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慧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静脉
  • 1篇独立预测因素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患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鞘
  • 1篇氧合
  • 1篇远端
  • 1篇束带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膜肺氧合
  • 1篇呛咳
  • 1篇抢救
  • 1篇唾液
  • 1篇外膜
  • 1篇脉压
  • 1篇膜肺

机构

  • 4篇湖南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肖慧英
  • 2篇韩小彤
  • 2篇徐静
  • 2篇田馨怡
  • 2篇樊麦英
  • 1篇李想
  • 1篇曹才文
  • 1篇张兴文
  • 1篇李素文
  • 1篇周玉成
  • 1篇谭正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同时置入6 F血管鞘用于远端灌注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在股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装机过程中同时置入6 F血管鞘进行下肢远端灌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实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的V-A ECMO治疗患者共53例,将在装机的同时使用6 F血管鞘远端灌注和未进行远端灌注或在发现动脉插管侧肢体缺血表现后再进行远端灌注的患者分为血管鞘组(n=19)和对照组(n=34)。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成功装机所耗时间、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总体病死率、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支持比率及CRRT支持患者存活率等差异。结果血管鞘组及对照组成功撤机率分别为63.2%(12/19)、61.8%(21/34)(χ2=0.01,P=0.92),存活出院率分别为57.9%(11/19)、47.1%(16/34)(χ2=0.57,P=0.45)。两组成功装机耗时分别为(28.08±9.44)min、(26.40±12.13)min(Mann Whitney Z=0.38,P=0.70)。两组中需要进行CRRT治疗的分别为21.1%(4/19)、35.3%(12/34)(χ2=1.17,P=0.28)。两组CRRT支持的存活出院率分别为10.5%(2/19)、2.9%(1/34)(P=0.25)。穿刺部位出血血管鞘组4例,对照组7例(χ2=0.01,P=0.96)。出现因动脉插管原因导致的单侧下肢缺血血管鞘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例(5.26%)和10例(29.41%)(χ2=4.32,P=0.03)。存活出院后置管侧肢体出现异常的情况:血管鞘组未发现可能与动脉插管相关的后遗症,对照组出现4例股动脉插管侧远端肢体乏力,检查发现有腓总神经脱髓鞘样病变,1例患者因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坏死进行了截肢手术,存活出院患者总体下肢缺血后遗症比率分别为0、14.7%(P=0.07)。1例患者灌注管与连接管相接处有血栓形成。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过度灌注及远端动脉血栓栓塞表现。结论在装机过程中同时使用6 F血管鞘用于股V-A ECMO中的远端灌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出院患者肢体导管相关性缺血
王露平韩小彤李想樊麦英周玉成曹才文谭正徐一笑肖慧英田馨怡徐静
一种可移动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下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两侧上设置有松紧束带,其中一个所述松紧束带终端连接有毛面粘,另一个所述松紧束带终端固定有勾面粘,所述下固定环内设置有下防磨垫,所述下防磨垫上连接有气管...
钟蓉宁凤玲田馨怡肖慧英杨艳
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术后早期脉压损失是ECMO撤机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因心搏骤停行ECPR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成功撤离ECMO辅助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传统心肺复苏(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是否发生脉压损失、是否发生并发症、远端灌注管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使用情况。对ECMO撤机失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ECPR患者中有23例成功撤离ECMO,撤机成功率为41.07%。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患者年龄更大(岁:46.7±15.6比37.8±16.8,P<0.05),脉压损失及ECMO并发症发生率更高〔81.8%(27/33)比21.7%(5/23),84.8%(28/33)比39.1%(9/23),均P<0.01〕,CCPR时间更长(min:72.3±19.5比54.4±24.6,P<0.01),ECMO辅助时间更短(h:87.3±81.1比147.7±50.8,P<0.01),ECPR辅助后动脉血pH及乳酸(Lac)水平改善更差〔pH:7.1±0.1比7.3±0.1,Lac(mmol/L):12.6±2.4比8.9±2.1,均P<0.01〕。两组间远端灌注管和IABP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ECPR患者撤机失败的因素有脉压损失、ECMO并发症、装机后动脉血pH和Lac〔脉压损失:优势比(OR)=3.37,95%可信区间(95%CI)为1.39~8.17,P=0.007;ECMO并发症:OR=2.88,95%CI为1.11~7.45,P=0.030;装机后pH:OR=0.01,95%CI为0.00~0.16,P=0.002;装机后Lac:OR=1.21,95%CI为1.06~1.37,P=0.003〕。校正患者的年龄、性别、ECMO并发症、装机后动脉血pH和Lac、CCPR时间的影响后发现,脉压损失是ECPR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7,95%CI为1.01~1.61,P=0.049)。结论ECPR术后早期脉压损失是ECPR患者撤离ECMO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加强ECPR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对ECMO的成功脱机至关重要。
徐静高敏王露平曹焕新张兴文祝益民樊麦英肖慧英李素文刘绍祖韩小彤
关键词: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分析急诊护理路径以及传统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l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以随机分组。对47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选择急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干预;对43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临床选择传统护理的方法进行千预;对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在急诊停留时间、临床急救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几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急救护理的过程中,临床有效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将患者的抢救效率显著提高,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的康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肖慧英
关键词:传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