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杨央

作品数:2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显像
  • 8篇脱氧
  • 8篇脱氧葡萄糖
  • 7篇乳腺
  • 7篇放疗
  • 6篇增敏
  • 6篇正电子
  • 6篇正电子发射
  • 6篇乳腺癌
  • 6篇肿瘤
  • 6篇腺癌
  • 6篇乏氧
  • 6篇PET/C
  • 6篇PET/CT
  • 5篇断层显像
  • 4篇增敏作用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4篇乏氧诱导因子
  • 4篇乏氧诱导因子...

机构

  • 2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4篇薛杨央
  • 22篇徐慧琴
  • 16篇汪会
  • 9篇赵学峰
  • 5篇张丹
  • 5篇何延辉
  • 4篇岳峤
  • 3篇罗家伦
  • 2篇肖亮
  • 2篇张雨
  • 1篇唐虹
  • 1篇耿建华
  • 1篇陈盛祖
  • 1篇王明明
  • 1篇司宏伟
  • 1篇金娟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肉转移癌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肌肉转移癌(MMs)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原发肿瘤来源及转移频率、不同肿瘤的常见肌肉转移部位。方法对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诊断为MMs的103例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肌肉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分析MMs的原发肿瘤来源及常见累及部位。统计同期检查的与MMs原发肿瘤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总人数,分析各原发肿瘤肌肉转移的发生频率及常见转移部位。结果 5 195例肿瘤患者中有103例患者伴有肌肉转移,^(18)F-FDG PET/CT共检出MMs病灶206处,平均SUV_(max)为8.0±4.7(2.2~24.4),不同原发肿瘤及不同部位的MMs病灶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同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仅检出肌肉转移灶62处(30.1%)。103例MMs患者中95例(92.2%)同时伴肌肉外其他组织及脏器转移,有8例(7.8%)患者仅发生肌肉转移。MMs的原发肿瘤以肺癌(37.9%)、结直肠癌(9.7%)、宫颈癌(7.8%)和乳腺癌(7.8%)最为常见,而肾癌(6.12%)、宫颈癌(5.67%)和胰腺癌(5.56%)发生肌肉转移的频率最高。MMs最常累及的部位是椎旁肌肉(31.1%)、四肢肌肉(20.9%)、臀部肌肉(13.6%)和胸壁肌肉(10.7%),单个肌肉中以竖脊肌(14.1%)和腰大肌(13.1%)累及频率最高。不同肿瘤常见的肌肉转移部位不同,其中肺癌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四肢肌肉(33.3%),结直肠癌(40%)和宫颈癌(54.5%)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腰大肌,乳腺癌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胸大小肌(90%)。结论 MMs病灶在PET/CT检查中均表现为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MMs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是椎旁肌肉群,特别是竖脊肌;不同原发肿瘤表现出不同的MMs发生频率和转移部位,肌肉转移频率最高的是肾癌。少数病例可发生单纯的肌肉转移。
罗家伦徐慧琴汪会何延辉赵学峰薛杨央余文静
关键词:恶性肿瘤肌肉
^(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价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放疗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价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早期放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建立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每组10只),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完成后对裸鼠行全身^(18)F-FDG PET/CT动态显像,比较2组肿瘤SUV_(max)、最大示踪剂净流入速率常数(Ki_(max))的变化,计算靶本比(TBR),并记录肿瘤体积变化情况。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在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放疗效果中的价值。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放疗后,放疗组SUV_(max)和Ki_(max)分别为4.66±0.46和0.14±0.03,均较放疗前降低(5.30±0.52和0.19±0.03;t值:4.61、8.31,P值:0.001、<0.001),对照组SUV_(max)和Ki_(max)(5.94±0.74、0.23±0.03)则较放疗前增加(5.24±0.50、0.19±0.02;t值:4.77、6.87,P值:0.001、<0.001)。2组所有扫描图像中TBR_(Ki)明显大于TBR_(suv)(14.11±5.58和5.91±1.60;t=8.92,P<0.001)。放疗组肿瘤体积较放疗前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4±0.12)与(0.81±0.08)cm^(3);t=2.24,P=0.05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肿瘤中高表达,放疗后放疗组Glut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30±6.18)%和(69.78±5.37)%;t=12.17,P<0.001]。Glut1表达与SUV_(max)、Ki_(max)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_(suv)=0.75,P=0.012;r_(Ki)=0.77,P=0.010;放疗组:r_(suv)=0.67,P=0.035;r_(Ki)=0.77,P=0.010)。放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24.15±4.00)%和(10.15±3.05)%;t=8.85,P<0.001]。结论^(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可以敏感地监测裸鼠MDA-MB-231乳腺癌早期放疗效果。
张晴晴蔡可汪会余文静薛杨央徐慧琴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18F-FDG PET/CT对肿瘤乏氧显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兔VX2肺移植瘤F-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GLUT-1及HIF-1α表达的相关性,评价F-FDG PET/CT对肿瘤乏氧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分别于肿瘤生长第5W、6W、7W...
