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禹

作品数:32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狼疮
  • 14篇肾炎
  • 12篇系统性红斑
  • 12篇系统性红斑狼...
  • 12篇红斑
  • 12篇红斑狼疮
  • 8篇基因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狼疮性
  • 6篇狼疮性肾炎
  • 6篇基因多态性
  • 6篇病理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疗效观察
  • 4篇间质
  • 4篇间质性
  • 4篇间质性肾炎
  • 3篇肾小球

机构

  • 3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铁路局沈...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二四五医...

作者

  • 31篇王禹
  • 26篇王力宁
  • 19篇栗霄立
  • 17篇李艳秋
  • 14篇冯江敏
  • 13篇刘晓丹
  • 12篇姜奕
  • 9篇马健飞
  • 6篇李子龙
  • 5篇姚丽
  • 5篇张玉侠
  • 4篇孙立
  • 3篇范秋灵
  • 3篇苏晓林
  • 3篇任青
  • 3篇刘林林
  • 2篇周希静
  • 2篇粟霄立
  • 2篇佐楠
  • 1篇王力芬

传媒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中华医学会...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乡村医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22例隐匿性狼疮肾炎(SLN)和28例临床狼疮性肾炎(OLN)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免疫学及肾脏病理特点,探讨狼疮性肾炎临床肾损害与上述临床特征(特别是免疫学和病理特点)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全部病人的...
王禹王力宁李艳秋栗霄立刘晓丹姜奕冯江敏
文献传递
亚临床狼疮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被引量:5
2006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几乎均伴有肾脏病理改变,然而只有40%~75%的患者有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少有针对无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亚临床狼疮性肾炎(SLN)的临床病理研究报告,尚未见有关SLN预后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分析了SLN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通过长期随访,探讨SLN患者合理治疗方案。
王禹刘晓丹栗霄立王力宁周希静
关键词:临床病理分析长期随访亚临床狼疮肾炎肾脏病理改变SLN
尿渗透压测定对肾小球疾病及急慢性肾盂肾炎诊断的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使用国产FM3 型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经病理诊断的肾小球疾病及急、慢性肾盂肾炎病人的尿渗量、渗量比和无溶质水清除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局灶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1)。尿渗透压测定可以推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肾盂肾炎的性质 。
王国柱苏晓林王禹陈凯
关键词:尿渗透压肾小球疾病
NAG及β_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30
2004年
通过对尿中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及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 )的联合检测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NAG采用 72 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β2 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的NAG、血及尿中的 β2 m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表明NAG及血、尿 β2 m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王艳萍苏晓林王禹王秋月任青
关键词: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糖尿病肾病
辽宁地区1 295例肾活检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回顾总结该院肾活检穿刺的标本,了解辽宁地区肾脏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5月~2004年12月在该科行肾活检的1295例肾脏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肾小球疾病仍占该组病例的绝大多数,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占76.4%,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占19.0%,间质性肾病3.4%,肾移植相关的肾脏疾病占0.7%。PGN中男女发病率之比1.49∶1,SGN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1.51。两者高发年龄均为15~44岁。结论辽宁地区肾脏病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AN是最常见的PGN;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是最常见的SGN。PGN男性发病率高,SGN中女性发病率高。
李艳秋王禹栗霄立姚丽冯江敏马健飞张玉侠王力宁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病理
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 198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 404例,女794例,男女比例1.77∶1。年龄(56.5±11.7)岁。对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流行病学、超声和CT检查、病理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 198例中,透明细胞癌1 891例(86.0%),乳头状肾细胞癌112例(5.1%),嫌色细胞癌76例(3.5%),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23例(1.0%),Xp11.2易位性癌13例(0.6%),集合管癌4例(0.2%),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8例(2.6%),嗜酸性肾细胞瘤18例(0.8%),后肾腺瘤3例(0.1%)。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P<0.05;χ2=20.5,P<0.05),Xp11.2易位性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最小[(44.9±17.1)岁],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女性患者比例较高[41例(70.69%)],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中男性患者比例较高[1 253例(66.3%)和77例(68.8%)]。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左右侧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6.27,P>0.05),临床表现均以偶发为主(χ2=19.63,P>0.05)。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5),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主要表现为低回声[858例(45.4%)和34例(44.7%)],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表现为高回声[20例(34.5%)]和混合回声[16例(27.6%)],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14例(60.9%)]。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CT检查各期的CT值总体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肿瘤(F=11.6,P<0.05),而实质期CT值下降明显,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乳头状肾细胞癌增强扫描3期的CT值均低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呈"渐进性强化"特点。嫌色细胞癌强化效应介于二者之间。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CT值高于透明细胞癌,增强后持续强�
王禹董潇孔垂泽毕建斌刘贤奎李振华李泽良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类型影像学病理学
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 (CIN)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2004-200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CIN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49.3±5.7岁。病程6个月至3...
李艳秋王力芬范秋灵栗霄立姚丽王禹冯江敏马健飞王力宁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表达研究
刘晓丹李艳秋王力宁栗霄立王禹姜奕
初步探讨(NZB×NZW)F1×NZW回交鼠和狼疮性肾炎相关的易感基因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与狼疮性肾炎相关的新西兰黑鼠(NZB)易感基因染色体位点。方法:通过建立(NZB×NZW)F1×NZW回交小鼠模型,以尿蛋白为狼疮性肾炎表现型,利用微卫星遗传标记进行基于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的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寻找源于NZB的遗传易感基因位点并确定染色体位置。结果:根据QTL分析发现两个与狼疮鼠蛋白尿发生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分别位于NZB小鼠第4号染色体的D4Mit71区域及第17号染色体D17Mit22区域(LOD>3.3)。同时携有两个NZB位点的小鼠尿蛋白阳性率最高,而只有一个位点的小鼠其尿蛋白阳性率较NZW纯合鼠也明显增高(P<0.005)。结论:NZB第4号染色体的D4Mit71区域及第17号染色体的D17Mit22区域可能为(NZB×NZW)F1×NZW回交鼠狼疮性肾炎蛋白尿易感位点。两个位点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栗霄立佐楠王力宁李艳秋王禹刘晓丹马健飞冯江敏张玉侠李子龙姜奕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易感基因
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多态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SLE(L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提示它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课题小组通过建立(NZBxNZW)FlxNZB回交小鼠模型,采用数量性状位点(QTL)...
李艳秋王力宁栗霄立王禹刘晓丹姜奕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