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朗
- 作品数:113 被引量:54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利玛窦与白鹿洞书院及其他——以文献整理视角的考察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从文献整理的视角出发,主要对《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书信集》等文献中有关利玛窦在南昌生活期间(1595—1598)与以章潢为首的白鹿洞书院师生交往的记载加以整理,兼而考察中外学者就此课题所开展的先期研究及其成果,在此基础上力求对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梳理,以期推动学界对明末清初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研究。
- 肖朗
- 关键词:利玛窦白鹿洞书院
-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与西方大学讲义的译介被引量:2
- 2005年
- 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来华耶稣会士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大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讲义,其译著包括《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灵言蠡勺》、《寰有诠》、《修身西学》、《名理探》等。耶稣会士通过译介西方大学讲义导入了西方大学的课程体系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并开创了晚清第二次“西学东渐”的先河。
- 肖朗
- 关键词:耶稣会士译介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史
-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史上的《穷理学》被引量:1
- 2022年
- 南怀仁编纂的《穷理学》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及意义,它所传入的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是南怀仁早年在欧洲耶稣会学校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学、16—17世纪以欧几里得几何学为核心的西方数学以及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这种学科知识体系具有重视系统性、突出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形式逻辑的重要作用、强调数学乃一切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等基本特征。把《穷理学》置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有助于揭示该书所传入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特征及意义,对认识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跨文化交流所具有的某些特点也不无裨益。
- 肖朗
- 关键词: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南怀仁
- 史学方法论与教育史研究刍议
- 2016年
- 教育史是教育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一它归属于历史学中的专门史。因此,探讨史学方法论的内涵及其与历史观、史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史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 肖朗
-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史学方法论基础学科历史学专门史历史观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二十届年会综述
- 2020年
- 2019年12月11—1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主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协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二十届年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等高校、科研和出版机构的60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届年会。在1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教授对出席本届年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史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浙江大学教育史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女士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高度评价分会在教育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张斌贤教授介绍了教育史分会第七届理事会所开展的学术工作和活动,并宣读了第八届理事会顾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名单(见本文附件)。
- 肖朗王慧敏
-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副校长理事名单
- 罗廷光与近代中国教学论思想研究——以其《教学通论》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 2015年
- 20世纪20—40年代是近代中国教学论研究趋于繁荣、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罗廷光以大学教育学科为主要平台,率先讲授"普通教学法"等课程,并在授课讲义的基础上撰成其教学论专著《教学通论》。在《教学通论》中,罗廷光系统地论述了教学论研究的宗旨、内容和方法等重要问题,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教学论研究的标志性理论成果。罗廷光的教学论思想对近代中国教学论研究及其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我国课程及教学论学科的建设也不乏借鉴意义。
- 肖朗肖菊梅
- 关键词:教学论思想
- 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被引量:13
- 2005年
-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学科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教会大学的师资从最初由牧师兼职发展到教育专业教师;课程设置趋于实用化、本土化,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教学方法强调多样化、科学化,积极开展教学实习和教育测量;培养人才注重博专结合等,均开风气之先,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 肖朗项建英
- 关键词:教育学科
-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与教育家群体的教育学术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构筑了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术共同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藉此集教育家群体之力深入教育学术的研究,从而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专业化发展。
- 肖朗杨卫明
- 关键词:教育家群体教育学术研究
- 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综论被引量:8
- 2012年
- 教育学术研究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是教育学术体制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近代中国依托国立大学成立的教育研究机构体现了现代大学寻求教育学术研究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机构因所属大学类型、创办者的研究意识等原因,既反映出其共性特征,又呈现了各自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学术精神和传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普遍存在自主性缺失的问题,且经费短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全面考察和分析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成败得失,可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肖朗王有春
- 关键词:教育研究机构
- 吸收与改造:康德伦理道德思想在近代中国被引量:4
- 2005年
- 康德哲学及其伦理道德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前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期,蔡元培、杨昌济及青年毛泽东等中国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伦理道德思想,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系统地研究和吸收康德的学说,并联系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努力将其改造转化成为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从而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康德哲学及其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 肖朗
- 关键词:伦理道德思想康德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