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浪

作品数:75 被引量:394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衰竭
  • 15篇肝炎
  • 14篇肝衰
  • 14篇肝衰竭
  • 13篇病毒
  • 12篇人工肝
  • 12篇慢性
  • 10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9篇人工肝治疗
  • 8篇预后
  • 7篇慢性乙型
  • 7篇结核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肝病
  • 6篇肝功
  • 6篇肝功能
  • 5篇慢加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
  • 4篇短期预后

机构

  • 74篇四川大学华西...
  • 7篇成都市公共卫...
  • 5篇四川大学
  • 2篇三台县人民医...
  • 2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4篇白浪
  • 30篇唐红
  • 14篇马元吉
  • 8篇陈恩强
  • 8篇陈芳
  • 7篇许艳
  • 6篇刘聪
  • 5篇雷秉钧
  • 5篇王丽春
  • 4篇刘凯
  • 3篇严丽波
  • 3篇刘焱斌
  • 3篇冯萍
  • 3篇徐珊玲
  • 3篇王铭
  • 3篇尚进
  • 3篇雷学忠
  • 3篇刘丽
  • 3篇邓蓉
  • 3篇王娟

传媒

  • 12篇华西医学
  • 10篇国际流行病学...
  • 8篇四川医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戊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6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以及同期住院的32例非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与非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比较,除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差异性(总胆红素、白蛋白、住院天数等)。结论老年戊型肝炎具有有起病缓慢,肝功能损害较严重,黄疸深,病程迁延,合并症和并发症多,预后差等特点。
刘洁白浪陈立宇雷秉钧
关键词:戊型肝炎老年肝炎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单重血浆置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血浆置换治疗通过清除致病因子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治疗多器官系统重症免疫病和重症肝病。局部枸橼酸抗凝不影响体内凝血功能,不增加出血风险,是血浆置换治疗的可选抗凝方式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的单重血浆置换治疗实施局部枸橼酸抗凝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开展该类治疗提供参考。
李晓冉马元吉白浪唐红
关键词:血浆置换单重血浆置换局部枸橼酸抗凝肝衰竭
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胶囊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预防作用及肝纤维化形成后的治疗作用,分析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预防组(预防实验组8只和预防对照组8只)和治疗组(治疗实验组8只和治疗对照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皮下注射CCl4联合饮用乙醇的方法制备肝纤维模型;预防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在造模第4周和造模结束后(第8周)予扶正化瘀方生药0.46g/kg体质量灌胃。每日1次,共4周;预防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于上述时点予生理盐水10mL/kg体质量灌胃,实验结束后分别采血测定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肝组织内的CTGF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造模结束后(第8周),预防实验组较预防对照组的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2周,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的A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项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预防实验组较预防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的肝组织病理显示其炎症及肝纤维化均明显减轻,治疗实验组肝组织CTGF表达低于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在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过程中有预防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后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TGF表达明显增加,而扶正化瘀胶囊可抑制CTGF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陈晗杨碧伟袁满唐红白浪刘聪何敏王丽春
关键词:肝纤维化扶正化瘀胶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磷酸依米他韦联合索磷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评估100 mg或200 mg磷酸依米他韦与索磷布韦联合给药12周在基因1型、非肝硬化、初治或以干扰素为基础经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连续给药的Ⅱ期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方法,以"初治"或"经治"为分层因素,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磷酸依米他韦100 mg+索磷布韦4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依米他韦200 mg+索磷布韦400 mg组(200 mg组)中,连续给药12周,停药观察24周。测定受试者HCV RNA水平,对于接受研究药物治疗但未实现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的受试者,监测并说明HCV耐药病毒株的比例及变化情况。研究期间通过监测不良事件、体格检查、安全性实验室检查、12-导联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来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主要终点是停药后12周时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分类变量使用描述性统计量,连续变量使用8个要素描述性统计量;采用描述统计法并按照HCV基因亚型及治疗组进行总结;安全性数据都采用描述统计法并按照治疗组进行总结。结果2017年7月31日至2018年9月26日共筛选174例受试者,成功入组129例受试者,127例完成研究。100 mg组64例,200 mg组65例。129例受试者中18.6%是经治患者,所有受试者HCV基因型均为1b型。127例(98.4%)受试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时HCV RNA均低于定量下限[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4.51%~99.81%],其中100 mg组63例(98.40%,95%CI:91.60%~99.96%),200 mg组64例(98.50%,95%CI:91.72%~99.9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2,P=0.989 2)。初治患者105例(98.10%)获得SVR12(95%CI:93.29%~99.77%),经治患者24例(100.00%)获得SVR12(95%CI:85.75%~100.00%)。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治疗期间病毒学失败(包括突破、反弹和疗效不佳)、治疗结束后复发等情况。基线Sanger测序结果显示,HCV NS5A的Y93位点仅见Y93H/Y或Y93H突变,其总�
罗碧芬金晶兰饶慧瑛宁琴侯金林白浪杨永峰郑素军毛小荣全俊杨东亮张伦理赵彩彦贾战生张复春龚作炯林锋王贵强罗琳邓莉谢洪明李静张英俊魏来
