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克卿
- 作品数:32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种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现场应用效果与成本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4种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湖沼地区垸内环境的现场灭螺效果,并计算其单位面积的灭螺成本,为流行区制定灭螺药物使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荆州市江陵县同区域内1条有螺大型排水渠和1条无水渠作为试验现场。将排水渠分为9段,1段设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其余8段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无水沟渠分为4段,1段设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其余3段作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前及施药后7、15 d均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以观察灭螺药物效果。采用单位成本法,计算灭螺药单位面积(1 m^2)成本。结果在有水沟渠灭螺现场,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40 g/m^2、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 g/m^2与4 g/m^2,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79.52%~97.87%,施药后15 d钉螺死亡率为71.00%~96.30%,与灭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一剂型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剂量2 g/m^2与4 g/m^2比较,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无水沟渠灭螺现场,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97.14%~100%,15 d为94.32%~100%,与灭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上述灭螺药物每1 m^2的单位成本在0.280~0.416元之间。结论粉剂与颗粒剂适用于湖沼地区垸内无水或水位不稳定环境灭螺,悬浮剂与可湿性粉剂适用于有水环境灭螺。粉剂单位成本最低,但施药时粉雾飘移严重。
- 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袁梅枝李天艳廖强谭先玉胡合华田克卿刘雄张瑕苏文崔彩霞田荣
- 关键词:钉螺灭螺药物剂型死亡率湖沼地区
-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湖北省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类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荆州市COVID-19病例资料,描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0年荆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550例,重症病例占22.71%(352/1550),病死率为3.29%(51/1550)。49.61%(769/1550)的病例报告发病前14 d内有明确武汉市居住史或旅行史。首例病例在2020年1月1日发病,发病高峰为1月23—2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26日。50~5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23.23%,360/1550)。92.91%(118/127)的乡镇(街道)有病例发病。≥60岁组病例的病死风险是<60岁组的10.53倍(95%CI:4.70~23.60),有既往疾病史病例的病死风险是无既往疾病史病例的1.95倍(95%CI:1.05~3.61)。第一阶段(1月1—31日)的“发病至报告间隔”较第二阶段(2月1—26日)长(中位数分别为7.8、3.5 d,P<0.001)。结论荆州市多数COVID-19病例有武汉市暴露史,重症病例占比不高,疫情波及全市大部分乡镇。有基础性疾病、年老者病死率高。防控中后期较前期应更好地将“早发现”的防控策略落到实处。
- 曾旻敏刘天田克卿江鸿蔺茂文姚梦雷黄继贵
- 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为下阶段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推算病人数从2009年的78 903人降至2013年的28 034人,下降了63.37%。人群感染率从2009年的2.21%降至2013年的0.65%,呈指数下降趋势(y=3.196e-0.317x);病牛数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的2 132头和1.87%降至0%。仅2009年发生2例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例,其余各年均无急感病例报告。2012、2013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为巩固防治成果,下一阶段应采取传染源控制、药物灭螺与螺情监测并重的防治策略。
- 袁梅枝王加松何亮才田克卿彭孝武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一种专用灭螺药液喷洒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洒机,具体涉及一种专用灭螺药液喷洒机。该喷洒机包括动力行走装置、药液罐、药液喷洒泵和发电机,药液罐前端的动力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工具箱,药液罐后端设置有液位仪,液位仪下方的动力行走装置下表面通过安装架固装...
