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娟

作品数:70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23篇基因
  • 20篇多态
  • 19篇多态性
  • 18篇基因多态性
  • 17篇细胞
  • 14篇三氯乙烯
  • 13篇二甲基甲酰胺
  • 12篇染色
  • 12篇染色体
  • 10篇丁二烯
  • 10篇染色体损伤
  • 10篇二烯
  • 10篇1,3-丁二...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8篇DNA损伤
  • 8篇DNA修复
  • 7篇代谢
  • 7篇蛋白
  • 7篇肝脏

机构

  • 68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苏州市疾病预...
  • 6篇河北联合大学
  • 6篇太仓市疾病预...
  • 6篇本溪钢铁(集...
  • 4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昆山市疾病预...
  • 3篇广东省职业病...
  • 2篇国家人类基因...
  • 2篇北京汇智泰康...
  • 1篇耶鲁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69篇程娟
  • 27篇吴智君
  • 27篇牛勇
  • 26篇郑玉新
  • 23篇戴宇飞
  • 22篇冷曙光
  • 20篇郑敏
  • 20篇赵文锦
  • 16篇李斌
  • 14篇张蔓
  • 13篇李海山
  • 10篇刘楠
  • 10篇段化伟
  • 9篇宾萍
  • 9篇管明月
  • 9篇王磊
  • 8篇孙耀峰
  • 8篇崔涛
  • 8篇张林媛
  • 8篇潘祖飞

