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海文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幼鱼
  • 3篇摄食
  • 3篇施氏鲟
  • 3篇温度
  • 3篇消化酶
  • 2篇幼鱼生长
  • 1篇幼鱼摄食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消化酶活性
  • 1篇酶活
  • 1篇酶活力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能力
  • 1篇肠道消化酶
  • 1篇肠道消化酶活...
  • 1篇大麻哈鱼

机构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篇白海文
  • 2篇张颖
  • 1篇姜作发
  • 1篇马波
  • 1篇李雪
  • 1篇孙大江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0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动
2011年
2010年10月4日~21日,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洄游繁殖群体渔业资源及其种群结构变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统计标本9160尾。初步结果显示,大麻哈鱼的日洄游数量受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较大,出现2次洄游高峰期,平均日单船捕捞量为64尾。体长为55~65cm的个体占群体中的74%,其中体长为55~60cm的雌(36.82%)、雄(36.58%)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接近,在体长小于55cm的群体中,雄性(27.17%)个体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雌性(12.75%),体长大于60cm的群体中,雌性(48.61%)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雄性(34.25%)。体质量为2 000~3 000g的个体占群体中的57%,体质量大于2 500g的群体中,雌性(61.73%)个体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雄性(46.06%)。雌、雄性比为1.09:1,其中体重大于2 500g的雌性在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为36.06%,其次为小于2 500g的雄性,占28.8%。对比历史数据表明,该渔业产量为近15年的最高值,总体资源量呈增多趋势,群体中个体趋于小型化,雌性个体在群体中处于主导地位。
马波白海文姜作发
关键词:大麻哈鱼种群结构
温度对施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研究不同养殖温度(15℃、18℃、21℃、24℃、27℃)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摄食、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4℃范围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RWG)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均在24℃时达到最高值;随着温度升高,其饵料系数(FC)先降低后升高(P<0.05),且在24℃时达到最小值;此外,摄食率(FR)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其不同温度组的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24℃、21℃、27℃、18℃、15℃组。温度对幼鱼前肠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24℃组和27℃组前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15℃组(P<0.05),而温度对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对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温度组前肠脂肪酶活性均高于中肠和后肠;温度对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施氏鲟幼鱼快速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4℃,在此温度范围内施氏鲟幼鱼可获得最大生长率和存活率。
白海文张颖李雪孙大江
关键词:施氏鲟温度摄食消化酶
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养殖温度(15℃、18℃、21℃、24℃、27℃)对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的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的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RWG)在1...
白海文张颖李雪孙大江
关键词:施氏鲟温度摄食消化酶
文献传递
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消化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黑龙江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我国重要的鲟鱼养殖品种。近些年来,随着鲟鱼养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施氏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养殖,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养殖范围的不断...
白海文
关键词:施氏鲟温度摄食消化酶抗氧化能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