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磊

作品数:29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氧化亚铁硫杆...
  • 10篇硫杆菌
  • 5篇生物氧化
  • 4篇定型机
  • 4篇铁矿
  • 4篇热定型
  • 4篇热定型机
  • 4篇黄铁矿
  • 3篇烟气
  • 3篇生物矿化
  • 3篇苎麻
  • 3篇脱油
  • 3篇微生物
  • 2篇余热
  • 2篇生物表面活性...
  • 2篇铜矿
  • 2篇燃煤
  • 2篇燃煤烟气
  • 2篇热管
  • 2篇苎麻纤维

机构

  • 15篇武汉纺织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深...

作者

  • 29篇蒋磊
  • 10篇彭晓彤
  • 10篇周怀阳
  • 6篇吴自军
  • 6篇赵丹
  • 5篇唐松
  • 4篇姚会强
  • 3篇沈超
  • 3篇丁忠浩
  • 3篇杨慧群
  • 2篇彭其安
  • 2篇曾庆福
  • 2篇陈光谦
  • 2篇张菁雯
  • 2篇陶语若
  • 2篇余刚
  • 1篇余奇
  • 1篇尹希杰
  • 1篇王虎
  • 1篇王布匀

传媒

  • 5篇科学通报
  • 3篇金属矿山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化工
  • 2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矿物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中国民航飞行...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湖北省化学化...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液管状蠕虫的早期矿化机制及微生物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热液喷口动物群是现代海底热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依赖于热液无机环境生存,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并可参与现代热液点的成矿过程.热液喷口动物群(特别是Vestimentiferan和Polychaete管状蠕虫)矿化后的产物常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于各时代的地质体中.开展热液大型动物的早期矿化过程研究,对于理解热液环境中矿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地质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胡安·德富卡洋脊热液场中采集的管状蠕虫Vestimentiferan Ridgeia piscesae为对象,对它的早期生物矿化特征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量的丝状微生物不均匀地分布在Ridgeia piscesae管状蠕虫的内壁表面和壁内空隙层中,并在一些部位形成微生物薄层.微生物细胞表面和降解后的产物在管状蠕虫矿化早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矿化程度较低的管状蠕虫管壁,普遍发现有半透明的含硫有机质薄层和球粒状颗粒硫的存在.这种含硫有机薄层的降解产物在管状蠕虫早期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同样不容忽视.微区化学分析表明,管状蠕虫管壁对成矿元素的富集具有选择性,主要从周围热液环境中富集Fe,P,Ca和Si等元素,Fe与P,Ca和Si等元素具有共变关系.由于S主要来源于管状蠕虫组织体中共生微生物对H2S的生物氧化的作用,它可作为研究管状蠕虫管壁矿化过程的一种很好的生物标志物.根据不同矿化程度管状蠕虫的矿化特征,提出管状蠕虫的早期矿化过程主要受微生物诱导生物矿化作用和管壁降解生物矿化作用控制.
彭晓彤周怀阳唐松姚会强蒋磊吴自军
关键词:生物矿化热液微生物
纺织印染行业余热回收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印染厂废水废气温度高、工艺水和空气温度低,可通过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等,将废水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工艺用水或空气,以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文章论述了纺织印染行业余热回收利用的现状,阐述了印染余热的主要来源,简要介绍了目前印染废水和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及装置,评价了余热回收在印染行业的运用潜力。
张菁雯蒋磊赵丹曾庆福
关键词:印染余热回收利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
2012年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工程师培养的基本模式,归纳了目前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个难点及关键问题,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应对提出了几点思考。
蒋磊曾庆福杨小俊陈英明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一种吸附协同等离子体作用的一体化脱硝脱汞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协同等离子体作用的一体化脱硝脱汞方法,属于气体脱硝脱汞领域,是在含有一氧化氮和汞的气体中加入氮气并混合,使其通过峰值电压不低于3000伏特、脉冲电压频率不低于500赫兹的高频高压电场,氮气被设置于电场...
余刚余奇蒋磊
文献传递
Nisin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从新鲜牛奶样品中用M17G筛选培养基定向筛选出20株目的菌株。应用琼脂扩散法,以黄色微球菌(Micrococcus flavus)NCBI8166为指示菌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效价测定,经反复筛选,获得1株稳定的高产菌株KY08,产Nisin效价为813IU·mL-1。用细菌鉴定系统Vitek-32进行生化特征鉴定,并参照了《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八版),将KY08菌株初步鉴定为乳酸链球菌种的一个亚种。
彭其安王布匀蒋磊程勋
热泉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和机制:来自华南富硅热泉光合自养微生物席中的证据被引量:4
2007年
热泉微生物是地球极端生命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不但对于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意义重大,而且在地球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采自中国广东省境内两处热泉光合自养微生物席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微观研究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泉微生物席对Si,Al,Fe和Ca等多种元素具有重要的富集能力,在SiO2,CaCO3和黏土等热泉矿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胞外聚合物质(EPS)在热泉微生物矿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矿化过程主要限制在蓝细菌细胞壁外或鞘层外的EPS层中发生.细菌壁外发育的鞘层同样对于蓝细菌的生物矿化意义重大.由于鞘层的存在,一些蓝细菌在表面矿化发生的同时,还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根据两处微生物席的多种矿化特征,提出将热泉微生物席的矿化过程划分为早期表面矿化、中期降解矿化和晚期矿物脱落等3个阶段.上述认识,对于理解发生在现代和古代热泉环境中的矿化过程、沉积过程以及微化石保存过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晓彤周怀阳吴自军蒋磊唐松姚会强陈光谦
关键词:热泉蓝细菌EPS生物矿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生物氧化作用研究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是当前国际地球科学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领域之一,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硫化物的生物氧化研究更是其中的一个热点。A.ferrooxidans...
蒋磊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氧化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
文献传递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的生物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实验菌株,对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的生物氧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A.ferrooxidans菌作用下3种硫化物的氧化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三者的氧化速率存在差异,即: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铁矿生物氧化过程中pH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生物氧化过程中溶液pH则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由于黄铁矿反应溶液pH较低,在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的沉淀作用发生,而黄铜矿和磁黄铁矿氧化过程中产生了元素硫和黄钾铁矾沉淀.黄铁矿的平整表面和溶蚀坑中均有细菌吸附,并且溶蚀坑的形状与细菌外形较相似,可能是吸附于黄铁矿表面的细菌分泌出的有机酸导致其表面的微区溶解所致.在黄铁矿表面未发现生物膜形成,而黄铜矿和磁黄铁矿表面均有生物膜形成.构成生物膜的A.ferrooxidans菌被胞外聚合物质(EPS)包裹,生物膜被沉淀物质所覆盖.实验结果显示了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生物氧化过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矿物自身性质以及反应溶液pH的影响.
蒋磊周怀阳彭晓彤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生物氧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008年
本文介绍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氧化亚铁硫杆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生长温度、pH值、能量来源、耐重金属的能力、质粒DNA含量等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为细菌的驯化育种等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蒋磊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工程菌株
7000m载人潜水器海试选址研究
周怀阳陶春辉杨群慧彭晓彤季福武吴自军王虎陈光谦梁楚进王东晓丘学林卢博高荣珍于彬夏华永陈天福詹华平唐松蒋磊李江涛尹希杰吴水根董如洲
1、开展多部门、多单位、多学科的协同工作,收集了南海地质、水文和气象方面的历史资料,先后进行了5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运用多种手段开展了预选场址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工力学和灾害地质调查,其中在南海1000米和3500米水...
关键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