结论:术中股骨骨折发生率为6%;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及翻修病例;大腿疼痛率为6%,均于置换后1年消失;末次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6分。置换后X射线片示所有患者股骨髓腔充填满意,平均充填率:正位片上干骺端、中段和远端分别为91%,88%和86%,侧位片上干骺端、中段和远端分别为88%,85%和81%;末次随访时,49髋(92%)为稳定性骨长入固定,3髋为稳定性纤维长入固定,股骨侧及髋臼侧假体周围均未见骨溶解;5髋(10%)发生股骨柄假体下沉,但均小于2 mm;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遮挡现象,其中1度31髋、2度19髋、3度2髋,无4度应力遮挡发生。提示Ribbed柄设计符合生物学固定要求,具有初始稳定性好、骨长入快及应力遮挡低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蒋涛孙俊英查国春游镇君王涛
关键词:人工假体解剖型股骨柄
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结核继发的高位病理性髋脱位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57岁,因主诉左下肢跛行伴髋关节疼痛40余年,加重1个月,诊断为陈旧性结核继发病理性高位髋脱位于2年半前(2013年5月31日)收住入院。该患者于40多年前曾因左髋肿痛伴多处窦道流脓,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髋关节结核行结核病灶清除术+抗结核治疗。此后,虽然结核获得治愈、未再复发,却后遗左下肢跛行,出现行走较久后易疲劳酸胀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高、体重增加,患者感下肢不等长、行走摇摆、跛行及髋关节和腰部酸胀症状逐年加重。近1个月来甚至严重至难以行走,而不得不寻求手术治疗。
蒋涛游镇君王涛顾剑万国杨徐宁孙俊英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继发结核病灶清除术髋关节疼痛下肢跛行医院诊断
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采用旋转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4年12月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行初次TKA的25例(28膝)膝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7膝),女19例(21膝);年龄47~82岁,平均64.8岁。单膝22例,双膝3例。病因:骨关节炎20例(22膝),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5膝),创伤性关节炎1例(1膝)。病程2~22年,平均10.4年。主要临床症状均为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根据Keblish膝外翻畸形分级标准,轻度13膝、中度11膝、重度4膝。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1例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症状,2例足背皮肤感觉减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X线片复查未见髌骨轨迹不良及假体周围感染或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医院(HSS)评分、股胫角、最大伸膝角度、最大屈膝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髌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旋转平台假体行TKA治疗膝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术中软组织松解平衡要求较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顾剑孙俊英赵锡江王涛徐宁万国杨尹海波刘勇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外翻畸形
陶对陶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现代陶对陶界面人工髋关节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行陶对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92例(212髋)的资料,其中初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5例(195髋),人工髋关节翻修17例(17髋),从股骨头假体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手术入路以及髋臼的方位三方面,分析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8个月(3~42个月),术后脱位率为0.47%(1/212),其中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率为0,翻修THA术后脱位率为5.89%(1/17);无骨溶解,无假体松动,无陶瓷破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现代陶对陶界面THA采用大直径的股骨头、改良Hardinge入路且髋臼位置恰当,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
王涛孙俊英查国春魏召劝方远
关键词:脱位大直径股骨头手术入路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联合截骨矫正术治疗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13年6月,采用生物型THA联合截骨矫正术治疗48例(51髋)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患者。男14例(16髋),女34例(35髋);年龄19~83岁,平均52岁。单髋45例,双髋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36例(39髋)创伤性关节炎3例(3髋),既往有股骨转子间外翻截骨手术史1例(1髋),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4例(4髋),陈旧性髋关节结核3例(3髋),陈旧性化脓性感染1例(1髋)。Trendelenburg征均呈阳性,19例双下肢不等长。畸形位于股骨大转子4髋,股骨颈39髋,股骨干骺端7髋,股骨干1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4.28±3.28)分。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47例(50髋)获随访,随访时间1~9年,平均3.8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至(92.87±4.5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9,P=0.00)。6髋Trendelenburg征阳性,其余均为阴性。42髋步态恢复正常,8髋存在轻度跛行。X线片示畸形完全矫正,截骨区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末次随访时股骨及髋臼假体均获骨长入性固定;股骨假体周围Gruen 1、7区呈局限性骨溶解者2例,髋臼假体周围未发现骨溶解,无假体松动。结论 采用生物型THA联合截骨矫正术治疗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可获得满意疗效。
游镇君孙俊英查国春王涛董圣杰蒋涛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