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传路

作品数:146 被引量:523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细胞
  • 41篇胶质
  • 37篇胶质瘤
  • 22篇手术
  • 22篇干细胞
  • 21篇缺血
  • 17篇神经干
  • 17篇神经干细胞
  • 16篇外科
  • 15篇血管
  • 13篇蛋白
  • 13篇神经胶质
  • 13篇神经胶质瘤
  • 13篇颅内
  • 12篇脑损伤
  • 11篇动脉瘤
  • 11篇脑胶质瘤
  • 10篇基因
  • 9篇肿瘤
  • 8篇通路

机构

  • 1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31篇哈尔滨医科大...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大庆油田总医...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市第...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四平市中心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塔河县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3篇蒋传路
  • 38篇李永利
  • 36篇杨立庄
  • 32篇叶伟
  • 32篇杨东波
  • 15篇康军
  • 11篇郑永日
  • 9篇孙颖
  • 9篇明键光
  • 9篇杨海城
  • 9篇张俊和
  • 9篇杜文众
  • 8篇李瑞岩
  • 8篇王社军
  • 8篇王晓峰
  • 7篇李永哲
  • 7篇陈赞
  • 7篇张平
  • 7篇李晨龙
  • 5篇雷旭辉

传媒

  • 43篇中国微侵袭神...
  • 16篇中华神经外科...
  • 12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疑难病杂志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2篇转化医学电子...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5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探讨伽玛刀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机制。方法对46例颅内肿瘤伽玛刀照射后的手术标本行光镜、电镜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并采用S-P法对上述肿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血管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受照射肿瘤血管的CD34、α-SMA的表达,根据染色强度行对比分析。结果伽玛刀照射后的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肿瘤间质纤维化,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固缩、脱落,内皮增生,肿瘤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普遍出现增厚,管腔闭塞。可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或出血。肿瘤的周边区域可观察到早期凋亡细胞。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血管中CD34、α-SMA明显呈阳性,而受照射的肿瘤组织中CD34的反应性明显减少或呈阴性。α-SMA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仍呈强阳性反应。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机制主要为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与血管效应的双重作用;伽玛刀照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伽玛刀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
张金伟杨立庄蒋传路郑永日胡韶山葛云龙付红杜金荣雷进历民
关键词:伽玛刀放射外科脑肿瘤病理组织学
脑出血重要的临床处理措施被引量:3
2012年
脑出血是目前最具破坏性的突发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神经系统破坏,伴随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可影响的结构包括颅底神经中枢和丘脑(50%)、脑叶(33%)、脑干和小脑(17%)。其通过CT和MRI很容易确诊。非外伤性脑出血占所有入院突发事件的10%~30%,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具有较高发病率,
李国栋杨东波蒋传路叶伟
关键词:非外伤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突发疾病神经系统神经中枢突发事件
可吸收止血膜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在颅脑肿瘤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我科颅脑肿瘤手术116例,将116例颅脑肿瘤交替入组依次分为2组:实验组,肿瘤创面常规加应用可吸收止血膜止血;对照组,肿瘤创面采用常规电凝、脑棉等方法止血,比较2组术中止血有效率、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65.5%(38/58),显著低于实验组96.6%(56/58)(Z=-3.997,P=0.000)。实验组术后24 h内出血量(25.1±3.4)ml,显著少于对照组(120.5±6.3)ml(t=-101.488,P=0.000)。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在颅脑肿瘤手术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蒋传路马东营李湘杰文晓宇
关键词:颅脑肿瘤止血
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迁移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成年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窗内增殖分化及前体细胞最大的增殖效应。方法 用Longa’s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最佳增殖时间及最大增殖效果。结果 脑缺血半球室管膜下区、嗅球和头端迁移流(RMS)溴化脱氧尿嘧啶(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缺血后 1 d明显增多,3~7d达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缺血半球室管膜下区和嗅球成正相关;脑缺血侧海马齿状回未见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rdU阳性细胞最大数量在脑缺血后第3周,从第4周开始 BrdU阳性细胞数下降。结论 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 3~7 d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达高峰,在该期进行外源性细胞移植治疗可能会更行之有效。