传媒

  • 15篇毒理学杂志
  • 13篇卫生研究
  • 9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华劳动卫生...
  • 4篇工业卫生与职...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7环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炉工XRCC1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焦炉工XRCC1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41名焦炉工和6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尿中1羟基芘浓度评价多环芳烃暴露内剂量,采用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方法评价个体染色体损伤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XRCC1基因4个单体型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26304T、G27466A、G28152A和G36189A),Clark运算法则确定个体XRCC1基因的单体型等位基因和单体型对,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环氧化物水化酶基因型组合和尿1羟基芘水平,比较具有不同XRCC1基因型或单体型对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结果焦炉工尿1羟基芘为12.0μmol/mol肌酐(95%CI值为10.4~13.9μmol/mol肌酐),微核率为(0.95±0.66)%;对照组的尿1羟基芘为0.7μmol/mol肌酐(95%CI值为0.6~1.3μmol/mol肌酐),微核率为(0.4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炉工的XRCC1基因CGGG单体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水平降低有关联,TGGG和CGAG单体型与染色体损伤水平显著性增加有关联。结论焦炉工XRCC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其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基于XRCC1单体型的关联研究比基于单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更为敏感。
冷曙光程娟张林媛潘祖飞戴宇飞牛勇孙耀峰李斌何凤生郑玉新
关键词:焦炉工XRCC1基因基因多态性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
焦炉工代谢酶和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的关系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化学物代谢酶和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44名焦炉作业工人(暴露组)和50名医务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尿中1羟基芘浓度来反映多环芳烃暴露内剂量,用碱性彗星试验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分析细胞色素P4501A1、细胞色素P4502E1、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还原型辅酶2醌氧化还原酶、环氧化物水化酶和XRCC1基因的多态性,以及不同基因型与DNA损伤的关系。结果暴露组尿中1羟基芘浓度为11.8μmol/mol肌酐、彗星尾矩为3.2,均高于对照组(尿中1羟基芘浓度为0.7μmol/mol肌酐、彗星尾矩为1.1);暴露组中XRCC1Arg280His位点变异基因型个体的彗星尾矩(5.6)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2.8)。以1.74为界值,将全部研究对象的彗星尾矩转化为分类变量后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XRCC1Arg280His位点变异基因型个体发生DNA损伤的危险度显著高于野生基因型个体;GSTP1Ile104Val位点变异基因型个体发生DNA损伤的危险度高于野生基因型个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RCC1280His和GSTP1104Val等位基因可增加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导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
程娟冷曙光戴宇飞牛勇潘祖飞李斌何云何凤生郑玉新
关键词:焦炉工代谢酶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DNA损伤
焦炉作业工人淋巴细胞诱变剂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研究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诱变剂博来霉素(bleomycin,BLM)损伤的敏感性。方法 以94名焦炉作业工人(暴露组)和64名选矿工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班后尿,测定尿中1-羟基芘水平反映多环芳烃暴露内剂量。肘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体外培养20h后,用8μg/ml BLM处理30min,彗星试验评价细胞DNA损伤水平。BLM处理前后DNA损伤的差即为个体对诱变剂的敏感性。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9.0μg/L,95%CI:6.8~11.7)显著高于对照(1.5μg/L,95%CI:1.3~1.7)(t=-9.317,P〈0.01)。对照组诱变剂敏感性为14.9(95%CI:13.7~16.3),焦炉工为17.7(95%CI:16.3~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3,P=0.01)。进一步按焦炉工尿1·羟基芘水平几何均数(9.0μg/L)分层,发现高1.羟基芘水平组焦炉工对BLM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低1-羟基芘水平组(F=4.001,P=0.05)。对照人群中吸烟者对BLM造成的损伤更为敏感。未发现年龄、饮酒、焦炉作业工龄、外暴露等级等因素对BLM敏感性有显著影响。结论 焦炉逸散物的暴露能够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对BLM损伤的敏感程度,可能是焦炉作业工人中肿瘤高发的一个原因。
程娟冷曙光李海山牛勇孙耀峰段化伟宾萍张林媛梁学邈林函王忠旭戴宇飞李斌郑玉新
关键词:焦炭诱变剂博来霉素彗星试验
多环芳烃致4种细胞彗星尾矩和双核细胞微核率变化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彗星尾矩和双核细胞微核(CBMN)率两个指标对多环芳烃反应动力学的差异。方法应用4株细胞系,分别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给予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B(a)P]处理,观察彗星尾矩和CBMN率的变化情况。阳性对照分别是过氧化氢和环磷酰胺。结果在所应用的B(a)P浓度范围内,4种细胞均在较低剂量下就出现了明显的拖尾(CHO-K1:0.5μmol/L;NIH3T3:0.75μmol/L;CHL:0.5μmol/L;HELF:0.3125μmol/L),并且随作用浓度的增加,彗星尾矩呈直线形上升趋势,各组与其邻近的较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CBMN率在中剂量组才出现显著升高(CHO-K1:2.0μmol/L;NIH3T3:1.5μmol/L;CHL:2.0μmol/L;HELF:1.25μmol/L),达到一定作用剂量后,CBMN率的上升趋于平缓,其剂量反应曲线基本呈S型。结论彗星尾矩和CBMN率对多环芳烃动力学反应模式不同,敏感性不同,在进行环境致癌物早期效应标志物研究时,应合理地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价化学物所致遗传损伤。
程娟冷曙光牛勇段化伟张艳淑郑玉新
关键词:彗星试验多环芳烃
有机磷对作业工人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和血清对氧磷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接触有机磷对作业工人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eAChE)和血清对氧磷酶(sPON)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GC-NPD(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磷农药浓度,试剂盒和标准曲线法测定作业工人和对照者eAChE和sPON活力。结果对硫磷包装车间呼吸带的浓度为(0.022±0.012)mg/m3,敌敌畏包装车间呼吸带的浓度为(1.960±1.180)mg/m3;有机磷暴露使作业工人的eAChE及sPON活力降低并与接触工龄呈负相关;对硫磷暴露组中≥35岁作业工人的eAChE活力高于<35岁的作业工人,饮酒可以降低eAChE活力而升高sPON活力。结论eAChE及sPON活力可以作为评价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王海华肖经纬程娟李忠生崔涛孟会林李斌张星
关键词:有机磷血清对氧磷酶
甲醛暴露工人XRCC1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甲醛暴露工人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某密度板厂的151名甲醛暴露工人(暴露组)和某推土机厂的112名非甲醛暴露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作业环境的甲醛浓度,应用彗星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以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反映DNA损伤水平,用PCR-RFLP方法分析XRCC1基因的多态性;用多元协方差分析调整工人的年龄、工龄、职业甲醛暴露及吸烟与饮烟情况,比较XRCC1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的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结果使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校正甲醛暴露工人的年龄、工龄、甲醛暴露水平和吸烟与饮酒情况后,携带Arg280His位点变异基因型个体的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几何均值分别为4.30和13.42)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基因型的个体(几何均值分别为3.38和11.71),差异均有显著性(Olive尾距:P<0.05,彗星尾长:P<0.01);未发现XRCC1基因其他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甲醛暴露工人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有显著关联。结论XRCC1基因Arg280His位点的多态性影响甲醛暴露工人的DNA损伤水平。
