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屠基康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养殖
  • 2篇对虾
  • 2篇形态性状
  • 2篇性状
  • 2篇养殖系统
  • 2篇三疣梭子蟹
  • 2篇山脉
  • 2篇摄食
  • 2篇摄食行为
  • 2篇饲料
  • 2篇梭子蟹
  • 2篇黄鱼
  • 2篇棘胸蛙
  • 2篇贝类
  • 2篇沉积物
  • 2篇大黄鱼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对虾白斑杆状...
  • 1篇对虾养殖
  • 1篇多氯联苯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余姚市水产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申屠基康
  • 4篇斯烈钢
  • 3篇徐永健
  • 3篇王志铮
  • 3篇朱卫东
  • 2篇富裕
  • 1篇赵亚波
  • 1篇吴雄飞
  • 1篇桑卫国
  • 1篇朱云海
  • 1篇李娟
  • 1篇李欢
  • 1篇尤仲杰
  • 1篇赵蓉蓉
  • 1篇林霞
  • 1篇李鸿鹏
  • 1篇柳海
  • 1篇邹玉荣
  • 1篇王建平
  • 1篇伊祥华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现代渔业信息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2000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9宁波地区中国对虾虾苗和养成期对虾杆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利用PCR和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对宁波地区对虾育苗厂的中国对虾虾苗和虾塘养成期间的中国对虾进行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检测,发现有80℅育苗厂的虾苗和100℅虾塘的养成虾都有WSSV,但感染程度差异较大.两种检测技术...
王建平申屠基康斯烈钢吴雄飞伊祥华黄灿华
关键词:斑点杂交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病害检测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饲养空间大小对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SCBC)系统中,研究了不同的饲养空间大小对梭子蟹(幼蟹与成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四个饲养空间处理:空间长度分别为养殖蟹平均壳长的1倍、1.5倍、2倍及3倍,宽为长的一半。经6天试验,结果表明,1倍空间的幼蟹摄食行为发生变化,摄食次数[(1.2±0.45)次/d]和总进食时间[(31.2±6.89)min]比2倍与3倍的空间[(2.6±0.45)次/d,(83.1±13.66)min]明显减少,导致摄食量减少[前者为(0.0835±0.0269)g/g BW,后两者最高为(0.2014±0.0114)g/g BW],至第5天全部死亡。其它处理,随着空间的增大,摄食量增大,幼蟹的生长速率(蜕皮率,体重增长率)增加。其中,在2倍空间以上处理中,幼蟹表现有最高的成活率(100%)、蜕皮率(100%)以及体重增长率(86.5%—97.2%),同时有较低的饵料系数(1.31±0.11)。成蟹的试验结果与幼蟹类似,除1.5倍饲养空间外,该处理中幼蟹表现出对生长的胁迫,而成蟹的摄食行为和生长与2倍及3倍空间无差异。不同空间中梭子蟹的摄食与生长的差异与梭子蟹在这些处理中的保护性酶类(SOD,POD,CAT)和消化酶类(淀粉酶,蛋白酶,脂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
徐永健申屠基康丁张妮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饲养空间摄食行为
滩涂埋栖贝类的清洁生产技术
2009年
申屠基康
关键词:海洋贝类浅海滩涂清洁生产技术菲律宾蛤仔彩虹明樱蛤
砂粒粒径与砂层厚度对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试验了生态掩体(砂盒)中不同的砂粒粒径大小以及砂层厚度对梭子蟹幼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砂粒粒径设三个水平,分别为:>2mm、<0.2mm以及混合砂;砂层厚度有0cm、2cm、5cm、8cm四个水平。试验共进行6天,结果表明:砂粒粒径及砂层厚度对梭子蟹幼蟹的摄食与生长都有明显的影响。从砂粒粒径看,幼蟹在细砂(SPS)中挖洞休息,蟹体与砂面呈30—45°角,仅露眼睛及触角在外。一天内有3—6次进食,总进食时间为(142.7±22.52)min,在摄食次数、总进食时间、平均摄食量[(0.2427±0.0137)g/g BW]、以及蜕皮及成活率都远高于其它粒径组,该组中幼蟹的体重增长最快,增加了(0.814±0.113)g,增长率为91.5%±3.43%;而该组的饵料系数(FCR)最低为1.17±0.11。因此,筐养养殖系统砂掩体的砂粒粒径最好为0.2 mm以下。砂层厚度也有类似结果,5 cm以上厚度养殖效果最佳。平均摄食量为(0.2087±0.0046)g/g BW,该厚度下,幼蟹无死亡、100%蜕皮,体重也增加最快,增加了(0.791±0.121)g,增长率为88.9%±3.74%,饵料系数(FCR)达到1.37±0.23,表明筐养系统掩体中砂层厚度要在5 cm以上。三种保护性酶类(SOD,POD,CAT)活性随着砂粒粒径变小和砂层厚度增加而降低,而消化酶类(淀粉酶、蛋白酶、脂酶)活性则表现与保护性酶类相反特性。从两类酶的活性变化也能证实,在优选条件下(细砂、厚度>5 cm),幼蟹所受的胁迫在降低。
徐永健申屠基康丁张妮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摄食行为
贝类对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分析凡纳滨对虾单养及其与泥蚶混养实验的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小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研究贝类对对虾池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实验中对虾放养密度均为17×10~4个/hm^2,泥蚶密度分别为0粒/m^2(S)、60粒/m^2(SC1)、120粒个/m^2(SC2)和180粒/m^2(SC3)。结果显示,随养殖时间增加:(1)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pH与氧化还原电位逐渐下降;随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底质环境恶化程度趋缓;(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随着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逐渐减少;(3)回归分析表明,介形类与线虫比值与对虾产量呈较好的相关性,一定密度贝类混养有利于底泥中介形类与线虫比值的提高,初步结果为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平均要达到6,单次值不低于3.5。研究表明,对虾与泥蚶混养有利于底质的改善和小型底栖动物的生长,较高密度的泥蚶(80~140个/m^2)有明显净化底质的作用。
