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红岩

作品数:81 被引量:308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角膜
  • 27篇细胞
  • 18篇血管
  • 17篇新生血管
  • 16篇上皮
  • 16篇晶状体
  • 15篇内障
  • 15篇白内障
  • 14篇上皮细胞
  • 13篇基因
  • 13篇角膜新生血管
  • 11篇内皮
  • 7篇晶状体上皮细...
  • 7篇BIGH3
  • 7篇超声
  • 7篇超声乳化
  • 6篇蛋白
  • 5篇三氧
  • 5篇三氧化二砷
  • 5篇糖尿

机构

  • 81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 1篇黑龙江省军区

作者

  • 81篇葛红岩
  • 59篇刘平
  • 7篇殷秀丽
  • 7篇张红
  • 7篇冷非
  • 6篇田霈
  • 4篇关立南
  • 4篇李志坚
  • 4篇宋甄
  • 4篇高维奇
  • 4篇付安安
  • 4篇石妍
  • 4篇肖楠
  • 3篇陈卓
  • 3篇金迪
  • 3篇于旭辉
  • 3篇张丽娟
  • 3篇唐先玲
  • 3篇郑建秋
  • 3篇杜玲玲

传媒

  • 17篇国际眼科杂志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6篇中华实验眼科...
  • 5篇眼科新进展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第八届中国医...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酚酸B滴眼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的形成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经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白内障模型眼。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滴眼组,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机记录晶状体变化。6个月后取大鼠晶状体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丹酚酸B滴眼组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丹酚酸B滴眼组与模型组相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OD、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结论丹酚酸B滴眼可减轻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可能与丹酚酸B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抑制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来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有关。
冷非关立南刘平高维奇李志坚葛红岩张佳莹
关键词:丹酚酸B糖尿病白内障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6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ed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156例(160眼),按房角粘连程度分4组:房角粘连≤180°且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分别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IOL)+房角分离术(A组)及Phaco+IOL术(B组);对房角粘连>180°且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取Phaco+IOL+房角分离术(C组)及Phaco+IOL+小梁切除术(D组),术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并发症等。结果 A、B、C、D组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3.14±3.08)mm Hg(1 k Pa=7.5 mm Hg)、(19.68±7.58)mm Hg、(13.14±5.32)mm Hg、(15.16±5.19)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组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D组术后3 d、1周眼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C组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视力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组,C、D组术后视力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后视力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chamber thickness,CCT)分别为(3.56±0.26)mm、(2.96±0.33)mm、(3.27±0.32)mm、(3.12±0.38)mm,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C、D组CCT加深幅度分别为(1.75±0.32)mm、(1.14±0.23)mm、(1.57±0.34)mm、(1.38±0.27)mm,除A、D组之间外,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是解决PACG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办法,具体要依照患者眼内环境、病情严重程度、经济状况以及依从性好坏等多方面选择治疗方案。
毕宇葛红岩刘平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RGDRGD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与增生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RGD肽是一类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其在抑制肿瘤细胞黏附、转移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RGD肽能够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黏附和增生,RGDRGD肽串联起来作用增强。目的研究RGDRGD肽对体外培养的人LECs黏附与增生的影响,并与RGD肽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将在体外分离培养的LECs中分别加入250、500、1000mg/L的RGDRGD肽和RGD肽作为实验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将LECs以2×10。/ml密度接种到含有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蛋白预孵化的96孔培养板中,培养1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RGDRGD肽与RGD肽对细胞黏附率的影响。将LECs接种于培养板,分别加入250、500、1000、2000mg/L的RGDRGD肽和RGD肽培养24、48、72h,检测RGDRGD肽和RGD肽对LECs增生的影响。结果RGDRGD肽对人LECs黏附率的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对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越强,500mg/L的RGDRGD肽比RGD肽抑制人LECs黏附的作用更强(P〈0.01)。RGDRGD肽对人LECs增生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1000mg/L的RGDRGD肽作用48h比RGD肽对人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更强(P〈0.01)。结论RGDRGD肽抑制LECs黏附与增生的作用强于RGD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葛红岩石妍杨帆王希莹刘平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囊膜混浊
