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贤如

作品数:55 被引量:309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艾滋病
  • 9篇食品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7篇膳食
  • 7篇
  • 6篇市售
  • 5篇营养
  • 5篇中毒
  • 5篇食物
  • 5篇食物中毒
  • 5篇污染
  • 5篇流行病学研究
  • 5篇病毒
  • 4篇分子流
  • 4篇分子流行病学
  • 4篇风险评估
  • 4篇HIV
  • 3篇营养状况
  • 3篇吸毒

机构

  • 53篇深圳市疾病预...
  • 3篇中山大学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深圳市龙岗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深圳市慢性病...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53篇罗贤如
  • 30篇黄薇
  • 26篇张锦周
  • 24篇潘柳波
  • 23篇王舟
  • 13篇石向东
  • 13篇王晓辉
  • 13篇杨淋清
  • 11篇冯铁建
  • 11篇刘建平
  • 10篇张燕
  • 10篇黄海雄
  • 10篇陈琳
  • 9篇李思果
  • 9篇张亮
  • 9篇甘永霞
  • 8篇谭京广
  • 7篇彭朝琼
  • 7篇蔡文德
  • 5篇姜杰

传媒

  • 9篇职业与健康
  • 9篇中国热带医学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色模型预测深圳市售粮食镉含量并评估人群暴露水平
2012年
目的建立深圳市未来4年市售粮食中镉含量预测数学模型,评估人群暴露水平,以了解其可能风险。方法运用2004~2011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粮食中镉含量数据,对深圳市未来4年市售粮食中镉含量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与深圳市膳食调查人群粮食消费量相结合,评估人群镉暴露水平。结果灰色预测显示2012~2015年深圳市售粮食镉含量以及人群粮食镉暴露量均呈上升趋势,每人每天镉的平均暴露量占PTDI值的0.64%~32.91%。结论虽然深圳市民每人每日镉暴露量未超过PTDI值,但是呈明显上升趋势,所以深圳市居民通过粮食摄入镉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王舟黄薇潘柳波吴晓敏罗贤如
关键词:污染趋势
2012年深圳市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2012年深圳市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深圳市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深圳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5起,中毒病例16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1.28/10万。中毒事件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2月,共报告12起(占80.00%),涉及中毒病例132例(占79.04%)。多发生在集体食堂及饮食单位,共13起(占86.67%),涉及161例中毒病例(占96.41%);中毒食品以肉与肉制品、水产品为主,共计7起(占46.67%),涉及110例中毒病例(占65.87%)。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6起、99例),以沙门菌食物中毒最多(3起、61例)。结论应加强对市民、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宣教,加大监督、监管力度,提高处置能力,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张锦周黄薇彭朝琼刘建平黄海雄王舟梁浩罗贤如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微生物卫生监督
2007年度深圳市性服务小姐综合监测报告
2009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AIDS知识和相关危险行为,为AIDS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综合监测点方案抽样方法抽取4个区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413名,采用一对一匿名的问卷式调查和采血。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2.4±4)岁,性服务小姐AIDS知识较缺乏,蚊虫钉咬会感染艾滋病全对率50%、同桌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全对率64.6%、不共用注射器能预防艾滋病全对率95.4%、AIDS传播途径全对率69.1%。安全套使用率低,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只有75.9%的性服务小姐使用安全套。性服务小姐感染艾滋病的有1例,占0.24%;感染梅毒的有18例,占4.4%。结论多数暗娼对艾滋病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卖淫活动中未能100%地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存在着感染与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性,应加强综合监测与科学防控。
陈琳谭京广罗贤如石向东甘永霞张燕赵锦蔡文德宋俊敏王晓辉
关键词:HIVSTD性服务小姐
2004年深圳市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决策部门评估深圳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及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在深圳市分别对245名暗娼1、100名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就诊者和852名吸毒哨点进行HIV哨点监测的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样本进行HIV筛查。结果2004年,STD门诊就诊者主要为男性和已婚的省外流动人员,其STD的病种构成以非淋、梅毒、尖锐湿疣等溃疡性性病为主,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例,检出率为0.27%(3/1 100);暗娼主要为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3.9%,0.8%的暗娼为吸毒者,无静脉吸毒和共用注射器史,在两轮监测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感染率为0;吸毒人群主要为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安全套使用率为27.7%,66.3%的吸毒者承认曾接受/提供有偿性服务,55.5%采用静脉吸毒和共用注射器,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0例,感染率为1.2%。结论监测结果表明,HIV在深圳市性病患者、吸毒者等高危人群中流行,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
陈琳冯铁建谭京广石向东王晓辉蔡文德罗贤如张燕
关键词:HIVSTD