蒋守芳于立群冷曙光张艳淑程娟戴宇飞牛勇何凤生郑玉新
关键词:DNA损伤DNA修复基因多态性
利用HepG2细胞毒性评估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的实验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估人HepG2细胞毒性试验预测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的可行性,为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初始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性红摄取方法(neutral red uptake,NRU)检测8种化学品的HepG2细胞毒性。对HepG2细胞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与急性经口毒性动物实验LD_(50)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与3T3 NRU试验的RC(Registry of Cytotoxicity)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将细胞IC_(50)代入不同的回归模型推算急性毒性LD_(50)预测值,并纳入化学品毒性危害分级标准进行GHS分类比较。结果8种受试物浓度对数与HepG2细胞活性之间与存在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HepG2细胞毒性IC_(50)值与急性经口毒动物实验LD_(50)值存在相关性(Pearson r=0.903,P<0.01)。通过HepG2细胞试验建立回归模型1:y(logLD_(50),mmol/kg)=0.397×(logIC_(50),mmol/L)+1.065,(R^(2)=0.815,F=26.48,P<0.01),该线性方程回归系数(斜率)的95%可信区间包含有RC模型回归系数。两种回归模型对急性经口LD_(50)的预测结果及GHS毒性分级与动物实验毒性分级的一致率分别为87.5%(7/8,模型1)和62.5%(5/8,RC模型)。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HepG2细胞试验对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的预测能力有所提高。结论HepG2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可以用于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LD_(50)的预测。该方法为化急性毒性替代方法评价提供技术参考,有望提高对有毒化学品急性经口初始剂量和毒性分级判断的准确性。
郑敏吴智君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HEPG2细胞毒性急性经口毒性化学品
多环芳烃接触工人外周血DNA损伤与片状核酸内切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片状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基因多态性与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7名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组)和49名无职业性PAHs及射线接触的医务人员(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测定尿中1-羟基芘(urinary 1-hydroxypyrene,1-OHPyr)水平反映PAHs接触内剂量,用碱性彗星试验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Fen1基因rs4246215和rs174538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校正性别、年龄、每日吸烟量、焦炉作业工龄和尿1-OHPyr后,接触组Fen1基因rs4246215、rs174538位点多态性与彗星Olive尾矩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携带杂合子基因型的个体彗星Olive尾矩短于携带突变型纯合子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彗星Olive尾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携带GG/TA+TG单体型对的个体彗星Olive尾矩短于携带TA/TA+TG单体型对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暴露组Fen1基因rs4246215、rs174538位点多态性和不同单体型与彗星Olive尾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1基因rs4246215、rs17453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是影响PAHs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的易感性因素之一。
宾萍段化伟冷曙光程娟潘祖飞戴宇飞牛勇刘清君陈泓刘庆郑玉新
关键词:多环芳烃基因多态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DQ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比较11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和142例健康三氯乙烯接触工人HLADQA1和HLADQB1基因第2外显子氨基酸密码子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病例组DQA1等位基因0201和060101/0602的分布频率[7.6%(17/224)和16.1%(36/224)]显著高于对照组[3.5%(10/284)和7.0%(20/284)],而病例组DQA1等位基因0103和050101/0503/0505的分布频率[5.8%(13/224)和8.9%(20/224)]显著低于对照组[10.9%(31/284)和17.3%(49/284)]。此外,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氨基酸密码子多态性位点见于DQA1的5个密码子(25、41、52、54和69)。病例组与对照组HLA-DQB1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QA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李海山戴宇飞黄汉林冯秀丽孙耀峰牛勇程娟张林媛李来玉陈彪郑玉新
关键词:三氯乙烯HLA抗原多态现象职业性皮炎药疹样皮炎
CYP2E1介导氧化应激反应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小鼠肝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细胞色素单加氧酶P450 2E1(CYP2E1)在高剂量DMF致肝脏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DMF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DMF剂量为1500 mg/kg·bw,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试验前后称量体重并观察动物的一般毒性反应,分别于染毒后8、12、24、48和72 h处死,取血并解剖肝,进行生化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yp2e1基因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F染毒后24 h,雌性小鼠肝重量和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雄性小鼠体重下降明显,脏器系数呈现波动性改变。雌性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于染毒后24 h快速上升,72 h达到峰值;雄性小鼠于48 h急剧升至高峰,与对照及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雌、雄性小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分别出现在48和72 h,较对照组和其他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DMF染毒各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凝固性坏死灶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雄性小鼠肝损伤更为持久和严重。DMF染毒后肝MDA含量一过性升高;24~72 h SOD酶活性明显减弱,雄性小鼠GSH消耗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小鼠肝Cyp2e1 mRNA表达在DMF染毒后8 h明显上调,随后24~72 h基因表达水平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性小鼠该基因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DMF染毒后雌、雄小鼠肝CYP2E1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高剂量DMF通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诱发C57BL/6小鼠肝急性毒性反应,雄性病变更
郑敏王磊管明月吴智君张蔓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CYP2E1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