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秀刚

作品数:261 被引量:1,486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75篇专利
  • 3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天文地球
  • 10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1篇凹陷
  • 70篇油气
  • 68篇盆地
  • 61篇勘探
  • 50篇渤海湾盆地
  • 49篇歧口凹陷
  • 48篇页岩
  • 41篇孔二段
  • 35篇页岩油
  • 32篇地层
  • 29篇岩性
  • 28篇油气勘探
  • 28篇古近系
  • 27篇湖盆
  • 24篇气藏
  • 23篇油气藏
  • 22篇地质
  • 22篇陆相
  • 19篇断陷
  • 19篇甜点

机构

  • 23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成都地质矿产...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长江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3篇长春工程学院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61篇蒲秀刚
  • 99篇韩文中
  • 98篇周立宏
  • 91篇肖敦清
  • 81篇张伟
  • 61篇姜文亚
  • 57篇赵贤正
  • 41篇金凤鸣
  • 38篇陈长伟
  • 34篇林常梅
  • 33篇杨飞
  • 29篇柳飒
  • 26篇陈世悦
  • 23篇韩国猛
  • 19篇董雄英
  • 18篇李勇
  • 17篇刘子藏
  • 14篇鄢继华
  • 14篇袁淑琴
  • 12篇李宏军

传媒

  • 20篇石油勘探与开...
  • 19篇石油学报
  • 9篇石油实验地质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7篇中国石油勘探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沉积与特提斯...
  • 5篇地质学刊
  • 4篇古地理学报
  • 4篇地球科学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四川地质学报
  • 3篇江汉石油科技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现代地质