单纯碘过量对雌性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单纯碘过量对雌性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和T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只):适碘组(NI)、高碘3个组(饮用水加入不同剂量的碘化钾(KI)),大鼠饲养3个月处死后取血离心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水平。检测结果 EPI6.0双录入,分析用SPSS19.5统计软件。结果高碘组雌性大鼠血清T3、FT3、T4和FT4浓度与适碘组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O3浓度的升高,各组血清T3、FT3、T4和FT4水平也随之降低;高碘组雌性大鼠血清TSH浓度与适碘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碘过量是甲状腺疾病的可能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因地制宜根据碘缺乏病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盐碘浓度对于防治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李思果何美安赵志广彭钊肖云军潘柳波杨淋清罗贤如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
2001-2004年深圳市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情况被引量:11
2006年
陈琳冯铁建石向东王晓辉谭京广蔡文德罗贤如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感染者HIV
深圳市市售食品食源性寄生虫监测结果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2006—2013年深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状况,为有效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随机采集淡水和海水类水产品、果蔬和沙拉等5类食品,分别采用消化法、浓缩集卵法等检测寄生虫囊蚴、幼虫和虫卵。结果共检测1 891份食品样品,检出寄生虫65份,检出率为3.44%。淡水类水产品检测623份,检出率为6.42%。其中淡水鱼检测567份,检出寄生虫39份,检出率为6.88%;鲩鱼的检出率最高达17.39%。检测淡水软体动物33份,在1份淡水螺中检出粪类圆线虫。检测海水类水产品309份,异尖线虫检出率为3.56%;其中带鱼的检出率高达13.51%。检测生食果蔬95份,检出率为8.42%。检测泡菜194份,检出率为1.03%。检测凉拌菜207份,检出率为1.93%。从肉类(426份)中未检出寄生虫或虫卵。结论深圳市部分市售食品受到寄生虫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宣教,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感染。
罗贤如黄薇张锦周黄达娜王舟潘柳波张亮
关键词:市售食品
2012年深圳市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使用情况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使用情况,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随机采集粮食制品、熟肉制品、泡菜及凉拌菜等14类食品开展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等)、非食用物质(硼砂、溴酸钾等)项目的检测。结果共检测食品样品1 910件,1 818件合格,合格率95.18%;检出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有448件,检出率为23.46%。结论深圳市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超标率较低,但检出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罗贤如黄薇张锦周王舟潘柳波张亮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
深圳市2005-2007年HIV/AIDS人群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深圳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状况。方法利用SPSS 13.0专业统计软件,对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AIDS确认实验室2005-2007年HIV/AIDS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累计确认HIV感染者/AIDS病人1 727例,其中HIV-1感染者占95.9%(1 656/1 727),AIDS病人占4.1%(71/1 727)。男性占75.9%(1 310/1 727),女性占24.1%(417/1 727);男性平均年龄(31.8±8.1)岁,女性平均年龄(28.9±7.9)岁;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人群占68.7%;职业特征构成中以家务、待业、无业约占33.0%;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占94.6%(1 633/1 727)。静脉注射毒品仍然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次是性传播。结论深圳市HIV/AIDS人群以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系处于性活跃年龄的弱势群体;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但性传播途径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将深圳市性活跃年龄的外来弱势群体,作为重点纳入艾滋病防治策略中。
陈琳王月云罗贤如王晓辉石向东谭京广甘永霞张燕程锦泉
关键词:艾滋病
深圳地区吸毒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HIV-1毒株亚型在深圳地区吸毒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流行趋势及进化规律。方法收集1996—2008年深圳地区吸毒人群HIV确认阳性样本166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基因(env)进行扩增,并对其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66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7_BC、CRF08_BC3种重组毒株以及B’、C、A13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65.06%(108/166)、19.88%(33/166)、6.02%(10/166)、7.23%(12/166)、0.60%(1/166)和1.20%(2/166);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段HIV-1各亚型出现较明显的汇聚现象;3个不同时间段所流行的CRF01_AE、CRF07_BC亚型组内及与标准参考株间的基因离散率有较为显著性的增大趋势。结论深圳地区吸毒人群HIV-1流行毒株以CRF01_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CRF07_BC重组亚型,也存在CRF08_BC、B’、C、A1亚型,并且各亚型在流行过程中已发生较大变异。
赵广录冯铁建王晓辉赵锦石向东张燕甘永霞罗贤如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吸毒人群分子流行病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