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三莲

作品数:4 被引量:68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矫治
  • 1篇新骨
  • 1篇新骨形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生成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合
  • 1篇牙髓
  • 1篇牙髓组织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炎
  • 1篇隐形矫治
  • 1篇隐形矫治器
  • 1篇直丝弓
  • 1篇直丝弓矫治
  • 1篇直丝弓矫治器
  • 1篇人脐静脉

机构

  • 4篇徐州医学院第...
  • 2篇徐州医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南京市口腔医...

作者

  • 4篇罗三莲
  • 2篇张玉峰
  • 1篇韩建国
  • 1篇郑纪伟
  • 1篇王鹏来
  • 1篇刘宗响
  • 1篇张成飞
  • 1篇童昕
  • 1篇赵俊杰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浓缩生长因子复合Bio-Oss骨粉对前牙三壁骨缺损患者种植疗效及新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Bio-Oss骨粉对前牙三壁骨缺损患者种植疗效及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前牙三壁骨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牙种植术。对照组加入Bio-Oss骨粉和Bio-Gide膜,实验组加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和CGF。术后观察两组种植体愈合情况,术后1、3、6个月,通过CBCT测量种植体颈部唇侧新骨的厚度、密度值。结果术后6周,对照组出现1例因感染而失败的病例,其余59例患者的种植牙在随诊过程中均未发现异常,符合种植体成功的标准。术后1、3个月,实验组种植体颈部唇侧新骨的厚度和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骨的厚度比较,P>0.05。结论 CGF复合Bio-Oss骨粉对前牙三壁骨缺损患者种植疗效较好,CGF在种植牙治疗中能促进新骨形成。
罗三莲罗三莲童昕顾晔
关键词:前牙牙槽骨骨增量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3
2015年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炎伴有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60名牙周炎伴有错牙合畸形患者(ICON<50分),按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实验组29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对照组31例(直丝弓矫治器)。所有患者均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后开始矫正治疗。治疗结束后使用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ABO)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于矫正前后分别测量每例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以此比较两种矫正方法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ABO得分分别是28.42±3.42和27.79±3.15(P>0.05)。两组患者矫治开始前,各项牙周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矫治结束后,对照组各项牙周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实验组仅有菌斑指数升高。结论:对轻度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都能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前者对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影响更小。
张玉峰罗三莲郑纪伟韩建国赵俊杰
关键词:直丝弓矫治器
Activator矫治安氏Ⅱ~1错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Activator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替牙和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患者采用Activator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记录相关指标,比较矫治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经Activator矫治后,均完全建立中性关系,前牙呈正常覆盖覆,面高度明显增大,面型获得较大改善。结论Activator矫治安氏Ⅱ1错疗效确切。
张玉峰罗三莲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对牙髓组织成血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联合培养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s)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对牙髓组织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α-MEM培养基和成骨、成脂、成神经诱导培养基处理SCAPs,采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βIII-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SCAPs的成脂、成骨和神经向分化能力。取单独SCAPs、HUVECs细胞以及联合培养SCAPs和HUVECs细胞进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在3、6、9 h检测各组小管形成的长度、节点数目和结合区面积。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SCAPs形成了更多的矿化结节、红色脂滴和神经样细胞。小管形成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培养组细胞可以更快地形成类血管状结构,差异显著。结论:SCAPs具有成骨、成脂和神经向诱导分化能力,联合培养SCAPs和HUVECs可以加速血管结构的形成。
袁长永王鹏来张成飞刘宗响罗三莲
关键词: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