关键词:病毒治疗持续病毒学应答
从医疗质量控制的角度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和临床诊疗救治工作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020年
通过对四川省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15个地/市/州医院感染科和13个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分中心进行了调研,收集了在实际防控工作和临床诊治患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阅资料,从医疗质量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定点收治医院的病房基础条件、人员储备来应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均存在不足,需要在原有硬件基础上进行改建和补充,预见性做好人员储备,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控制和管理;目前筛查诊断、解除隔离等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强化,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明确。从医疗质控的角度,运用质控指标和质控监督等措施,能够优化疫情防控和疾病诊疗过程,从而有效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和临床诊疗救治工作的医疗质量。
朱霞王娟唐红曾义岚邓存良白浪杨兴祥吴刚周骥蒋远明袁术生任崇松夏仁兴付万智李显勇杨红陈学兵唐娟龙志玲肖贵宝刘俊英杜凌遥
关键词:诊治
MARS:一种全新的人工肝支持系统被引量:2
2003年
白浪雷秉钧王文雅
关键词: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衰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治被引量:3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目前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诊治难度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阻止其在医院内传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性疾病中心传染科设置了隔离病房,制定了隔离病房的工作规范。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的具体设置、诊疗规范、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享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有效阻止疫情在医院机构内的传播、遏制疾病的蔓延扩散提供借鉴。
吴东波陈恩强王丽春邓蓉白浪王铭王颖赵倩严丽波王娟杜凌遥宗志勇冯萍唐红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
185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85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5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中,ICU病死率为56.76%(105例),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82.2%(152例),合并2个及以上部位感染的患者占27.6%(51例)。ICU病死率与器官功能障碍数呈正相关(r=0.986,P<0.01)。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65例(35.1%),其中血培养阳性25例(13.5%),共分离出79株致病菌菌株,以真菌(48.1%)和革兰阴性菌(41.8%)为主。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血小板计数(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尿素氮(BUN)、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SOFA)、血清肌酐(SCr)、乳酸、白蛋白、呼吸衰竭和脓毒性休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OR=3.586,95%CI:1.461~9.083)、MODS(OR=3.333,95%CI:1.086~10.235)、SOFA(OR=1.192,95%CI:1.001~1.418)、乳酸(OR=1.174,95%CI:1.008~1.367)、脓毒性休克(OR=5.009,95%CI:1.930~12.998)是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乳酸>3.07mmol/L和SOFA评分>6.00分预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和0.784(P均<0.01)。结论呼吸衰竭、SOFA评分>6.00分、脓毒性休克和乳酸>3.07mmol/L是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和乳酸水平能够预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的预后。
冉启惠白浪陈红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脓毒症乳酸
tenascin-C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tenascin-C(TNC)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胚胎组织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成熟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TNC在肿瘤转移过程中涉及多种复杂的信号通路,通过与syndecan-4、整合素α5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相互作用,对FAK和RhoA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及Notch信号通路进行调节,从而影响上皮间质转化、肿瘤细胞黏附、侵袭、增殖和血管生成,增强多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TNC在某些恶性肿瘤中可以用于评价患者预后或者作为转移的标志。
农云宏白浪唐红
关键词:TENASCIN-C肿瘤转移肿瘤侵袭肿瘤血管生成信号通路
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看感染病学科的发展被引量:1
2015年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莫过于“埃博拉( Ebola)”!从2014年2月埃博拉出血热这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在西非重现;到年中疫情“走出非洲”,在欧美、印度等地零星现身;直至岁末,尽管经过疫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疫情仍在持续。与“有史以来最严重”埃博拉疫情的搏斗,几乎贯穿了整个2014年度。甚至西方国家也呈现出“如临大敌”般的恐慌,世界卫生组织拉响了“埃博拉”全球警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12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导致20206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905人死亡;从埃博拉疫情爆发至今,一共有142名医疗工作者被感染,其中109人死亡,后者包括2014年12月18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的塞拉利昂“埃博拉”首席感染科医生。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仅向非洲疫情暴发国家提供了物质援助,还派出了多批主要由感染科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组成的专业医疗队支持和指导当地救治埃博拉病人并控制疫情。同时,国内也全面启动了重大疫情防控体系,以防止疫情扩散到我国。在这场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感染科医师再一次显示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唐红白浪陈恩强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