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妇女
  • 4篇围绝经
  • 4篇围绝经期
  • 4篇经期
  • 4篇绝经
  • 4篇绝经期
  • 3篇影响因素
  • 2篇低骨量
  • 2篇围产
  • 2篇围产儿
  • 2篇围绝经期妇女
  • 2篇绝经期妇女
  • 2篇骨量
  • 2篇骨密度
  • 2篇保健
  • 2篇保健对策
  • 2篇保健需求
  • 2篇产儿
  • 1篇异常图
  • 1篇育龄

机构

  • 14篇青岛市妇女儿...
  • 2篇青岛市卫生局

作者

  • 14篇袁丽
  • 8篇修新红
  • 5篇王晓明
  • 5篇万爱华
  • 3篇傅平
  • 3篇陈玉华
  • 2篇李进军
  • 2篇翟迅
  • 2篇朱松君
  • 2篇王升华
  • 1篇王丽丽
  • 1篇赵秀新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预防医学文献...
  • 2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48例围绝经期妇女双能X线骨密度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年龄、月经情况、身高、体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随机选取148例2004年9~11月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女职员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加查双能X线BMD(已筛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药物因素,如性激素补充),将BMD测定结果与其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8例围绝经期妇女平均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26.35%。50~60岁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8.44%,明显高于40~50岁妇女(9.52%);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61.70%,明显高于未绝经者(9.90%);体重低于60kg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36.92%,高于体重在60kg以上者(18.07%);身高在160cm以下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4.12%,高于身高在160cm以上者(21.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绝经与否、身高、体重与左髋部BMDt值无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年龄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以下的妇女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王晓明袁丽李进军
关键词:围绝经期骨密度低骨量
孕期胎心监护图8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翟迅袁丽王丽丽
关键词:孕期剖宫产术胎心率
母亲生活及行为方式对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青岛市母亲生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关系,为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青岛市出生缺陷三级监测网络信息,以统一的调查表对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引产及出生的孕13周-产后7 d内的648例缺陷儿和对照儿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母亲孕期常住城镇者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缺陷组经常被动吸烟、饮酒、饲养宠物、孕期挑偏食、孕期贫血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接受婚前及孕前保健服务、孕期补充多种维生素者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被动吸烟、饲养宠物、经济收入、孕期是否补充多种维生索、偏食、贫血是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如被动吸烟、饮食营养等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有关.
袁丽陈玉华王升华傅平
关键词:影响因素
青岛市1998~2008年出生缺陷变化趋势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青岛市近11年来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8年青岛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o)、类别和相关因素。结果近11年来共监测围产儿675096例,其中出生缺陷儿为3263例,发生率为4.83‰。1998~200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004~2008年呈上升趋势,尤其近3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在5.00‰以上。青岛市高发畸形依次为总唇裂、先心病、多指(趾)、脑积水、腭裂。2003—2008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分别为16.82、15.20,均P〈0.01)。35~岁产妇组中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且高于〈25岁组、25~岁组、30~岁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分别为4.95、18.41、24.51,均P〈0.01)。结论做好一级预防工作,从产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向孕前-围孕保健预防模式转变,确定重点保健人群,探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修新红袁丽王升华傅平朱松君
关键词:围产儿发生率
151537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被引量:4
2003年
袁丽孙云龑万爱华
关键词:围生儿
青岛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青岛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监测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在青岛市有产科的75家医院分娩、孕28周至产后7天内的77 231例围产儿。结果:①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34/万,其中发生率最高为106.24/万(李沧),最低为45.33/万(黄岛),不同区域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城镇高于农村(P=0.00);产妇年龄≥35岁组高于20~岁组及25~岁组(P=0.03、0.04);多胎高于单胎(P=0.00)。②出生缺陷前5位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并列)、并指(趾)。③50.86%的缺陷儿能够在产前确诊,诊断依据主要是超声和临床检查确诊。结论:青岛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但近年有上升趋势。基于青岛市出生缺陷发生特征,各相关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修新红袁丽陈玉华
关键词:干预措施
青岛市市区部分金融单位妇女围绝经期低骨量状况调查
2005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2004年9~11月,随机选取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职工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148人,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腰椎低骨量检出率为26.35%。腰椎低骨量检出率50~60岁为48.44%,40~49岁为9.52%;绝经者为61.70%,未绝经者为9.90%;体重低于60kg为36.92%,体重在60kg以上者的18.07%;身高160cm以下者为44.18%,160cm以上者为21.53%;以上各组间低骨量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检出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低骨量的高危人群。
王晓明袁丽李进军
关键词:围绝经期骨密度低骨量
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育龄妇女妊娠期和非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IDA)的影响因素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青岛市城区及农村 1314例妊娠期和非妊娠期育龄妇女进行外周血红蛋白浓度 (Hb)、血清铁蛋白 (SF)等检测以及通过问卷调查其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妊娠期和非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各种因素。结果 :影响妊娠期IDA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年龄、孕周、流产次数、生育次数、维生素B2 缺乏、所在地等 ;影响非妊娠期IDA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经济是否独立、家庭人口数、消费结构是否偏重、所在地等。结论 :育龄妇女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影响IDA的因素不同 。
修新红万爱华袁丽解美清
关键词: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高危人群
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8
2011年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选择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等75家医疗保健机构、孕龄为13周至产后7d内发现的缺陷儿为出生缺陷组;选取同期无出生缺陷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出生缺陷三级监测网络信息,以专门设计的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病例对照调查表,对两组胎婴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等75家医疗保健机构分娩围产儿数77231例,其中分娩围产期出生缺陷儿46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34/万。前6位的出生缺陷病因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12例、总唇裂(唇裂、唇裂合并腭裂)85例、多指(趾)53例、神经管畸形38例、先天性脑积水37例、肢体短缩28例,共计353例,占全部出生缺陷儿的54.48%(353/648)。(2)出生缺陷组母亲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5.6%)低于对照组(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缺陷组中父母经常被动吸烟、经常饮酒、饲养宠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出生缺陷组母亲孕期有害化学物质及有害物理因素接触率(分别为13.9%及20.5%)与对照组(分别为1.1%及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组母亲孕期患感冒(34.3%)、发热(13.1%)及服用药物(33.8%)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5%、1.5%及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组母亲孕期有不良精神因素刺激的发生率(11.3%)高于对照组(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出生缺陷组中有家族遗传病史者有19例(2.9%,19�
修新红袁丽王晓明陈玉华万爱华傅平
关键词:先天畸形病例对照研究
青岛市1998~2002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的变化趋势 ,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 ,为制定妇幼卫生保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 ,对 1998~ 2 0 0 2年青岛市 2 0所医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 [结果 ] 1998~ 2 0 0 2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6 40‰、4 77‰、3 47‰、4 0 7‰、3 91‰ ;前 5位出生缺陷是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 (趾 )、唇裂、先天性脑积水 ;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 [结论 ]青市卫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下降。要进一步普及优生知识 ,加强农村的保健工作 ,加强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与孕早期高危妊娠管理、产前诊断 。
袁丽修新红任志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