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通气
  • 2篇衰竭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呼吸衰竭
  • 2篇机械通气
  • 2篇急性加重
  • 2篇急性加重期
  • 2篇急诊
  • 2篇肺疾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营养泵

机构

  • 6篇桂林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秦燕
  • 2篇韦艳春
  • 2篇阳文彬
  • 2篇何林炎
  • 2篇叶宁
  • 1篇张莉莉
  • 1篇李晖莉
  • 1篇罗淼
  • 1篇韦荣庆
  • 1篇唐维
  • 1篇唐丽娟
  • 1篇黎艳华

传媒

  • 3篇华夏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国内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生理状态下,气体通过上呼吸道,经鼻腔过滤及周围组织加温、加湿,使气体温度维持在37℃,绝对湿度44mg/m^3左右,人工气道建立后,人体天然屏障作用消失,干燥、寒冷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形成溃疡、分泌物结痂等。
秦燕唐璐鸣唐维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上呼吸道
营养泵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以营养泵的途径输入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泵支持组(观察组)和经胃管鼻饲流质支持组(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免疫学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CD3+、CD4+和CD4+/CD8+在营养支持前后分别比较P<0.01,对照组分别比较P<0.05,营养支持后较支持前效果好;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总蛋白、血红蛋白、IgM、IgA分别比较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者采取营养泵支持方案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提高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
韦艳春李晖莉何林炎阳文彬秦燕
关键词:营养泵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免疫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持续质量改进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转运的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把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593例AMI患者分为改进前后A、B组进行研究。结果:改进后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降低6.92%,转运成功率上升6.92%,接收病区满意率及交接时准备完成率均提高。结论:重视AMI患者院内转运工作,开展持续质量改进、落实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优化工作流程、持续监控护理质量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发生医疗纠纷。
秦燕黎艳华阳文彬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安全转运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训练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2月—2022年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接受间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主动呼吸训练(包括上肢弹力带阻抗训练、缩唇腹式呼吸、呼吸训练器使用)。记录两组2 d内撤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问卷分级、呼吸频率(RR)、自主呼吸潮气量。结果:对照组2 d内撤机成功率为60.6%,观察组为82.4%,观察组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痰乏力、呼吸疲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 d后的OI和PaCO_(2)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后,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 d后的mMRC呼吸困难问卷分级和RR均有明显下降,自主呼吸潮气量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后,两组mMRC呼吸困难问卷分级和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潮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呼吸肌疲劳,增加肺通气,提高撤机成功率。
叶宁罗淼秦燕唐丽娟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观察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记为A组)和对照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记为B组),两组均行NI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泵注镇静药物咪达唑仑治疗,镇静药应用时间为2 h,期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平均动脉压(MAP),另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后PCO_(2)、呼吸频率(R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人机对抗、面部受压发生率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FiO2增加,观察组治疗后PCO_(2)减小(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CO_(2)减小(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PCO_(2)、RR减小(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PCO_(2)、RR减小(P均<0.05)。结论 镇静疗法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显著改善氧合与通气指标,降低应激反应对血压的影响,且有助于改善Ⅱ型呼衰患者的呼吸疲劳度和通气功能。
叶宁秦燕叶飞翔赵春聪
关键词:无创通气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基于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究基于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该院急诊急救专科护士20名为观察组,2011年该院急诊急救专科培训护士2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培训模式.对比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自我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患者对其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核心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提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培训中推广及应用.
秦燕韦艳春韦荣庆张莉莉何林炎
关键词: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急诊急救专科核心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