- 王加松何亮才袁梅枝廖强侯续良朱少良李天艳田克卿何川
- 文献传递
- 2004—2018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评估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评估2004—2018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8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年报资料,分析比较血吸虫病疫情防控效果,进行血防效益评价。结果全市人群感染率由2004年9.34%降至2016年0,2010年以来连续9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耕牛感染率由2004年8.05%降至2013年0。2012年以来连续7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人畜感染率平均每村每降1个百分点投入综合治理经费,疫情控制阶段分别为11.97万元、13.77万元,传播控制阶段分别为75.62万元、71.64万元;传播阻断阶段人群为270.61万元,家畜巩固经费为175.89万元。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当前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仍需强化家畜传染源的防控,但巩固成果投入综合治理成本较高。
- 袁梅枝何亮才王加松田克卿赵耀升李俊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野粪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分布和阳性情况,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2年对公安县、监利县、江陵县、洪湖市和石首市27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野粪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顶管孵化法调查野粪阳性情况。结果 2010-2012年共调查1 366份野粪,其平均密度为0.089 2份/100 m2,其中牛粪、人粪、犬粪、麋鹿粪分别占99.71%、0.07%、0.15%、0.07%。野粪主要分布在沟渠和外滩;两环境野粪平均密度为0.090 9份/100 m2和0.084 8份/100 m2,阳性率分别为1.46%和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2010-2012年阳性野粪均为牛粪;野粪阳性率分别为3.21%、0.36%和1.60%,2012年野粪阳性率较2010年下降了5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结论荆州市野粪种类以牛粪为主,阳性野粪主要分布于沟渠和外滩;加强耕牛管理和野粪处理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田克卿王加松何亮才彭又新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荆州市2008-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估2008-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目标的难点与采取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2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全市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15%和0.44%,分别比2008年下降65.77%和84.56%;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1%的村数分别为316个、47个,占总流行村个数比例分别由2008年76.57%、70.54%降至2012年16.84%、2.5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5年来未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2012年秋季未查出阳性钉螺。结论 2008年以来,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各项疫情指标离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尚有差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2013年全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作好全面准备。
- 袁梅枝王加松何亮才荣先兵彭孝武田克卿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湖北省荆州市碘缺乏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被引量:1
- 2017年
- 为了解各地完成《湖北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鄂政办法[2012]40号)目标情况、项目规划目标实施以来碘缺乏病的病情状况、食盐加碘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实施效果。湖北省荆州市于2015年开展了碘缺乏病“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工作。现报道如下。
- 袁梅枝郭以琼王加松何亮才田克卿
- 关键词:碘缺乏症终期评估
- 2021年湖北省一例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所致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调查核实诊断2021年8月湖北省荆州市某医院首次报告的1例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脑膜脑炎病例,查找感染来源,并提出防控建议。方法通过访谈病例家属、医生及同村居民,查阅病历,现场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病例的发病就诊经过、临床特征及发病前可疑暴露史等情况,进行环境调查和采样检测,分析感染来源。结果病例为男性货运司机,47岁,居住在荆州市的农村地区,2021年8月1—7日清理屋前池塘水草,9日出现发热、头痛等,11日出现昏迷、言语模糊,15日深昏迷后经机械泵维持生命体征,16日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脑脊液考虑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当日湖北省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开展调查,17日病例出院后死亡。病例清理水草的池塘水样中发现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包囊结构。当地相关部门在可疑危险水体设置警示牌,向周围居民宣传相关健康知识。结论本例病例是1例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引发的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病例(PAM),发病9 d后死亡,可能与清理池塘水草有关。在报告过PAM病例的地区开展外环境水体监测及后续病例监测,并加强人群的宣教,普及相关防治知识。
- 田克卿王毅何亮才袁梅枝夏菁
- 关键词: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以荆州市数据为例,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死亡病例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1 580例COVID-19病例,根据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1 528例)和死亡组(5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暴露史等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部分血常规指标,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χ^(2)=78.603,P<0.001)、临床严重程度(χ^(2)=173.994,P<0.001)、疾病史(χ^(2)=29.644,P<0.001)、高血压史(χ^(2)=31.143,P<0.001)、糖尿病史(χ^(2)=6.218,P=0.013)、心脑血管疾病史(χ^(2)=12.737,P<0.001)、入院时是否有气促症状(χ^(2)=5.889,P=0.015)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OR=8.913,95%CI:4.481~17.730)、高血压史(OR=2.004,95%CI:1.084~3.708)及入院时有气促症状(OR=2.302,95%CI:1.016~5.216)对COVID-19患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P<0.05)。死亡组相较于存活组,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更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更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评估COVID-19患者预后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745、0.760。结论≥60岁、高血压史以及入院时具有气促症状是影响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变化可辅助评估COVID-19患者的预后。
- 殷俊田克卿刘天姚梦雷黄继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