余文静徐慧琴罗家伦汪会薛杨央何延辉赵学峰岳峤
关键词:葡萄糖转运蛋白-1乏氧诱导因子-1Α脱氧葡萄糖乏氧显像
文献传递
^(18)F-硝基咪唑丙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对食管癌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监测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18)F-硝基咪唑丙醇(^(18)F-fluoromisonidazole,^(18)F-FMISO)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显像监测食管癌肿瘤组织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变化,研究^(18)F-FMISO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人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经临床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病人60例,所有入组病人在放射治疗前1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均行^(18)F-FMISOPET/CT检查,比较放疗前后肿瘤乏氧状态的改变;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对上述病人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本实验以CR和PR为放疗有效组,SD和PD为无效组;另外,将放疗后肿瘤乏氧体积、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T/M值与放疗前进行比较,评价乏氧状态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放疗后肿瘤T/M值(1.83比2.36)及HV(3.11 cm^(3)比4.97 cm^(3))均低于放疗前(Z=−2.090、−2.805,均P<0.05),转移淋巴结的HV低于放疗前(1.22 cm^(3)比1.84 cm^(3),Z=−2.192,P<0.05),但转移淋巴结的T/M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比1.71,Z=−0.866,P>0.05);60例病人中,42例治疗有效(70%),18例无效(30%);且治疗前有效组的HV、T/M值均低于无效组。结论放疗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组织的乏氧情况,^(18)F-FMISO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人放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陈灯运徐慧琴张丹汪会朱书田薛杨央肖亮
关键词:肿瘤乏氧
^(18)F-硝基咪唑PET/CT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硝基咪唑(18F-FMISO)PE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评估熊果酸(UA)放射增敏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32只荷C6胶质瘤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A(对照)组、B(UA)组、C(放疗)组及D(UA+放疗)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进行两次显像,采集大鼠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同一断层对侧脊柱旁肌肉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计算两者的比值(T/M)。第2次显像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细胞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A、B两组第2次显像T/M值均较首次显像显著升高(t=5.74、4.74,P均<0.01),C、D两组放疗后显像T/M值均较放疗前显像显著降低(t=2.84、6.05,P均<0.05)。放疗后第2次显像D组T/M值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在D组中的表达较其余3组低(P均<0.01)。T/M值与HIF-1α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1)。结论:UA具有对大鼠C6胶质瘤的放射增敏作用;18F-FMISO PET/CT能反映放疗前后肿瘤内部乏氧状态的改变,并准确评估UA对大鼠C6胶质瘤的放射增敏疗效。
薛杨央徐慧琴张雨汪会余文静
关键词:C6胶质瘤辐射增敏药乏氧诱导因子-1Α
siRNA沉默己糖激酶-2基因对MDA-MB231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己糖激酶-2(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Control)组、阴性对照(Negative)组和转染HK2 siRNA的实验(siRNA-HK2)组。将HK2 siRNA瞬时转染于MDA-MB231细胞,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K2蛋白和mRNA表达;CCK-8实验观察不同剂量(0、2、4、6、8 Gy)X线照射下三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在4 Gy照射下细胞凋亡率,观察siRNA干扰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iRNA-HK2组HK2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降低。三组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递减的趋势,且siRNA-HK2组的存活率较Control组和Negative组明显下降(P<0.05)。照射后,siRNA-HK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egative组(P<0.01)。结论沉默乳腺癌细胞HK2基因可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张丹徐慧琴汪会余文静薛杨央赵学峰