年份

  • 22篇2023
  • 20篇2022
  • 18篇2021
  • 28篇2020
  • 19篇2019
  • 18篇2018
  • 22篇2017
  • 6篇2016
  • 15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混合沉积岩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31
2017年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深水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细粒沉积岩中的混合沉积样式可划分为组分混合和组构混合两种类型,组分混合表现为不同矿物在层内的混合沉积;组构混合表现为单一矿物纹层或组分混合纹层在垂向上的相互叠置。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镜下鉴定和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认为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中发育两种组分混合类型:粘土-碳酸盐型组分混合(CM1)、长英质-碳酸盐-粘土型组分混合(CM2);以及4种组构混合类型:长英质/粘土-碳酸盐型组构混合(SM1)、长英质/粘土/碳酸盐型组构混合(SM2)、粘土/碳酸盐型组构混合(SM3)和粘土-碳酸盐/粘土-有机质型组构混合(SM4)等。混合沉积样式在垂向上主要呈两种组合形式,分别以云(灰)质细粒混合沉积岩和长英质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导,自下而上均表现为块状、层状和纹层状的有序变化。气候变化形成云(灰)质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导的垂向组合,而陆源碎屑供应强度变化则形成以长英质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导的垂向组合。
鄢继华邓远蒲秀刚蒲秀刚周立宏陈世悦
关键词:孔店组渤海湾盆地
陆相页岩油岩石可压裂性影响因素评价与应用——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被引量:23
2019年
大港探区沧东凹陷孔二段发育典型的陆相页岩油,国内外以海相页岩油气为对象的脆性指数模型不适用于指导陆相页岩油岩石压裂改造。在系统分析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岩心三轴破裂实验,利用分形方法建立了反应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特征的力学脆性指数模型;基于天然裂缝扩展分析,建立了天然裂缝和地应力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及综合岩石脆性、天然裂缝和地应力三因素的缝网指数模型,实现了对页岩可压裂性的定量预测。应用该模型建立水平井可压裂性指数剖面,优化水平井簇间距设计、射孔参数及压裂施工参数,优选滑溜水+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石英砂+陶粒组合支撑剂,形成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技术成果应用于GD1701H井、GD1702H井,微地震、稳定电场监测证实形成复杂网络裂缝,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周立宏刘学伟付大其李东平廖兴松张胜传柴公权赵敏田福春赵玉东蒲秀刚刘建峰尹顺利
关键词:页岩油体积压裂
洞庭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沅江组下段烃源岩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大量钻井取心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了沅江凹陷古近系沅江组下段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等。研究表明,沅江凹陷古近系沅江组下段烃源岩分布面积约1383km2,累计厚度50~125m,平均80m左右,横向分布比较稳定。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三项指标都比较低,分布范围局限,较好烃源岩标准的地区,主要位于东、西两个次凹的沉积中心部位;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族组分以及正构烷烃色谱特征等分析,古近系沅江组下段的烃源岩属于成熟阶段。
郭峰蒲秀刚郭岭
关键词: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
三元耦合自成藏,叠合匹配指方向--试论歧口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与勘探
蒲秀刚周建生廖前进肖敦清周立宏
关键词: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
岩心观察描述工具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心观察描述工具箱,属于地质勘测领域。所述工具箱包括:箱体、隔板、第一箱体隔间、第二箱体隔间、工具海绵模体、器具海绵模体、取样抽屉一、取样抽屉二、取样抽屉三和箱盖。箱体内部设置有垂直于箱体底部的隔板,...
宋效文周立宏肖敦清蒲秀刚姜文亚张卫江曾建宏刘庆新
文献传递
沧东凹陷始新统孔店组二段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被引量:4
2017年
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在泥岩和泥晶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大部分因为发育规模小(镜下尺度),在岩心观察中很容易被忽略掉。本文以沧东凹陷G108-8井孔店组二段(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集的镜下观察和精细岩心描述,识别出同沉积微断裂、液化岩脉、微褶皱变形、微重荷变形和杂乱变形等多种类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研究区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总体表现为规模小、垂向无明显重力流砂体伴生、原地成因、沉积纹层发育等特点。从应力调节方式的角度考虑,可以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划分为上覆应力卸载、侧向应力挤压和层内应力释放等3种类型,不同的形成机制分别是对不同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可以恢复古沉积环境变化、预测重力流方位,对深水细粒沉积岩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鄢继华焦玉玺陈世悦陈世悦蒲秀刚
关键词:孔二段
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勘探突破及其意义被引量:26
2019年
近年来在大港油田探区内歧北潜山、乌马营潜山多口井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获得油气重大发现,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揭示渤海湾深层古生界为新的含油气系统,通过重新评价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发现油气源以来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研究表明,黄骅坳陷中南部古生界保留较完整,发育上古生界碎屑岩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两类储集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形成有利的源储组合。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丰度高,干酪根以Ⅱ2 Ⅲ型为主,局部发育Ⅱ1型;多期构造运动造成煤系烃源岩具有两期生烃过程,其中孔店组沉积期至今为二次生烃期,该期大规模的油气充注、有利储盖组合与稳定构造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富集程度。按照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新一轮综合评价,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原生油气资源规模超万亿立方米,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尤其是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勘探突破对渤海湾盆地相似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启示意义。
赵贤正蒲秀刚姜文亚周立宏金凤鸣肖敦清付立新李宏军
关键词: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二次生烃油气源
一种确定细粒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细粒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方法,包括:获取关键井的岩心样本的总有机碳;获取岩心样本的第一类型测井参数值和岩心样本的第二类型测井参数值,其中,第一类型测井参数值和第二类型测井参数值均属于三孔隙度测井信息;根...
周立宏蒲秀刚韩文中廖前进肖敦清陈善勇林常梅杨飞柳飒
文献传递
一种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地震预测方法
一种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地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研究区地震属性预测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地质模型;2、确定地震属性预测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关键参数;3、利用神经网络法确定地震属性、岩石埋藏深度及岩石泥质含量及岩石排替压力定...
蒲秀刚汪虎韩文中姜文亚张伟时战楠李昊东
文献传递
歧口凹陷斜坡区油气成藏与勘探实践被引量:25
2016年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赵贤正周立宏肖敦清蒲秀刚姜文亚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古近系歧口凹陷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