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致郅

作品数:31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中风
  • 10篇中医
  • 5篇动脉
  • 5篇疗效
  • 5篇颈动脉
  • 4篇肢体
  • 4篇中风先兆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学术经验
  • 3篇血清
  • 3篇早期肢体
  • 3篇早期肢体康复
  • 3篇证型
  • 3篇肢体康复
  • 3篇中风病
  • 3篇中风先兆证
  • 3篇细胞
  • 3篇先兆证
  • 3篇临床疗效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机构

  • 26篇北京市怀柔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30篇董致郅
  • 17篇谢春荣
  • 7篇张宁
  • 7篇彭玉山
  • 4篇陈少军
  • 3篇李宗信
  • 3篇黄小波
  • 3篇陈文强
  • 3篇王娟
  • 2篇王芬
  • 2篇曲畅
  • 2篇王宁群
  • 2篇马岩梅
  • 2篇张成英
  • 1篇邢佳
  • 1篇史华伟
  • 1篇宗湘裕
  • 1篇王椿野
  • 1篇朱晓晨
  • 1篇赵景成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健康之路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硬化患者176例,其中痰浊内阻证72例,血瘀证64例,精髓亏虚证40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晨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各证型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结果不同证型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ICAM-1、VCAM-1、E-选择紊、IL-6和CRP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或P〈0.01),其中痰浊内阻证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均较血瘀证组和精髓亏虚证组患者显著上升[ICAM-1分别为(382.71±85.78)、(358.76±84.06)、(356.27±91.59)μg/L;VCAM-1分别为(588.29±104.06)、(542.74±90.27)、(523.23±86.07)μg/L,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痰浊内阻证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特异性,痰的微观实质可能与黏附分子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陈文强李宗信黄小波王芬王宁群董致郅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痰证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
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二级预防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三种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二级预防模式的疗效,以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纳入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150例,其中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50例,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50例与单纯基础治疗组50例,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3种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病残恢复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秩和检验,无论是治疗期还是随访期,三组在CSS与ADL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但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解毒通络药物,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病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但加用中医调摄情志法后尚未提高疗效,有待探索。
王嘉麟邢佳朱晓晨郭蓉娟张允岭李麒豫王椿野贺立娟耿东史华伟刘旭杜雅薇齐锡友董致郅王玲玲孟宪慧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毒邪
中风病早期肢体康复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风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同时行早期肢体康复,2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以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观察不同时点2组患者2个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以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5,P=0.028)。结论早期肢体康复可显著降低中风病患者的致残率。康复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马岩梅
关键词:中风早期肢体康复
加味建瓴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加味建瓴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 mg/次,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加味建瓴汤150 mL/次,每日2次口服,疗程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中医症状、血清IL-6水平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经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改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建瓴汤能显著降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张宁孙久林董致郅陈少军
关键词:加味建瓴汤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白细胞介素-6
经方大承气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中风病是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甚或突然扑到、昏不识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痰热腑实证是中风急性期常见证型之一,此类患者除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外,伴痰多、腹满、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近年来笔者运用化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痍热腑实证急性缺血性中风5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王娟齐锡友谢春荣董致郅
关键词: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疗效观察
双侧自发性椎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椎动脉夹层是引起后循环青年卒中重要的病因,其单侧病变多见,且大多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双侧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少见.既往研究表明,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均有效,且在监测手段上,高分辨率MRI对动脉管壁结构显示优于其他检查手段,故在椎动脉夹层的诊治及随访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该研究报道了1例经高分辨率MRI确诊及连续追踪的双侧椎动脉颅外段自发性夹层的罕见案例,该例患者源于一侧起病,虽经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对侧出现了再发夹层,该研究结合文献对其诊治特征进行了分析.
张志勇董致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椎动脉夹层青年卒中抗凝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从证型分布特点谈内风与中风先兆证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中风先兆证各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风先兆证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各型基础病、入院后的症状、体征、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各证型间的差异。结果风痰内盛,痰瘀阻络证在各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此型患者眩晕做为首发症状、1 h内缓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其贯穿于中风先兆证发病过程的始终。
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
关键词:中风先兆证型内风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研究
2017年
目的将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在社区进行推广,探索建立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方法入选胸痹心痛病人,不设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按胸痹心痛诊疗规范予对症治疗,疗程为4周。以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心电图改善、硝酸甘油减停率等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同时通过阶段培训、健康管理等建立信息化服务网络,提高患者依从性。结果将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在社区进行了推广,初步建立了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胸痹心痛的防治模式。结论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是胸痹心痛的有效防治方案。
张宁陈少军董致郅孙久林马友和
关键词: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健康管理
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76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CAM-1、V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对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的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变化。结果颈动脉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E选择素和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ICAM-1和P选择素水平均较颈动脉增厚组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血中黏附分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
李宗信黄小波陈文强王芬王宁群董致郅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E选择素P选择素
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在北京市远郊地区推广验证研究
2017年
目的将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在北京市远郊地区进行推广验证,探索建立基于社区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方法入选胸痹心痛病人共87例,按随机数字分组表随机分为治疗组(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基础治疗)57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同时按胸痹心痛诊疗规范予对症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中医症状改善为主要疗效指标,以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和心电图改善、硝酸甘油减停率为补充指标进行临床方案推广验证。推广同时,建立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治网络,通过定期培训、随访、综合干预等方式,建立基于社区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结果将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在社区进行了推广验证,初步建立了基于社区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结论基于社区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是胸痹心痛的有效防治方案。
张宁陈少军董致郅孙久林马友和
关键词:胸痹心痛诊疗规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