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微生物
  • 3篇耐药
  • 3篇病原菌
  • 2篇药敏
  • 2篇原菌分布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念珠菌感染
  • 2篇耐药性
  • 2篇抗生素敏感
  • 2篇抗生素敏感试...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病原菌分布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化学发光法
  • 1篇胸腹

机构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罗疏薇
  • 6篇夏云
  • 4篇曹何
  • 3篇张莉萍
  • 3篇陈宏础
  • 2篇张晓恒
  • 2篇余显书
  • 1篇程大林
  • 1篇何秀丽
  • 1篇包建芳
  • 1篇黄维嘉
  • 1篇李武县
  • 1篇阳苹
  • 1篇欧春萍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医学检验进修...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年度临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06年
目的:了解2005年度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特点。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Two和ATB-Express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相应抗生素的MIC值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2352株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类型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念株菌和肠球菌的分离率与2004年比相明显增高。分离率排名前十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热带念珠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药物敏感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所试抗真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结论:临床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耐药性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医院感染占相当大的比例,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严重,耐药性监测对临床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夏云罗疏薇曹何张晓恒
关键词:抗药性微生物抗生素敏感试验
临床微生物教学实践的体会被引量:3
2006年
随着临床感染模式的改变、耐药细菌的日益增加以及新发现病原体的出现,临床微生物学的知识已有了快速的更新和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入对新技术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夏云罗疏薇
关键词:微生物教学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检测结果准确性探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评价VITEK2分析系统的药敏结果的准确性,以判断其药敏结果能否满足临床需求。方法用VITEK2试卡法和K-B法同时检测51株肠杆菌科菌、24株鲍曼不动杆菌、27株铜绿假单胞菌以及20株葡萄球菌,并将VITEK2试卡法检测结果与参考方法K-B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通过对1396株细菌-抗生素组合的检测,试卡法与K-B法的标准符合率(CA)为91.47%,严重错误(VME)为2.04%,重大错误(ME)为3.47%,一般错误(MIE)为5.95%。结论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的药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K-B法有较好的关联,能满足临床的要求。该系统具有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高的特性,可作为临床实验室常规药敏检测的选择方法。在进行甲氧苄啶/磺胺甲异噁唑的敏感性检测时,试卡法更为可靠。在进行部分药物(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检测时建议同时加做K-B法检测。
罗疏薇夏云何秀丽陈宏础张莉萍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VITEK2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及脂蛋白变化被引量:1
1997年
罗疏薇黄维嘉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
482株念珠菌感染病原菌调查和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了解本院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及药敏状况。方法 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 ,明确为念珠菌后转种沙堡培养基 ,然后用法国 bio Mériux公司的 ID 32 C鉴定条以及 ATB Fungus药敏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82株念珠菌中占前 3位的分别为白色念珠菌 (5 4.4% )、热带念珠菌 (18.3% )、光滑念珠菌 (3.7% ) ;分离率最高的 3种标本分别为痰液 (70 .7% )、尿液 (12 .9% )、粪便 (6 .6 % )。分离出的念珠菌对 5 - FC、AMB、NYS较敏感 ,ECO、KET的作用则较差。结论 念珠菌感染的种类在增多 ,除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以外的其它念珠菌的感染率在增高 ,对于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安放侵入性导管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易受念珠菌感染 。
罗疏薇曹何夏云余显书
关键词:念珠菌感染药物敏感试验病原菌
6σ质量管理理论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标志物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理论在电化学发光测定肿瘤标志物中的应用。方法根据Westgard等报道的方法计算σ值,分别选用以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合适"及"理想"允许总误差(TEa)为质量目标,不精密度(CV%)源于为该室室内质控累积CV%,不准确度(Bias%)源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结果。结果不同质量目标有不同的σ值及不同的质控方案。结论合理地采用质量目标,结合6σ质量管理理论指导质量控制方案的设计,适合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阳苹张莉萍李武县罗疏薇陈宏础
关键词:六西格玛允许总误差生物学变异
胸腹腔积液76例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76例胸腹腔积液进行积液/血清总蛋白、1/2(积液/血清IgG加积液/血清IgA)、积液C -反应蛋白(CRP)以及积液的胆固醇 (Tch、Fch)、溶菌酶 (LZM)、纤维结合蛋白 (FN)、癌胚抗原 (CEA)、唾液酸 (SA)等9项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以探讨它们对积液性质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临床生化及免疫学方法分别对血清及胸腹腔积液进行上述9项指标测定。结果 :积液/血清总蛋白、1/2(积液/血清IgG加积液/血清IgA)、积液CRP在判断渗出液与漏出液时都有较高的特异性 ;恶性胸腹腔积液中Tch、Fch、CEA、SA都显著升高 ,而在恶性腹腔积液中FN特异性升高 ,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ZM特异性升高。结论 :上述9项指标在鉴别积液性质时各有其长处 ,在判断积液性质时将多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 ,明显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
罗疏薇程大林包建芳
关键词:胸腹腔积液结核性积液
290株深部念珠菌感染的分类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调查深部念株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菌种分布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 对我院1997~1999年间分离的290株念珠菌的鉴定及药敏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三年间念珠菌感染率分别为9.9%、13.5%和19.6%,其中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最为常见。药敏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所试药物均较为敏感,而热带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致霉菌素敏感,而对咪唑类抗生素呈现较高比例的中介。结论 近年来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性霉素B对念珠菌敏感率高,而咪唑类抗生素敏感率低且有交叉耐药现象。
夏云曹何余显书罗疏薇谢毅
关键词:念珠菌感染耐药性药敏试验发生率
我院2004~2007年度临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趋势动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近几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趋势。方法:对2004~2007年临床送检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2和ATBExpress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相应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10700株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分布动态分析表明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上升最明显。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耐药性动态观察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明显。结论:我院临床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在耐药性方面也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比例显著上升,提示该类细菌在我院特别是ICU病房可能存在流行。
夏云曹何罗疏薇张晓恒
关键词:抗药性微生物抗生素敏感试验
应用ROC曲线评价CEA、CYFRA21-1、SCC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3
2011年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癌相关抗原(SCC)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并找出此3种肿瘤标志物(TM)对NSCLC的临床诊断界值(cut off值)。方法对99例NSCLC患者、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EA、CYFRA21-1、SCC水平进行检测。CEA、CYFRA21-1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SCC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利用ROC曲线对此3项TM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对NSCLC的诊断价值并找出其cut off值。结果 (1)NSCLC组中CEA、CYFRA21-1水平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CEA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P<0.05)。腺癌组和鳞癌组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P<0.05),而腺癌组CYFRA21-1水平与鳞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SCC水平与腺癌组、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3项TM水平在良性疾病组与健康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EA、CYFRA21-1对NSCLC诊断均有较好的准确性,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42、0.72±0.042,cut off值特异性均达到82%。CEA对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CYFRA21-1对鳞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鳞癌组SCC的特异性虽然较高,但敏感性却较低。(3)CEA、CYFRA21-1和SCC在NSCLC中的cut off值分别为3.35、2.98、1.05ng/mL。结论 CEA、CYFRA21-1对NSCL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CEA是诊断腺癌最有价值的指标,CYFRA21-1对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而SCC对NSCLC的诊断价值有限,仅对鳞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作用。
罗疏薇欧春萍张莉萍陈宏础
关键词:ROC曲线CUTOFF值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