医患交流技巧
刘平葛红岩
干眼症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5
2019年
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目前,干眼症的治疗仍以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为主。近年来,对干眼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泪液分泌不足和泪液蒸发增加,而是涉及泪膜稳定性、泪液渗透压、神经感觉异常及眼表炎症等多方面,其中眼表产生的细胞因子是研究热点。环境、年龄、性别、全身性因素等也是干眼症发病的因素,医源性因素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分析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因素,有利于对干眼症进行分类、检查、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唐颖田甜葛红岩
关键词:干眼症细胞因子病理生理机制致病因素
视频终端干眼病因及眼部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视频终端干眼是由于长时间在视频终端前操作和注视显示屏而出现的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随着电子产品应用,视频终端干眼发病率升高,对视频终端干眼发病机制也越来越重视。视频终端干眼主要致病因素有视频终端操作时间、视频终端操作期间眨眼模式以及视频终端操作者眼表暴露等,除此之外,眼部本身基础疾病或全身疾病也会引起视频终端干眼疾病。同时,视频终端干眼患者眼部会出现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眼部组织变化以及泪液中细胞因子表达改变等症状。
田甜唐颖葛红岩
关键词:病因病理学改变
多种干眼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干眼症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眼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机制至关重要,但目前关于免疫炎症反应中发生的信号传导通路了解甚少,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现有的动物模型可模拟干眼症的多种组织病理特征,但尚无一种模型能准确模拟干眼症频繁发生、逐渐恶化、机制复杂的特点。文章就几种常见干眼症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张佳月陈卓葛红岩
关键词:干眼症动物模型免疫机制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视神经炎外周血IL-12和IL-18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MPPT)对急性视神经炎(acuteoptic neuritis,AON)患者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PPT治疗前后AON患者外周血IL-12和IL-18的表达变化;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ON患者MPPT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IL-12受体(IL-12R)mRNA与IL-18受体(IL-18R)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27例经MPPT治疗的AON患者,治疗前血清IL-12含量为(45.6±12.2)ng/L,治疗后为(17.1±4.7)ng/L,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血清IL-18含量为(157.5±39.3)ng/L,治疗后为(126.2±22.6)ng/L,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IL-12R mRNA的表达比为0.2948±0.098,治疗后为0.1507±0.087,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IL-18R mRNA的表达比为0.5352±0.1134,治疗后为0.2843±0.1127,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MPPT治疗可以通过降低AON患者促炎细胞因子IL-12与IL-18的表达,发挥重要的抑炎作用。
于旭辉葛红岩张蕾宋晗遇颖王宇虹
关键词:急性视神经炎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
白内障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刘平葛红岩张毅张璐李志坚张红苏胜王林刘红玲杜玲玲郑轶欧阳珊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超过盲人总数的50%,其形成因素很多,例如年龄、遗传、代谢异常、外伤、中毒等,其中以先天性白内障影响视力危最重,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为此,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主...
关键词:
关键词:白内障致盲性眼病流行病学调查
改良hela细胞冻存与复苏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hela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方法。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HELA细胞分别进行传统和改良方法冻存,于冻存后1年分别行传统和改良的复苏方法。用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因素析因分析统计方法评定不同冻存方法、不同复苏方法单独和/或组合对细胞复苏率的影响。结果:HELA体外生长良好。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没有明显改变。细胞的复苏率均受不同冻存方法和复苏方法单、双因素影响。冻存复苏后生长曲线良好。结论:改良后的HELA冻存和复苏方法可使细胞保持最佳生物学特性,细胞的复苏率高,适合用于体外实验研究。
曹宇张春军葛红岩
关键词:HELA冻存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