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又铭

作品数:1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4篇艺术

主题

  • 9篇艾略特
  • 6篇诗学
  • 5篇T.S.艾略...
  • 3篇莎士比亚
  • 3篇自我
  • 2篇诗歌
  • 2篇诗派
  • 2篇诗人
  • 2篇诗学观
  • 2篇诗学思想
  • 2篇诉求
  • 2篇人化
  • 2篇族裔
  • 2篇文学
  • 2篇九叶诗派
  • 2篇棱镜
  • 2篇个人化
  • 2篇《四个四重奏...
  • 1篇当下
  • 1篇当下性

机构

  • 13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虞又铭

传媒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戏剧艺术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当下美国非裔诗人的记录式写作及其族裔诉求
2018年
本文以C.S.吉斯科姆、克劳迪亚·兰金以及罗纳尔多·威尔逊等三位当代美国非裔诗人的获奖诗集为分析对象,梳理他们创作中出现的"记录式写作"现象。吉斯科姆在写作中,以纯粹记录性的文字抵抗着意象、象征及隐喻的形成;兰金的诗作汇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片断;威尔逊则将一段段传记性的生平记录呈现给读者。纵观之,三位诗人的记录式写作,均与族裔政治相关,它们致力于抵抗概念化的族裔偏见及其背后的权力运作、揭露如今族裔歧视的各种隐蔽形式。在表面上的克制与无动于衷的背后,三位非裔诗人的写作饱含着强烈的族裔关心。文章最终对当下这种记录式写作的三重诗学意义作了辨析。
虞又铭
关键词:诗学意义
论罗伯特·克里利诗歌中视角的“越界”
2014年
罗伯特·克里利是二战之后美国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诗歌创作在主客体视角之间保持着一种有趣的平衡,主客体视角常常相互之间进行连续的转换或在共时性框架内兼容并列。主客体视角之间的这种张力结构,正是克里利诗歌魅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他与当代美国其他诗派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虞又铭
关键词:诗歌
T.S.艾略特与九叶诗派对“时间”的不同思索被引量:1
2006年
“时间”是艾略特重点思索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随着艾略特的影响而出现在九叶诗人的创作中,但双方对无意义的世俗时间的超越是不同的。艾略特通过对柏格森、奥古斯丁和布拉德雷哲学观的整合得出了超越一切矛盾对立的时间观,而九叶诗人则通过对现实矛盾的强烈关注来迎接时间的新生。在九叶诗人对矛盾的强调中,隐现出他们对启蒙任务的承续以及对诗歌艺术独立性的伸张。
虞又铭
关键词:艾略特九叶诗派
论美国非裔诗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诗学及其族裔诉求
2018年
当代美国非裔诗人的创作成就可观,本文以获得"美国书卷奖"的C.S.吉斯科姆的创作为例,从其独特的诗学路径看其在族裔矛盾与冲突中的立场。吉斯科姆在其代表作《草原风格》中采用了"拖延"这一诗学策略,拒绝将所书写的对象推向意象、象征、隐喻等传统诗学维度。他的拖延,意在颠覆白人文化在文学及社会话语中的霸权,旨在推翻对黑人或少数族裔概念化的认识。吉斯科姆的诗学实践响应着20世纪后半期以来诸多反对形而上学思维的哲学理念,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族裔政治关怀,在诗歌、哲学与政治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综合。
虞又铭
关键词:诗歌拖延
T.S.艾略特诗学观中的“个人化”转向及解构特质被引量:1
2009年
"非个人化"是艾略特诗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标签。然而艾略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放弃了重传统、轻个人的"非个人化"诗学主张,正面肯定与强调了作家个体、个性因素对于传统的丰富发展作用。在这一"个人化"诗学转向中,艾略特抛弃了传统观当中的先验性、抽象性和绝对性,并沿此思路,积极地反思文学观念中的先验性因素,不再以规定性的、总结性的范式来界说文学现象,而更多地从发生学的角度展开诗学思考。这一切共同形成了艾略特中后期诗学思想中的解构特质。
虞又铭
关键词:T.S.艾略特诗学个人化解构
多维的棱镜——T.S.艾略特诗学思想研究
本论文是对艾略特诗学思想的一次新视角下的研究。它把艾略特各方面的诗学思想视为一个有着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并尊重其内部的发展与变化。这种整体性的观照和动态的观察,将有助于加深对艾略特诗学思想的理解。 本文将从四个...
虞又铭
关键词:艾略特诗学思想世界文学
文献传递
文学告别存在——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推进
2006年
海德格尔对文学的论述主要见于他对诗的论述。本文比较的正是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在文学上的不同立场。海德格尔认为,诗、文学能够让存在者的存在敞开;德里达则认为,文学作品诸方面都与存在无缘。德里达认为,在增补、替代、能指的游移以及延异等文学行动中,存在的出场总被一再地搁置、进而被取消。在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文学立场中,德里达要完成的正是对在场形而上学的彻底批判,他对海德格尔的推进正在于此。
虞又铭
关键词:德里达文学
面对时间与自我的诗性思考——艾略特与九叶诗派
在目前关于九叶诗派与艾略特的比较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艾略特对九叶诗派的影响,但双方之间的差异却没有得到重视.该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揭示九叶诗派在接受艾略特影响过程中形成了哪些自己的思索.当然,这些思索是与现实环境与文...
虞又铭
关键词:九叶诗派艾略特
文献传递
多维的棱镜
本论文是对艾略特诗学思想的一次新视角下的研究。它把艾略特各方面的诗学思想视为一个有着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并尊重其内部的发展与变化。这种整体性的观照和动态的观察,将有助于加深对艾略特诗学思想的理解。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
虞又铭
关键词:艾略特诗学思想整体性
文献传递
《四重奏》与存在的游戏
2012年
"回头看时,总变成另外一个人。"《四重奏》(Quartet,1980)在海纳.米勒的中后期剧作中算是一个另类。它不像《任务》(TheTask,1979)那样是一个碎片拼贴式作品,也不像《哈姆雷特机器》(Hamlet Machine,1977)那般充满了冰冷的独白和分裂的视角,
虞又铭
关键词:四重奏游戏哈姆雷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