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义国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南海季风
  • 3篇南海季风爆发
  • 3篇季风
  • 3篇季风爆发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分析
  • 1篇太阳总辐射
  • 1篇统计分析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热量交换
  • 1篇周年
  • 1篇总辐射
  • 1篇卫星测高
  • 1篇西沙海域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海-气热量交...
  • 1篇海面
  • 1篇海面高

机构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肖义国
  • 3篇沙文钰
  • 2篇李训强
  • 2篇蒋国荣
  • 1篇符养
  • 1篇唐志毅
  • 1篇韩英
  • 1篇姚华栋
  • 1篇闫俊岳
  • 1篇李江龙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期观测的诊断研究及数值分析
2000年南海季风观测是1998年季风观测的延续。我们通过亲自参与2000年南海季风海气通量、大气湍流的观测基础上获得了近2个月的非常珍贵的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建立各个阶段的高精度的梯度观测资料和水文资料,
沙文钰肖义国
文献传递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被引量:12
2003年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尤为显著。讨论了季风爆发前后各种天气过程影响下海-气热量、水汽交换特点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说明季风爆发前海洋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季风爆发期海洋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季风中断期海洋是一个能量再积累过程;季风爆发后西南大风期持续时间和强度,强烈影响水汽蒸发量大小,进而影响我国大陆上夏季降水,通过南海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池等不同海域资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海-气热量交换上的差别,指出这种差别是爆发后南海SST基本稳定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SST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闫俊岳姚华栋李江龙唐志毅沙文钰蒋国荣李训强肖义国
关键词:南海季风西沙海域海洋气象学
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辐射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利用“ 2000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项目现场观测的辐射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太阳总辐射、海面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净余辐射的日变化和逐日变化规律的实际事实。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前后、云系增多云层增厚,对太阳总辐射、海面反射辐射、海洋和大气长波辐射均有显著的影响。季风爆发期间产生的大浪对海面反射辐射、洋面反射率影响很大,可导致两者的强度急剧增加。
蒋国荣沙文钰李训强肖义国阎俊岳姚华栋李江龙吕战军
关键词:南海季风统计分析太阳总辐射
利用TOPEX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全球海面高周年和半周年波动传播规律被引量:4
2006年
自1992年8月10日TOPEX/POSEIDON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其海面高观测数据已累积近10年,产生了空间分辨率为0.5°×0.5°、时间分辨率为10天的二级数据产品和空间分辨率10X10、时间分辨率为5天的三级数据产品.本文利用1992年10月-2002年8月TOPEX卫星测高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小波分析获取了1°×10°网格全球SSHA升高及周年和半周年波动变化信息,并分析了全球以及各个洋面区域的SSHA波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海平面在1992年10月-2002年8月升高了24.2mm,其中南半球升高26.9mm,北半球升高19.0mm;全球SSHA周年变化项振幅的平均值是28.8mm,半周年项振幅平均值为8.8咖,周年项运动明显大于半周年项的运动.北半球SSHA周年变化项平均振幅为40.3mm,南半球为21.1mm,北半球SSHA半周年变化项平均振幅为10.9mm,南半球为7.3mm.同时还发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区的周年波动存在位相突变现象.
符养肖义国韩英马明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