关键词:SIRNA乳腺癌放疗敏感性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患者孤立性肺内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乳腺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新检出SPN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性肺癌组(PLC,n=48)和乳腺癌转移组(BCM,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图像特征,对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PET/CT代谢参数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差异比较,并使用多因素分析探讨SPN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临床病理学指标中,PLC组和BCM组的血清CEA和CA15-3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CEA:P=0.045,CA15-3:P=0.008)。^(18)F-FDG PET/CT代谢特征中,PLC组与BCM组图像FDG摄取、SPN的SUV_(max)、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的SUV_(max)等代谢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P=0.01和P=0.032)。形态学分析中,分叶征(P<0.001)、毛刺征(P<0.001)和胸膜牵拉征(P=0.014)等PLC的典型特征是鉴别PLC与BCM的主要征象。其中SPN的SUV_(max)、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准确诊断SPN的预测因素。结论^(18)F-FDG PET/CT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患者SPN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PN的SUV_(max)、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最大。
薛杨央汪会余文静张丹许阿磊徐慧琴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转移瘤乳腺癌原发性肺癌
^(18)F-FDG PET-CT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估^(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8)F-FDG PET-CT扫描且经病理学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的40个病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并计算糖酵解总量(TLG)。结果:40个浸润性导管癌中,孕激素受体(PR)(-)组SUVmax和MTV高于PR(+)组,雌激素受体(ER)(-)组SUVmax、SUVmean、MTV和TLG均高于ER(+)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MTV低于HER-2(+)组,T1~T2期肿瘤的SUVmax、SUVmean、TLG和MTV均小于T3~T4期,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的SUVmax、SUVmean和TLG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P<0.01)。原发灶的SUVmax、MTV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腋窝淋巴结的SUVmax与原发灶Ki-67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能够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薛杨央汪会余文静张丹徐慧琴
关键词:乳腺肿瘤体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复发与转移的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前列腺癌复发、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列腺癌治疗后随访期间临床怀疑复发、转移患者的^18F—FDG显像资料,同期常规显像检查结果,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前列腺癌复发、转移者19例。PET-CT诊断为阳性者20例,其中1例盆腔脓肿、5例前列腺癌局部复发、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和5例骨转移;^18F—FDGPET—CT诊断前列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灵敏度为100%(19/19),特异度为75%(3/4),准确率为95%(22/23)。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较稳定及逐渐升高者共12例,PET—CT均准确显示。与B超、CT、骨显像相比,PET-CT可发现更多的病灶。结论^18F—FDGPET—CT对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徐慧琴薛杨央赵学峰梁朝朝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价奥拉帕尼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Olaparib组、Olaparib+放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比较4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总增殖体积(TPV)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进行称重观察肿瘤质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的SUV max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及PCN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4组肿瘤的SUV max、TPV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0.061、0.045,P>0.05);治疗结束后48 h,对照组和Olaparib组的肿瘤SUV max较治疗前升高(t=-12.111,P<0.001;t=-3.001,P=0.03);单纯放疗组和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较治疗前减低(t=5.829,P<0.01;t=4.448,P<0.01),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TPV和肿瘤体积均低于单纯放疗组(t=3.388、5.884、5.990,P<0.01)。Olaparib+放疗组瘤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F=44.405,P<0.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及PCNA在Olaparib+放疗组中表达均少于其他3组(F=16.289、39.645,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UV max与Ki-67及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920、0.918,P<0.01)。结论^(18)F-FLT Micro PET/CT显像可以评价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王思淇陶伟涛许阿磊薛杨央汪会
关键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