申屠基康林霞赵亚波徐永健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泥蚶底栖动物沉积物质量
四明山脉溪流区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成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0
2015年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成熟个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鼻间距(INS)、眼间距(IS)、眼径(ED)、吻长(SL)、头长(HL)、头宽(HW)、肩宽(SW)、前肢长(FLL)、前肢臂长(FAL)、前足长(FFL)、后肢长(HLL)、后足长(HFL)、肩肛距(SAL)、体长(SUL)、体积(BV)等15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BW)和净体质量(NW)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除IS、ED、SL等3项形态性状测量值无性别差异外,其余12项形态性状及BW、NW测量值均呈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2)各形态性状与雄性测定群体的BW和NW测量值均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雌性BW和NW测量值未呈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则分别为ED、SL、FFL和ED、SL、HL(P>0.05);(3)经通径分析,雄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52和0.939,雌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对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22和0.860,其中影响两者BW和NW的决定性变量均为BV;(4)经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分别给出了用于估算棘胸蛙两性成体BW和NW的回归方程。
斯烈钢富裕李鸿鹏朱卫东申屠基康王志铮
关键词:棘胸蛙形态性状体质量性别差异
调控营养途径改善养殖大黄鱼品质
桑卫国赵蓉蓉李欢李娟段青源申屠基康柳海邹玉荣
随着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水产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存在着水中稳定性差,沉降速度快,易造成饲料散失浪费和水质污染等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水产养殖的需要,而膨化饵...
关键词:
关键词:大黄鱼水产养殖配合饲料
水库放养模式下日本鳗鲡养成品形态性状对体重和净体重的影响效应被引量:6
2015年
随机选取25尾水库放养模式养成的同生群日本鳗鲡为研究对象,逐一测量其全长(X_1)、肛长(X_2)、头长(X_3)、吻长(X_4)、下颌长(X_5)、头高(X_6)、肛部体高(X_7)、头宽(X_8)、眼间距(X_9)、肛部体宽(X_(10))、肛围(X_(11))、体重(BW)、净体重(NW)等13项表型性状后,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形态性状对体重和净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所测11项形态性状与体重、净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肛部体宽(X_(10))、肛长(X_2)、头宽(X_8)、全长(X_1)和下颌长(X_5)等5项形态性状对体重、净体重相关指数分别为0.985和0.986。其中,对体重和净体重的直接作用均以肛部体宽(X_(10))为最大,分别为0.545和0.527,对体重和净体重产生的间接作用均以头宽(X_8)为最大,分别为0.715和0.699;(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和净体重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BW=17.669X_(10)+1.785X_2+8.292X_8+0.153X_1=13.900X_5-658.897和NW=15.505X_(10)+1.643X_2+8.209X_8+0.139X_1-12.030X_5-606.031。
斯烈钢袁向阳杨磊朱卫东申屠琰申屠基康王志铮
关键词:形态性状体重日本鳗鲡
四明山脉溪流区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被引量:3
2015年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亲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棘胸蛙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20项生物学测定指标和25项形质评价指标中,两性亲体间具显著差异的分别为17项和16项,两者基于形质评价指标均值计算所得的欧氏距离为0.305(P<0.01);(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41%,其中第一主成分可归为与脏器质量配置相关的能量代谢因子,第二主成分可归为以头宽和吻长为代表的与口腔空间大小有关的食物吞咽因子,后三个主成分可归为以足肢比和眼间距为代表的与寻食、跳跃和抱食能力相关的捕食功能因子;(3)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前足长/前肢长)、L5(吻长/肩宽)、L7(眼间距/头宽)、W2(胃质量/心质量)、W4(肺质量/心质量)、W6(性腺质量/心质量)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棘胸蛙两性亲体,雌、雄亲体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84.52%、83.53%和83.33%、84.34%,综合判别率为83.93%。
杨程富裕朱卫东申屠基康斯烈钢王志铮
关键词:棘胸蛙亲体
轮虫在海洋鱼类苗种培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的适宜开口饵料和优质食物。本文综述了轮虫在海洋鱼类苗种培育中的应用,通过对轮虫的大小、轮虫的投喂技术、轮虫的保障程度、轮虫是否易于消化和吸收以及轮虫的营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开展轮虫不同个体大小品系轮虫的选育和作为营养因子传递"媒介"轮虫的研究是轮虫有效应用于鱼类苗种培育的必然趋势。
申屠基康
关键词:轮虫海洋鱼类苗种培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