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佩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实施效应评估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伴随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超大城市与城市群高温、暴雨、雾霾极端灾害事件频繁,生态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是缓解与适应极端事件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和生态绿化,减缓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影响。论文总结了城市规划实施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其实施效应的评估方法,由此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问题归结为极端事件指标、经济可行性、区域适用性等多被控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求解。为此亟需基于气候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作用,开展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改进应对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评估手段,构建包含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和多尺度综合评估体系,以实现气候环境最优及社会经济代价最小的绿色智慧韧性发展策略。
- 谢正辉刘斌延晓冬延晓冬孟春雷徐宪立秦佩华秦佩华贾炳浩李锐超王龙欢王妍陈思
- 关键词:城市规划气候变化
- 考虑冻融界面变化的土壤水热耦合模型被引量:5
- 2014年
- 土壤的冻结和融化是土壤内部的重要物理过程,其冻融界面位置的移动影响土壤水热特性以及陆面和大气之间的水分能量交换,从而对陆面水热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土壤冻结和融化问题归结为考虑水热耦合的多运动边界问题,利用局部自适应变网格法进行数值离散,发展了考虑冻结和融化界面位置的移动对水热过程影响的土壤水热耦合模型.该模型基于陆面模式分层结构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它能同时连续地追踪多个冻融界面,克服了等温线法在同一土壤层不能同时模拟多个冻融界面的困难,比高分辨率情形下的计算效率提高数倍且计算稳定.利用站点观测对土壤冻融界面的位置、土壤温度和未冻水含量所进行的模拟验证,进一步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应用于陆面过程模式的模拟潜力.
- 王爱文谢正辉XiaoBing FENG田向军秦佩华
- Detecting 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in China using RegCM dynamic downscaling
-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 to explore current and future climatic extreme...
- 秦佩华
- FGOALS-g模式及其参与CMIP6的方案被引量:5
- 2019年
- 为参加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和进一步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模式团队发展了新一代的格点大气版本的FGOALS-g耦合模式。新版本模式在大气分辨率、海洋网格,以及各分量模式的物理过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并正在参与CMIP6最核心的试验以及多个CMIP6模式比较子计划试验。给定CMIP6外强迫,模式在工业革命前参照试验(piControl)和大气模式比较计划(AMIP)试验中模拟的初步结果都比较合理。
- 唐彦丽俞永强李立娟董理谢瑾博林鹏飞普业王斌王妍贾炳浩秦佩华宋米荣谢正辉
- 关键词:稳定性
- 作物生长对流域水文过程与区域气候的影响
- 2012年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以及考虑作物生长过程的耦合模式RegCM3_CERES对东亚区域进行20年模拟,研究作物生长对流域水文过程与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作物生长过程的耦合模式模拟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效果明显改进,在除黑河流域外的各流域模拟的温度负偏差有所减小,其中在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的夏季改进尤为明显。各流域夏季(6、7、8月)月蒸散量最高,其中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夏季月蒸散量基本上在100 mm左右,并且七大流域蒸散发的季节变化趋势跟总降水基本一致。多数流域考虑作物生长过程的耦合模式模拟得出蒸散发减少且进入的水汽增加,导致局地水循环率减小;黑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降水有所增加,其他流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针对长江流域,比较耦合模式RegCM3_CERES与模式RegCM3模拟结果显示,叶面积指数减少1.20 m2/m2,根区土壤湿度增加0.01 m3/m3,进而导致潜热通量下降1.34 W/m2(其中在四川盆地地区减少16.00 W/m2左右),感热通量增加2.04 W/m2,从而影响到降水和气温。
- 秦佩华陈锋谢正辉
- 关键词:作物生长区域气候东亚季风区流域水文过程
-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进展——以CAS-LSM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陆面过程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陆面过程模式中人类活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合理描述有助于理解陆面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回顾了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历程,陆面过程模式从最初简单的箱式模型发展到考虑了较为完备的陆面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正朝着精细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灌溉与施肥、干旱区河流输水、点源污染排放、城市规划实施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碳氮水循环过程及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地下水侧向流动、土壤冻融界面变化等过程改变陆气水分收支和能量平衡,影响天气气候与环境。因此,迫切需要在陆面生态水文模拟中合理表示这些过程和人类活动的作用。随后介绍了陆面过程模式CAS-LSM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陆面过程模式CAS-LSM可应用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模拟,定量评估河流输水的生态水文效应;结合气候系统模式,可以实现监测河流水环境特别是氮输送的变化;与区域气候模拟结合,实现城市规划实施的天气与气候效应的定量评估。
- 王龙欢谢正辉贾炳浩贾炳浩李锐超谢瑾博陈思秦佩华秦佩华
- 关键词:陆面过程模式参数化方案
- 非光滑区域上椭圆型特征值问题的间断有限元方法应用
- 2012年
- 本文针对非光滑区域上椭圆特征值特征值问题利用间断有限元方法(DG)近似.利用大量的数值算例发现,DG方法对非光滑区域(凹角,裂缝等问题)上Laplace特征值问题的近似比协调有限元、非协调元(如C-R元),甚至比有限元校正格式有着更好的效果.
- 秦佩华
- 关键词:间断有限元椭圆型方程特征值问题非光滑区域
- Effects of Soil Frost and Thaw Fronts Dynamics on Land Surface Hydrological Process
- Freeze-thaw processes in soils, including changes in frost and thaw fronts (FTFs), are important physical proc...
- 谢正辉王爱文Xiaobing Feng田向军秦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