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作品数:61 被引量:157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科技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血吸虫极低密度脂连结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鉴定 2003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极低密度脂连结蛋白(SVLBP),纯化并鉴定其免疫活性。方法:SVLBP基因克隆菌在IPTG诱导下大肠杆菌中以6个组氨酸融合蛋白形式大量表达;非变性条件下制备克隆菌裂解液,离心后上演液经凝胶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已纯化的重组SSVLBP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克隆菌在IPIG诱导下能大量表达重组蛋白SVLBP;重组SSVLBP蛋白能诱导家兔产生单特异抗体,琼脂双扩散法测抗体滴度>1:16;表达产物能与血吸虫病人血清反应;单特异抗血清能识别天然成虫可溶性膜抗原的单一蛋白。结论:SVLBP能在克隆菌中大量表达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沈丽英 樊普江 王越 干小仙 曾肖竼 丁建祖 沈慧英关键词:免疫原性 日本血吸虫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食源性蠕虫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临床上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6%或绝对值超过0.45×10^9/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是某些细胞因子(如IL-3、IL-5和GM—CSF等)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系,加速骨髓嗜酸性粒细胞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活化增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动员嗜酸性粒细胞向局部迁移。 马安 王越 干小仙关键词: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抗体 蠕虫 并殖吸虫病31例病例资料分析 并殖吸虫病俗称肺吸虫病,是一类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中国曾是受害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科研和防治工作人员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疫区人群... 干小仙 王越 施晓华关键词:并殖吸虫病 医务人员 食源性寄生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病例资料 文献传递 特异性IgG4在蠕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中的价值 2008年 IgG4是IgG的亚类之一。在血吸虫等蠕虫感染过程中特异性IgG4在血清中含量可显著增加,有效治疗后则下降较快,因此具有潜在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作用。本文针对特异性IgG4在血吸虫、囊虫、丝虫等蠕虫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王越 干小仙关键词:蠕虫病 IGG4 疗效考核 颚口线虫病16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我国新发颚口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16例新发颚口线虫病的相关资料。结果 16例病人中,女性11例,男性5例,年龄27~68岁,中位年龄48岁;68.8%(11/16)病人有食生的或半生淡水鱼史。临床表现以移走性皮下包块、匍行疹、皮疹等为主,43.8%(7/16)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16例病人血清用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均阳性,用免疫印迹检测5例(31.2%)阳性;病程2周~3年不等,平均12个月;11例病人口服伊维菌素和/或阿苯达唑治疗,10例完全治愈。结论生食或半生食泥鳅等淡水鱼导致颚口线虫病病例明显上升;该病容易误诊、漏诊,血清学检测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治疗颚口线虫病具有较好疗效。 马安 王越 刘晓龙 干小仙关键词:流行病学 间日疟原虫疫苗重要候选分子AMA1多态性分析 间日疟原虫是感染人体的五种疟原虫中分布最广的虫种,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疟疾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我国云南边境地区最主要的内源性和输入性疟疾种类。目前间日疟仅有数个疫苗候选分子正在开展研究工作。间日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AMA... 王越 陈绅波 马安 陈军虎关键词:间日疟原虫 基因多态性 顶端膜抗原1 文献传递 Ni-NTA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体液免疫应答 2011年 目的建立检测间日疟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方法采用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表达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建立原位纯化重组蛋白和检测间t3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抗体反应的M—NTA蛋白芯片技术。并对3个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surfaceproteins,MSPs)MSP1-42、MSP8和MSP10的免疫应答进行分析。结果应用Ni—NTA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抗体,鉴定出具有免疫原性的15个间日疟原虫蛋白,主要包括10个MSPs、2个Cys6蛋白以及其他3个未知蛋白,结果与以往报道的抗体芯片类似。MSP1-42、MSP8和MSP10依次识别出100.0%(20/20)、90.0%(18/20)和70.0%(14/20)的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特异性均为100%(10/10),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0.87—1.00。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该方法有助于从间日疟原虫基因组中快速筛选鉴定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以及应用于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 陈军虎 王越 坪井敬文 韩银泽关键词:间日疟原虫 体液免疫 蛋白芯片 金标渗滤法测定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制简易、快速、准确的囊虫病诊断试剂盒,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考核评价。方法以猪囊尾蚴的囊液粗提液为检测用抗原,以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为探针,采用自行设计的渗滤装置制备金标渗滤法(DIGEA)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病人血清中囊虫特异性IgG抗体,并以囊虫IgG抗体 ELISA检测试剂盒考核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用金标试剂盒检测58人份囊虫病患者血清和100人份健康者血清,其敏感性为98.3%(57/58);特异性为100%(100/100)。用该试剂盒检测25人份包虫病患者血清,6份呈弱阳性,交叉反应率为24%;检测30人份血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肺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肠道线虫病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8.7%,无显著性差异(X2=0.0545,P>0.05)。结论金标渗滤法快速检测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与ELISA法相媲美,且操作更为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特别适合临床检测和现场查病。 干小仙 王越 郭建勋 朱建奎 施晓华关键词:囊虫病 金标免疫渗滤法 免疫诊断 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抗原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3年 免疫蛋白质组学(immunoproteomics)是由蛋白质组学与现代免疫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病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鉴定。本文就近5年来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寄生虫病免疫诊断抗原筛选中的应用作文献综述。 刘晓龙 王越 干小仙关键词:寄生虫病 抗原 金标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IgM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M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为检测抗原,胶体标记羊抗人IgM为检测抗体,建立IgM金标免疫渗滤法(IgM—DIGFA),快速检测不同病期血吸虫病人血清,并以IgG金标免疫渗滤法fig—DIGFA)检测作平行对照。结果IgM—DIGFA和IgG—DIGFA检测25例急性血吸虫病敏感性均为100%;检测72例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5.8%(69/72)和97.2%(70/72)。检测健康人血清100人份,特异性分别为99%和97%;IgM—DIGFA检测135例其它蠕虫病人血清,除1例出现阳性反应外,其余均为阴性。检测治后6个月病人血清23例,IgM—DIGFA检出8例阳性,抗体阴转率为65.2%(15/23),IgG—DIGFA检出18例阳性,抗体的阴转率为21.7%(5/2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法检测治后12个月病人血清25例,阴转率分别为88%(22/25)和64%(16/2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gM—DIGFA不仅简易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对急性、慢性血吸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gG-DIGFA相近,且有更好的疗效考核价值,非常适合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需要。 施晓华 王越 汤益 干小仙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IGM 金标免疫渗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