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岸

作品数:39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影像
  • 8篇肿瘤
  • 6篇动脉
  • 6篇成像
  • 5篇血管
  • 5篇影像学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CT
  • 4篇造影
  • 4篇实性
  • 4篇腺癌
  • 4篇结节
  • 4篇冠状
  • 4篇肺炎
  • 4篇X线
  • 3篇血管造影
  • 3篇影像表现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机构

  • 35篇厦门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市中山医...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37篇王金岸
  • 12篇康江河
  • 12篇王勇
  • 6篇段少银
  • 6篇吕绍茂
  • 4篇林建忠
  • 4篇梁昆如
  • 3篇曾强
  • 3篇王淼
  • 3篇冯志鹏
  • 3篇刘争进
  • 3篇叶锋
  • 2篇杨天和
  • 2篇康泰山
  • 2篇曹代荣
  • 2篇钟华
  • 2篇岳鑫
  • 2篇王月琴
  • 2篇庄佩耘
  • 2篇张哲义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CT和M...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肿瘤影像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罕少见病...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199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肺癌与周围脉管关系的研究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并分析肺癌与周围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关系的影像表现及相关因素。   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搜集93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CT增强扫描后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
王金岸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
《请您诊断》病例33答案:腹膜后恶性孤立性纤维瘤被引量:2
2009年
吕绍茂梁昆如王金岸
关键词: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病例资料腹膜后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瘤腹部肿块
DSA和CTA在中晚期肝癌血供及灌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应用DSA和CTA技术探讨中晚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肝动脉及门静脉等进行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患者的血供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DSA和CT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病灶数目、大小及位置一致。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多血供,且CTHA例数显著高于DSA肝动脉造影(27 VS 23)(P=0.000);间接门静脉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期乏血供,在DSA门脉造影和CTAP上均未发现门脉血供。肝癌组织在CTHA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明显强化,且肝动脉期具有丰富动脉血流灌注,而在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无明显强化,且肝门静脉期无门脉血流灌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晚期肝癌患者的DSA和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弥漫型、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病理类型的动脉血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门脉血供。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动脉供血为主,侧枝动脉供血为辅,门静脉供血较低或无;应用DSA和CT血管造影技术综合评价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血流灌注动态变化,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肖东健王勇岳鑫林玉琳王金岸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肝癌血供血流灌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薄层CT的影像表现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薄层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0年1月24日至3月29日确诊的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207个病灶,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内部及周边特征等影像学表现。结果143个(69.1%)病灶位于胸膜下区及肺外带区,39个(18.8%)沿支气管血管分布,25个(12.1%)病灶位于肺中内带。187个(90.3%)病灶为小叶状/小斑片影。158个(76.3%)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影,42个(20.3%)为混合磨玻璃影,7个(3.4%)为实变影。77个(37.2%)病灶内血管增粗,67个(32.4%)小叶间隔增厚,43个(20.8%)小叶内间隔增厚,46个(22.2%)可见含气支气管影,34个(16.4%)胸膜增厚和粘连,23个(11.1%)胸膜下病灶可见透亮区影。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薄层CT表现为沿胸膜下/外周分布的多发小叶状/小斑片状纯磨玻璃斑片影,常伴病灶内血管增粗和小叶内/小叶间隔增厚等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有助于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
冯志鹏林禹张有彬王金岸康江河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体层摄影术
下肢动脉双能量CT成像不同能量融合图像与单能量图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双能CT的单能量图像和融合图像在下肢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下肢动脉双能量成像的患者所采集图像数据进行回顾性重组得到权重配比为0.7的线性融合图像、最佳非线性融合图像(OCM),根据对比噪声比(CNR)能谱曲线优选的最佳单能量图像(Mono-E),比较三组图像下肢各段动脉(腹主动脉分叉、髂总动脉分叉、股动脉中段、腘动脉近端)的CT值、噪声(SD)、CNR、信噪比(SNR)及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线性融合图像、OCM图像及Mono-E图像的下肢各段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456.80±154.56)HU、(559.35±187.88)HU、(505.03±170.97)HU,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分别为(14.56±5.28)HU、(12.50±4.78)HU、(15.33±6.44)HU,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R分别为30.47±15.60、46.76±25.89、34.20±20.88,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分别为34.86±16.85、50.67±26.45、38.67±22.5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M图像的CT值、CNR、SNR均高于线性融合图像及Mono-E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腘动脉段最佳CNR单能量水平在61~66 keV,平均(63.03±1.29)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OCM与Mono-E图像评分高于线性融合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髂动脉部分,三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下动脉部分,Mono-E图像评分高于OCM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双能CT成像中OCM图像质量最好。最佳单能量(63 keV)图像成像质量有所提高,在膝下动脉分支显示上有优势,可以在临床血管成像方面广泛应用。
