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 作品数:32 被引量:2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被引量:38
- 2014年
- 利用100°E以东地区通过5%质量控制的392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1948—1976年和1977—2008年为研究子时段,讨论前后两阶段东部地区的大气湿位涡差异及大气稳定度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呈增加趋势。湿位涡呈"南减北增"的趋势,对流稳定度和斜压稳定度在南方均出现变弱趋势,在北方则增强。大气性质的南北显著变化是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呈"南增北减"分布型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300 hPa层在1976年之后表现为温度负距平场中心,使东部地区高空热力性质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了对流稳定度的变化;同时冷中心北侧高层西风分量减小,南侧高层西风风量增大,斜压稳定度相应出现减弱和增强的变化趋势。
- 王苗郭品文邬昀
- 关键词:极端降水大气稳定度湿位涡
- 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利用质量控制后1990—2014年酸雨逐日观测数据,分析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并研究酸雨与降水强度、风、气团来源及污染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站年均pH值为4. 86,属弱酸雨等级,酸雨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2007年后趋于减弱;年均电导率为39.1μS·cm^(-1),呈8. 8μS·cm·(10 a)^(-1)的增加趋势。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市强酸雨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非酸雨呈显著正相关。降水强度在酸雨强弱、发生频率演变过程中作用显著,但不同季节各有差异。1500 m高度处风速增大,武汉市酸雨强度减弱、发生频率减少,西南风向下酸雨发生频率高。强酸雨主要受来自南方酸雨重污染区气团影响,外来污染源经大气输送对武汉市强酸雨贡献大。武汉市SO_2浓度趋于减少,NO_2浓度趋于增加,两者浓度之和自2000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 王苗吕桅桅王凯马德栗方思达
-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降水
- 2014年湖北省酸雨若干特征及其与霾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湖北省32个酸雨监测站2014年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14年湖北省酸雨特征,并揭示了2008年以来全省酸雨演变趋势,结果显示:2014年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98,全省仅江夏站为强酸雨,大部地区为弱酸雨区,酸雨强度呈现冬强夏弱、中部强-东西弱的时空分布型;年酸雨发生日数南部多北部少,建始、五峰、金沙站酸雨日数超过100 d,全省年均酸雨及强酸雨发生频率分别为56.5%、10%;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酸雨发生频率呈微弱减少趋势,2014年湖北省酸雨强度、酸雨及强酸雨发生频率、K值均为近8年来最低值。研究表明湖北省酸雨强度及电导率与霾日出现与否关系密切,霾为酸雨提供了一定的污染源。
- 王苗王凯刘敏
- 关键词:酸雨PH值酸雨频率
- 基于高分辨率模拟数据RCP4.5情景下的华中区域气候变化预估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RegCM4.4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数据和华中区域1986—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在对模式模拟性能检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华中区域未来不同时期、1.5℃和2℃温升阈值下气候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反映出区域气温、降水年内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与观测值相比,气温模拟值偏低、降水模拟值偏大;与1986—2005年相比,未来RCP4.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0—2098年中国华中区域气温增幅为2.1℃,且以0.3℃/10 a的趋势增加,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远期(2080—2098年)气温将上升2.88℃,降水将增加7.58%,均高于近期(2020—2035年)和中期(2046—2065年);1.5℃温升情景下华中区域气温上升1.22℃,降水增加1.93%;2℃温升情景下,华中区域气温上升1.36℃,降水增加3.57%。
- 王苗刘敏任永建
- 基于CMIP6多模式集合的华中地区气候变化模拟与预估
- 2023年
- 选用华中地区1961—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1961—2100年12个CMIP6模式统计降尺度和偏差订正结果,评估CMIP6模式在区域的气温和降水量时空分布模拟结果,选出6个气温模式、4个降水量模式。基于优选模式集合的平均结果,分别分析未来SSP1-2.6、SSP2-4.5、SSP5-8.5三种情景下2021—2100年华中地区不同时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的气温年际变率模拟好于降水量,降水量空间模拟好于气温。三种情景下区域气温、降水量均为增加趋势,气温增速分别为0.13℃/10 a、0.30℃/10 a、0.62℃/10 a,降水量增速分别为16.2 mm/10 a、12.3 mm/10 a、19.3 mm/10 a。未来2021—2100年三种情景下华中地区降水量多为南部减小北部增大,气温近期、中期为西部降低、中东部升高,远期除湖北西部山区降低外,其他地区均为升高趋势。
- 王苗秦鹏程佘晨旭赵小芳杨明伟
- 关键词:降水量气温
- 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 本文首先利用我国东部地区392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集对近50年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基本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其次就ENSO对极端降水的季节影响加以分析,并初步运用湿位涡理论探讨了可能成因,最后以1948-1976年和1977-2...
- 王苗
- 关键词:极端降水湿位涡稳定度
- 文献传递
- 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本文利用湖北省32个监测站2007—2014年及宜昌、武汉站1990—2014年酸雨逐日监测资料,对湖北省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68,属于弱酸雨等级;自2008年开始全省酸雨强度不断减弱,2007—2014年期间持续为弱酸雨等级,pH低值区主要位于三峡河谷地区及鄂西部分地区、鄂东南西部及南部;年均酸雨、强酸雨频率分别为69.5%、24.4%,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强酸雨频率自2009年开始呈现明显减少趋势,酸雨频发区主要位于南部大部地区及鄂西北东部;年均电导率为50.3μs·cm^(-1),主要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分布型;湖北省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2005年以后酸雨强度趋于增加,2006—2012年持续为强酸雨,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宜昌酸雨强度、降水污染程度均高于武汉;另监测显示,湖北上空NO_2含量分布范围呈现扩散加重趋势,武汉地区SO_2呈减少趋势,NO_2呈增加趋势,这种变化有可能导致湖北省酸雨类型逐渐从硫酸主导型向复合型转变。
- 王苗刘敏王凯柳晶辉
-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
- 夏季武汉市电网气象敏感负荷预测模型被引量:10
- 2015年
- 利用2009—2010年武汉市日用电负荷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基于电网负荷的分解算法,将电网日最大负荷分解为基础负荷与气象敏感负荷2个主要分量,其中,气象敏感负荷与包含了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的综合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相关。利用相关比法,分析了气象敏感负荷与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了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变化与负荷变化关系。基于均方偏差最小原理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夏季武汉电网气象敏感负荷与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多项式预测关系模型。2011—2012年夏季模型应用检验表明,预测平均误差接近6%。该模型可用于夏季电力气象服务工作。
- 洪国平崔新强任永建王苗李伟
- 关键词:气象敏感负荷
- 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变化状况研究
- 本文利用湖北省32个监测站2007~2014年及宜昌、武汉站1990—2014年酸雨逐日监测资料,对湖北省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47,属于强酸雨等级;自2008年开始全省酸雨强度不断减...
- 王苗王凯刘敏柳晶辉
-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氮氧化物
- 文献传递
- 基于SWAT模型的洪潮流域供水资源模拟研究
- 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洪湖流域1961-2011年供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洪潮流域供水资源模拟适用性良好:近51a流域年平均地表径流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相当,且降水量峰值对应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 王苗刘敏夏智宏
-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数值模拟湖泊流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