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朝云

作品数:28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农会
  • 7篇农业
  • 4篇农业推广
  • 3篇战后
  • 3篇台湾农会
  • 3篇台湾史
  • 3篇美援
  • 3篇抗战
  • 3篇光复
  • 3篇光复初期
  • 3篇国民党
  • 2篇战时
  • 2篇殖民
  • 2篇人口迁移
  • 2篇日据时期
  • 2篇日据时期台湾
  • 2篇农业现代化
  • 2篇文化
  • 2篇抗战初期
  • 2篇国民政府

机构

  • 28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8篇程朝云

传媒

  • 4篇台湾历史研究
  • 2篇近代史研究
  • 2篇兰州学刊
  • 2篇台湾研究集刊
  • 2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史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台湾研究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学术动态(北...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陆学界有关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5年
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致力于揭露与批判日本侵略压迫台湾人民的殖民本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两岸对日据时期台湾史及台湾社会经济史关注的加强,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明显增多,其关注焦点也转向对台湾部分学者提出的所谓"殖民现代性"的深度辨析,从实证角度驳斥"殖民统治有益论"。不过,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尚有不足,还需要从扎实的史料工作入手,辩证分析延续与断裂、传统与现代、民族主义与殖民等多重命题相互纠葛的局面,如此才能真正厘清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所谓的"殖民现代性"特质。
程朝云
关键词:日据时期殖民地经济掠夺同化
光复初期台湾化肥工业的接收与重建(1945—1949)
二战结束后,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台湾经济也经历了一次转型。日据时期,殖民政府将台湾纳入日本经济圈,并在台湾建立起由日本资本主导的垄断产业模式,在资金与技术方面均过度依赖日本。进入1930年代后,台湾作为南进基地,被纳入日本...
程朝云
文献传递
光复初期台湾农会与合作社分合问题被引量:9
2006年
日据时期的台湾与1945年前的中国大陆各自拥有不同的农民组织经验,这两种经验在光复初期的台湾交集。国民政府在接收台湾后不久,即依据大陆“农会政治,合作社经济”的原则,将台湾最大的农民组织——农业会划分为农会与合作社两种组织,使得光复初期的台湾农民组织陷入分分合合的纠葛之中,直至1949年台湾省政当局重新将其合并。在农会与合作社分合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出在国民党的政治版图中,台湾的地位日渐重要,台湾农民组织的地位也日渐重要。在糅合两种农民组织经验的基础上,当政者促成了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性功能的新农会的产生。
程朝云
关键词:农会合作社国民党
战后台湾农会组织体制的形成与演变(1945~1975)
程朝云
国民党在台湾农村基层社会的组织发展与局限——以农会为例(1954~1969)
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台湾后,吸取在大陆的失败教训,曾将向农村基层社会发展组织作为国民党组织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将影响力渗透到农村基层社会,农会成为国民党极为重视的农村动员渠道之一。尽管按照战后台湾农会制度的设计...
程朝云
文献传递
战后台湾农会组织体制发展三十年(1945~1975)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从历史学角度,探讨从光复以来至1970年代中期的30年间,台湾农会组织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并简要介绍了战后台湾农会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功能。就其形成过程来看,战后台湾农会是在接收日据时期台湾农业会的基础上,融入了国民党对农会政治性功能的理解与需求,以及农复会倡导的民主精神,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多目标功能的特殊组织。到1970年代中期,随着台湾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局又通过修改"农会法",试图弱化农会的政治性,突出农会的经济功能,从而导致农会在组织体制上又发生改变。
程朝云
关键词:农会国民党
抗战初期的人口迁移
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直至1938年底武汉会战结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也是本文所说的“抗战初期”。在这近一年半时间里,迫于战争困扰,中国人口,主要是处于东部战区的人口,不得不离家别业,远徙他...
程朝云
关键词:抗战初期人口迁移历史人口学人口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研究
文献传递
农复会与战后台湾四健会的设立与发展
四健会是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农村青少年社会教育组织,是美国现代农业推广制度的一部分。1950年代初,对战后台湾农业制度建设和农村发展有很深影响的"中"美合作组织农复会将四健会引入台湾,试图从农村青少年工作入手,提高农民...
程朝云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会
文献传递
农复会与战后台湾四健会的设立与发展
四健会是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农村青少年社会教育组织,是美国现代农业推广制度的一部分。1950年代初,对战后台湾农业制度建设和农村发展有很深影响的"中"美合作组织农复会将四健会引入台湾,试图从农村青少年工作入手,提高农民...
程朝云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会
抗战初期的难民内迁被引量:24
2000年
本文主要探讨抗战初期 ,部分战区人口因受战争影响 ,不得不从东部向西南、西北等战时大后方迁移的几个具体问题。这里所说的难民 ,是指除随政府机关、学校、厂矿等有组织地内迁的人口以外的所有战时迁移人口。抗战初期的难民内迁 ,可以南京沦陷为界 ,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难民内迁的路线表现出头绪繁多、缺乏较为清晰的主线的特点 ,近距离的迁徙比较普遍。到第二阶段 ,内迁难民群体在数量上大为扩大了 ,其迁移路径也逐渐从无序中凸现有序 ,西迁成为难民内迁的主流 ,武汉成为此期内迁难民的主要集中地 ,以它为中心 ,内迁的难民再往川陕云贵湘鄂赣及两广等后方地区疏散。
程朝云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难民人口迁移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