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20世纪30年代陕南“交农”现象分析——赋税苛重及自耕农贫困化
- 2010年
- 20世纪30年代初,灾荒、战乱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中国的农村经济趋于破产。此种背景下的自耕农阶层,在繁重的田赋捐税的压迫下,生活逐渐贫困化。本文试就当时陕南地区出现的"交农风潮"进行分析。
- 董媛
- 关键词:自耕农赋税
- “客军入晋”与晋南社会——1931年晋城“孙殿英祈雨”事件的考察被引量:2
- 2007年
-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西北军各部及其他杂牌军纷纷退入山西并避居晋南各地,时称“客军入晋”现象。次年,晋陕各地久旱无雨,百姓期盼如焚,而“避难”晋城县的军阀孙殿英乃因应当地民间习俗于8月初两次率众“祈雨”,“甘霖竟沛然而降”。通常情况下,民间遇及旱灾,地方主持祈雨之人要么是乡绅之首,要么是地方政要,而孙殿英作为外籍军阀却能在阎锡山统治已久的山西境内上演此幕,其势绝非一般。透过祈雨事件本身,其背后隐含的基本信息则是“客军入晋”对整个晋南社会及百姓民生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 张玮董媛
- 关键词:孙殿英祈雨
- 近代中国乡土社会经济伦理观探析——以韦伯和梁漱溟相关研究为例的对比性分析
- 2010年
-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是又一个东西方文明交汇撞击的百年。在此期间,以社会学比较研究闻名的德国学者韦伯和从事社会文化比较研究的中国学者梁漱溟都曾致力于东西对比前提下对传统中国的分析。尽管二者是某种程度上相对立的西方中心论者和东方中心论者,但针锋相对的背后亦有相同。二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构成与传统文化中的经济伦理这一研究的相似处说明了社会构成模式与文化内在价值取向的互构关系。而二者在分析这一共同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伦理方面表现出的东西方明显的差异,又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演进。
- 董媛
- 关键词:家族经济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