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构造样式
  • 1篇地震识别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断层
  • 1篇断裂带
  • 1篇断裂带构造
  • 1篇盐泥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意义
  • 1篇上奥陶统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塑性变形机制
  • 1篇台地
  • 1篇台地边缘
  • 1篇推覆
  • 1篇逆冲
  • 1篇逆冲推覆

机构

  • 5篇长江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5篇董政
  • 4篇龚晓星
  • 4篇佘晓宇
  • 3篇唐婷婷
  • 3篇焦立波
  • 2篇许辉群
  • 2篇吕鹏
  • 1篇陈洁
  • 1篇孙颖
  • 1篇李冬冬
  • 1篇李昌鸿
  • 1篇梁斌
  • 1篇丁小辉
  • 1篇陈苗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潜北断层下降盘潭口盐泥隆起塑性变形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2016年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北断层下降盘潭口凸起的成因是该区多年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地震剖面解析,认为是由渔洋组一新沟嘴组和荆沙组一潜江组两套多层盐泥侵一底辟刺穿形成的大型盐泥隆起,主要形成于荆河镇组沉积之后,将完整的潜江凹陷分割成3个次洼;盐泥隆的成因是在差异负载和重力滑脱动力作用下潜北断裂下降盘塑性侧向上侵推挤,与上升盘重力滑脱推覆造成南北双向挤压上拱,形成了以汉水断层面为底板、中部为盐泥隆核、上层盐泥上部膝折一断褶穹窿3层结构;强烈塑性变形使潭口地区潜北断层面中部塑化一揉皱消失,上部强拱左旋翻转成平卧断层;各个构造层盐泥塑性变形程度和形态差异与构造层盐泥含量、盐泥比有关;盐泥隆是形成各种油藏类型的关键因素,潜三段、潜四上段、新沟嘴组中被盐泥隆和刺穿作用形成的地层、岩性油藏是该区具有勘探潜力的油藏类型,且被近期钻探证实。
龚晓星佘晓宇陈洁许辉群唐婷婷董政
江汉平原东部构造特征与演化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论述了江汉平原地区东部区域构造格架与局部构造样式及其构造演化,指出该地区中古生界以发育挤压性构造为主,具有对冲干涉、南北分带、纵向叠置的结构特征。全区分为南部江南-雪峰滑脱推覆构造带、中部对冲(背冲)构造带、北部秦岭大别推覆构造带三个主体构造带。多期次构造变形变位及岩浆活动作用,发育了挤压构造、压扭走滑构造、刺穿和隐刺穿构造、张性构造四类基本构造样式。一般认为震旦纪至早、中三叠世本区及中扬子区经历了两期板块汇聚、增生、裂解、俯冲、陆内碰撞造山的构造旋回;之后经历了晚三叠世前陆斜坡演化阶段;侏罗纪末期陆内造山、挤压褶皱演化阶段;侏罗纪后-早白垩世剥蚀夷平、岩浆岩活动改造演化阶段;中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负反转、断陷演化阶段;新近纪构造体制再次正反转、区域挤压抬升演化阶段。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多种原型盆地改造叠加使江汉平原东部地区的构造格局复杂多变。
佘晓宇丁小辉梁斌孙颖陈苗龚晓星吕鹏董政焦立波
关键词:江汉平原构造格架构造样式
大港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中、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演化被引量:2
2018年
印支—燕山期,研究区中古生界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广泛分布、类型多样、地层卷入差别明显的特点,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多个构造层及展布方向不同的构造带发育.本次通过对新、中、古生界叠置盆地的断裂性质、构造类型、特征进行分析解剖,系统总结了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认为:印支期研究区为宽缓背向斜构造特征,燕山期具有深层叠瓦冲断厚皮构造(基底卷入型)与浅层滑脱推覆薄皮构造(盖层滑脱型)的纵向双层变形结构;在不同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下古生界具有由南向北高角度叠瓦逆冲拆离的背、向斜特征,上古生界—中生界则具有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构造特征,滑脱面为中奥陶统底部下马家沟组泥页岩层段与石炭系煤系地层;新生界则为构造反转与左旋剪切张扭构造,并对下伏中古生界挤压构造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此外,文章总结了中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五种典型构造样式类型及其形成机制,通过构造演化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稳定地台期、宽缓背向斜产生期、滑脱推覆期、构造反转剪切-张扭改造期、断陷-拗陷沉降改造期,以不整合面为界,上、下正负向盆地构造表现为镜像对应的叠置关系,前新生界重要角度不整合面为印支—燕山期两期多幕剥蚀、削截的结果.
董政佘晓宇佘晓宇许辉群
关键词:逆冲推覆滑脱层
塔中卡塔克隆起南北坡上奥陶统礁滩地震识别与储层预测被引量:12
2014年
卡塔克隆起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为大型碳酸盐岩孤立台地。通过地震地质解剖并结合钻、测井成果,其南、北坡的地震相—沉积相模式可划分为陆棚—盆地→台缘斜坡→台地边缘→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在台地边缘区可识别出生物礁、粒屑滩和礁间洼地亚相,礁滩体具有纵向多个叠置"塔式"结构、横向退积—加积迁移特点,表明海平面升降控制了礁滩体的阶段性生长。采用模式识别、古地貌识别、属性识别等多种方法可进一步圈定礁滩体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认为,北坡西部为台地缓坡边缘主要以生屑、砂屑滩、鲕粒滩相发育,中部台缘高陡斜坡生物礁相发育,而南坡于卡2区块西北部及卡1区块南部台缘礁丘和浅滩发育,具有形成串珠带状分布的生物礁滩型油气田(藏)条件。
佘晓宇董政龚晓星焦立波唐婷婷李昌鸿
关键词:台地边缘储层预测上奥陶统
潜北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通过对比潜北断层上下盘特征及断裂各段构造样式,研究了潜北断裂带构造特征。潜北断裂带及其周缘经历了印支末期-燕山早中期南西-北东向挤压走滑环境形成北西向逆冲断层及北东向走滑断层。燕山晚期,南西-北东向应力解体,应力反转形成北西-北北向荆门断陷和汉水断陷;喜马拉雅早期,在北西-南东伸展-引张作用下,导致在南侧坡折带基础上逐渐过渡转换形成了北东向潜北断层的产生,进而形成了受潜北断裂带控制的潜江组、荆河镇组北东向凹陷。潜北断裂带可以分为东、中、西3段,东段表现为逆牵引背斜或断背斜及其帚状断层;中段表现为高陡断层、"多"字型网格状断裂,而鼻状构造和背斜主要是盐泥沿高陡断面向上刺穿、滑脱型盐滚、盐泥丘、盐泥底辟上拱综合作用的结果,西段为上陡下缓的铲式断层,顺向断裂,正反断阶组合,对、背向次生断裂密度大,向西转化为北倾为主的顺向断层和垒式结构,潜北断层逐渐消失。
龚晓星吕鹏董政焦立波邱莹唐婷婷冯美娜
关键词:构造样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