杨东波杨立庄李永利蒋传路郑永日叶伟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
DNA甲基化和mi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DNA甲基化、微RNA(miRNA)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条癌症通路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化发生频率与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组织类型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miRNA的异常表达通过调控靶向基因、作用于癌症相关通路及脑肿瘤干细胞等机制扮演着抑癌或致癌角色。而miRNA的表达也受到甲基化的调控,这对综合评价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即对这两者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李庆斌张伟江涛蒋传路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DNA甲基化微RNAS
短暂局部预缺血对脑梗塞大鼠的影响及HSP70的表达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 ,研究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进的Longa s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建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局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各组大鼠均经两次处理 ,预处理 (PC)组大鼠经 15min短暂预缺血 ,分别在再灌注 6、 12、 2 4、 72、 16 8h后 (n =15~ 16 ) ,造成MCAO ;脑梗塞组大鼠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 ;短暂缺血组只在第一次处理时缺血 15min。各组大鼠均在第二次处理后 2 4h ,检测以下指标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TTC染色测量梗塞范围 ;HE染色 ,观察组织结构变化 ;干湿法测量脑水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结果 PC 2 4h、PC 72h和PC 16 8h组与脑梗塞组相比较 ,脑梗塞范围、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梗塞周边区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了 ;短暂缺血引起了轻微的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并使缺血区HSP70表达增加 ,MCAO后 2 4hHSP70蛋白在缺血周边区出现广泛表达。结论 短暂局部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梗塞后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性 ,其保护作用出现在再灌注后 1~ 7d ;缺血预处理引起HSP70蛋白表达的改变与缺血耐受的产生有一定联系。
康军杨立庄马玉军蒋传路王社军
关键词:脑梗塞HSP70缺血预处理缺血耐受热休克蛋白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采用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5月—2011年9月采用脑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例,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7例中,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恢复良好3例,轻残1例,重残1例;另2例患者术后短期瞳孔恢复,血肿清除彻底,脑移位回复,但分别于术后1d和2d又出现对侧瞳孔散大,CT显示对侧有散在的斑片状出血灶,伴有周围脑组织严重水肿和缺血的改变,其中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7例均未发生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静脉窦血栓形成复发及再发颅内出血的患者。结论对于CVST合并脑出血引起脑疝的患者,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必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发生其他部位再出血的患者预后不佳。
孙颖温锦崇蒋传路
关键词:脑出血脑疝去骨瓣减压术
FAM13A基因转录本在评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FAM13A基因转录本在评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进行检测,发现RBMX表达水平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相关,而FAM13A基因编码的两条转录本FAM13A‑004...
蔡金全孟祥祺蒋传路齐腾飞
文献传递
甘露衍生物修饰脂质体的脑靶向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构建一种药物递送系统,使其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并且在脑中特异性的靶向脑缺血再管注损伤灶,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游离葛根素和葛根素脂质体做为甘露糖衍生物修饰的葛根素脂质体的对照制剂,通过脂质体理化表征、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体内活体成像技术、CT、脑电图、病理切片、免疫组化进行评价靶向性葛根素脂质体的靶向性和治疗性效果。结果 (1)靶向性葛根素脂质体能够增加所包载的药物跨越BBB并向梗死区富集。(2)MAN修饰的隐形脂质体可以增强药物跨越BBB。(3)靶向性脂质体内体外靶向性作用及治疗效果一致。结论利用纳米载药方法应用甘露糖修饰脂质体通过血脑屏障上的GLUT 1受体介导提高跨越血脑屏障的转运能力,在脑缺血灶中同样高表达GLUT1这样同时靶向了缺血再灌注区域,达到了一种脑部的双重靶向,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宿鹏飞单强牛运祺姚欣哲张丽虹曲辉蒋传路
关键词:脂质体靶向性脑缺血
改良硬膜外导管连接法在腰大池引流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改良硬膜外导管连接方法在腰大池引流术的应用经验。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传统硬膜外导管连接法和改良硬膜外导管连接法行腰大池引流术,比较实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硬膜外导管连接法在置管成功率和神经刺激症状上与传统法差异不显著(P>0.05),在导管脱落、引流情况及继发颅内感染率上明显优于传统法(P<0.05)。结论改良硬膜外导管连接法能减少腰大池引流术后导管脱落、堵塞及颅内感染概率。
温锦崇孙博窦志金刘大明张平李晨龙陈辉明建光孙颖蒋传路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术硬膜外导管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