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玲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哮喘
  • 2篇炎症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粒细胞
  • 2篇IL-17
  • 1篇道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嗜酸
  • 1篇嗜酸性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气道
  • 1篇气道炎症
  • 1篇气管
  • 1篇中重度哮喘
  • 1篇重度哮喘
  • 1篇哮喘患儿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3篇檀卫平
  • 3篇范玲玲
  • 3篇麦贤弟
  • 3篇李静
  • 3篇吴葆菁
  • 2篇蓝丹
  • 2篇徐小彩
  • 1篇吴文英
  • 1篇李文益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儿童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多型性分析——附54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多型性,分析不同分型的患儿对治疗的反应。方法:5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根据痰涂片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组,分别检测2组的血常规,观察其血细胞形态,记录痰涂片结果,并对其入组时及接受常规联合治疗3个月后达缓解期的肺功能进行检查,比较2组差异。结果:EA组25例,NEA组29例。EA组96%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无中性粒细胞升高者,血细胞形态异常者多为偶见异形淋巴细胞(占44%);NEA组则有21%中性粒细胞升高,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血细胞形态异常者以中性粒细胞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改变者(24%)及偶见异形淋巴细胞者(24%)居多。EA组的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NEA组(P<0.01),NEA组的痰涂片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EA组(P<0.01)。2组缓解期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急性发作期改善(均为P<0.05),其中EA组的FEV1改善程度明显高于NEA组(P<0.01)。结论:哮喘是一种多型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可参与其气道炎症,EA患儿对联合治疗反应优于NEA患儿,应根据哮喘患儿的痰涂片细胞分类了解其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李静檀卫平吴葆菁麦贤弟徐小彩范玲玲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不同亚型哮喘患儿的IL-5、IL-17水平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I、L-17在不同亚型中重度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不同亚型中重度哮喘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CD3单克隆抗体(0.2mg/L)及CD28单克隆抗体(1mg/L)刺激下分泌的IL-5I、L-17水平,了解IL-5I、L-17与儿童哮喘病情及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嗜酸细胞型哮喘(EA)组患儿PBMC表达IL-5水平(79.75±13.49)pg/ml显著高于非嗜酸细胞型哮喘(NEA)组(69.73±9.17)pg/ml及正常对照组(51.30±14.33)pg/ml(P<0.01),NEA组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5684.1±884.74)pg/ml显著高于EA组(4938.1±465.58)pg/ml及正常对照组(2685.0±1081.03)pg/ml(P<0.01),慢性持续组IL-5、IL-17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缓解组(P均<0.05)。结论中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5I、L-17表达水平升高,并与临床分期相关I,L-5在EA中的作用较NEA更为突出I,L-17在NEA中的作用较EA更为突出。
李静檀卫平吴葆菁蓝丹麦贤弟范玲玲吴文英徐小彩
关键词:哮喘IL-5
中重度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7与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中重度儿童哮喘发病、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中重度持续哮喘发作期儿童45例,其中中度持续组(20例)与重度持续组(25例);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下分泌的IL-17水平,检测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量;对以上病例进行联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达到临床缓解的病例20例纳入哮喘缓解组,复查其IL-17水平。比较不同病情间IL-17的表达水平,了解IL-17与儿童哮喘临床病情、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哮喘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85±1081)pg/mL,其中哮喘发作组(5355±813)pg/mL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4504±687)pg/mL(P均<0.05);重度持续组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5830±807)pg/mL显著高于中度持续组(4962±751)pg/mL(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IL-17水平(5355±813)pg/mL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Xmin=0,Xmax=98.8,M=44.73)%、血中性粒细胞比例(51.72±13.43)%成正相关(r=0.820、0.736,P<0.001)。【结论】中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哮喘临床病情、气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李静檀卫平吴葆菁蓝丹李文益麦贤弟范玲玲
关键词:哮喘IL-17中性粒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