郭晓曦林禹吕绍茂段少银王金岸
关键词: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动态CT扫描在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岁)和健康受试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5~58岁),行喉部动态CT Cine电影序列扫描,获得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运动的10个动态序列影像,结合声门区面积和环状软骨位移的动态变化将获得的动态序列影像划分为吸气相和发音相、开相和闭相,分别测量各个相位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和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声带的三维形态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的过程中,吸气相和发音闭相声带形态相对稳定,发音开相和开闭相变换时,声带形态变化明显,长度变长(1.19±0.10)mm,宽度变宽(2.19±0.17)mm,厚度变薄(2.66±0.56)mm,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变小(31.45±4.78)°。声带麻痹组与健康受试组比较,开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的厚度比健康受试组薄(t=10.25,P<0.001),宽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5.25,P<0.001);闭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下方收敛角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4.41,P=0.001),健侧声带宽度比健康受试组大(t=2.54,P=0.026),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部动态CT扫描为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动态变化的客观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失神经支配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与声带厚度较健康受试组发生特征性的动态变化。闭相时健侧声带的宽度可用于评估其代偿功能。
马艳利王勇蔡捷游永晶张哲义王金岸蒋家琪庄佩耘
关键词:声带麻痹动态CT
一种延时曝光装置及移动DR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延时曝光装置及移动DR系统,延时曝光装置包括:电源、晶振延时模块、控制器、无线模块、光耦模块及继电器回路组;其中,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光耦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
艾述强肖龙坤颜志坚王金岸李俊锋陈辉勇
文献传递
CT评价经皮左室分区术对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心尖部室壁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缺血性心肌病及栓塞等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梗死造成。
张哲义王建姜宁宁肖东健李子彦王金岸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室壁瘤形成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0 mm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建立并验证≤20 mm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20 mm SPN患者279例(338个SPN),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史及家族恶性肿瘤史)、影像特征(最大径、最小径、实性占比、体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影像组学特征(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中位数CT值、CT值标准差、偏度、峰值、能量、熵)。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PN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271个)和验证集(67个)。训练集数据中,首先使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方法对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影像组学进行筛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0 mm SPN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实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最后将测试集数据传入该模型进行验证,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中271个≤20 mm SPN,其中良性81个、恶性190个。经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性别、最大径、空泡征、实性占比5个因素为预测最大径≤20 mm SPN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为:P=e^(x)/(1+e^(x)),x=-2.583+0.027×年龄+1.519×性别+0.127×结节最大径-2.132×实性占比+1.720×空泡征。该模型预测≤20 mm的SPN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2.7%,准确度为82.3%。验证集67个SPN,其中良性22个、恶性45个,预测模型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5.1%。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良好(训练集:P=0.688,验证集:P=0.618)。结论基于AI建立的≤20 mm SPN的良恶性预测模型可获得预测概率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钟华李安琪康江河王金岸段少银
关键词:肺肿瘤人工智能列线图
联合应用DWI及^1H-MRS技术对脑脓肿及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附14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DWI及MRS技术对脑脓肿及脑转移瘤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脓肿6例,脑转移瘤8例,行DWI及1H-MRS扫描,分析、比较脑脓肿及脑转移瘤在此两种扫描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脑脓肿在DWI上呈高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7例环形脑转移瘤表现为低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1H-MRS扫描发现:4脑脓肿中出现AA峰,其中2例出现Ac峰,8例脑转移瘤均不出现AA峰或Ac峰。结论联合应用DWI及1H-MRS扫描能提高对脑脓肿及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王金岸李晓清林建忠杨天和王月琴康泰山
关键词:脑脓肿脑转移瘤弥散加权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